初二

許多年以後,當我再讀起這篇文章,我想我依然能夠體會到這個感覺,那就是每年大年初二去姥姥家拜年的感覺.

我想我的舅舅、姨、表弟、表姐、表妹以及所有的親屬們,都應該會有相似的感受吧,雖然這個感受會各有不同.

從我記事起,每年初二都是在姥姥家度過的,非常精準,無一例外.

姥爺有十個子女,十個子女又都成立家庭,若干年後,又都成了各自家庭的爺爺奶奶. 但是不管各自的家庭有多龐大,每年大年初二,十個子女都會拉家帶口去姥姥家拜年. 四十年來從未改變,以至於隨着各家添丁進口,拜年人數逐年增加,每次吃午飯,都是需要擺開三四桌酒席,輪流吃飯,纔將將夠用.

姥姥前些年離開了大家,去年姥爺也不在了. 於是今年初二怎麼過,就有點不知所措啦,畢竟40幾年,年年如此.

年前二舅來我們家串門兒,說今年會邀請大家都到二舅家聚一聚,聽到這個消息,我自己非常高興,但估計二舅和二舅媽一家會非常辛苦,畢竟這麼多人需要招待,不是件輕鬆事,在這要好好感謝他們.

聚會的地點還是在姥姥家的老宅,姥爺去世後,二舅把房子重新裝修,裝修完的新家我還沒去過,據說工程不小.

我現在正躺在自家的沙發上寫文章,家人都在做着出發前的準備,梳頭、洗臉、吃飯、換上新衣、準備禮物,忙碌而有序.

人雖然還躺在沙發上,心其實早都飛到姥姥家了.

從我家到姥姥家一共4、5公里,一條小河連着兩個村子,河堤上就是公路,開車也就10分鐘.

小時候,媽媽騎車帶我去姥姥家拜年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那是一輛老舊的自行車,是自己用鋼管焊接起來的那種,尺寸上要比常規自行車大半號,非常的結實,因此份量也很重. 小時候練習騎自行車,曾經無數次被它拍在地上,每次都要費九牛二虎的力氣才能爬出來. 前邊的自行車大梁上側身坐着我,後面的車架上插着兒童座椅,那是弟弟要坐的地方. 前面的車把上還要掛上給姥姥、姥爺帶的禮品. 媽媽帶着我們兄弟倆還有禮品,沿着河堤上的土路,坑坑窪窪的一路騎過去. 在路的中途有一個公社養雞場,每次到了這裏,就知道路程走了一半了. 現在家家都有了汽車,土路也變成了柏油馬路,真的比過去方便多了,但是再也找不回原來的感覺了.

說到就到,一家人很快就到了姥姥家. 我們算是今年到的比較早的,一進門,二舅一家還在吃早飯、表弟還賴在被窩裏沒起牀呢. 寒暄一下,就帶着老媽到同村的大姨家寒暄一下. 三姨由於住在市裏比較遠,舅舅昨天就開車把她接過來了. 三姨昨晚就住在大姨家,因此三姨是最早到的. 在大姨家寒暄一會兒,就一起回到二舅家. 這時親人們都已經到了不少人了. 屋裏熱鬧起來,舅媽們都在後廚忙碌着,表姐、表妹們都忙着擇菜,洗碗. 屋裏的麻將桌已經支上,媽媽和姐妹們圍成一桌打麻將. 外屋我和舅舅們圍着茶桌喝茶,年輕的表弟們另起了桌子打撲克. 大一點的孩子們湊成一堆玩手機遊戲(好像是吃雞遊戲之類的),再小一些的則由大人照顧着,跑來跑去,熱鬧非凡.

午飯依然是在這種狀態下度過,雖然珍饈美味杯盤羅列的在餐桌上擺的冒尖兒,但從來記不得都吃下了什麼,只覺得無比的甜美豐盛.

時間不知不覺的就過去了,所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親屬們陸續的離開返家,一家離開,大家都一起出門送行,送走了親友,留下的是濃濃的親情.

期待來年的初二,再到姥姥家拜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