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B題 | 板球控制系統(四)機械設計相關

轉載請註明出處。

  轉眼2019了誒,可能有些同學又該問了,哇向陽哥,你這個鴿子放的好,轉眼大半年了一年都沒更新,我也知道啊,說好的源碼呢,挖的機械的坑呢?咕咕咕咕我也不想啊,我這不是嗎!過年有空了,又到了收紅包泡妹子玩遊戲.......呸,學習準備比賽碼代碼的時候了,終於有點空閒,於是乎今晚先把機械的大坑填了。

 

  咱話先說在最前面。機械這玩意,靠經驗,也考想象力,更要命的還是出了問題立刻檢查補救排除的能力。首先我在這裏定義幾個板球系統非常關鍵的機械專屬名詞,大家最好在這裏記住,省的等會在下面文章裏面提到,大家一臉霧水。

  1. 舵機傳動連桿以及安裝方向和連桿長度
  2. 中心支撐以及連桿邊緣支撐點
  3. 軸承
  4. 舵機輸出頭(輸出盤)
  5. 舵機多功能支架
  6. 萬向節和碳纖維杆
  7. 1cm厚度雪弗板
  8. 5mm厚度和3、4mm厚度的亞克力塑料板,激光切割和3D打印,鋁型材

以上內容不分先後(呸,要命順序排列,越前面的越要命

  好了,關鍵名詞說完了,咱們來說說機械的坑。衆所周知,裝置失控誰的鍋?答案肯定是機械(滑稽),機械的坑大大小小五六個,有不要緊的也有送命坑,咱先說小坑。很多同學當時做機械就是用熱熔膠和木棍,電賽做多了都快成木工了。首先咱們說說這個激光切割和3D打印,大家實驗室有能力的話購置一臺60cm x 60cm 行程左右的激光切割機,或者15cmx15cm左右的3D打印機,這兩樣現代加工機器可以給你的比賽帶來意想不到的快速加工能力,精確,快速且漂亮。如果沒能力搞這個,最起碼周邊靠近的tb店或者實體店得先問一圈吧。

  建材市場和就近的五金店是個好去處,比賽開始第一天上午我們就去建材市場尋找合適的板材,選材有如下幾個:木板(不同厚度),塑料頂棚(中空口字型橫向排列),雪弗板(1cm厚度),硬塑料板(實心),綜合考慮以上材料的剛性,變形程度,以及重量,我們最後選擇了切割的50x50cm雪弗板,汽車用品店買了兩箱子50罐子啞光黑色自噴漆。說到這裏可能大家就又要問了,向陽哥,你這個板球系統,誰讓你噴漆了?我在這裏先說一句,電賽這種東西,先看上頭的意思,在我觀察看來,電賽管理方的老師都是德高望重,身居高位的老師,老師可能縱橫科研江湖幾十年,發過無數篇SCI,手下管理研究所幾百號學生。但是,俗話說術業有專攻。老師不一定懂板球系統和視覺處理,甚至簡單的機械原理。你說一個搞大功率MOS課題的老師,怎麼會懂表面摩擦係數呢????我問你?你懂嗎?於是乎,全國各地,說的不客氣一點,能不能噴漆取決於當地管理老師的脾氣和智商。不過我們這邊老師讓噴了,大家最好比賽時候打求助電話問“上邊的意思“,別來問我的意思,我的意思不管用,嘿嘿。噴漆不影響小球在板子上面的摩擦力,也不會黏住,顯而易見的事情,僅僅是爲了方便視覺處理。有些地方逼急了只能白板黑球,沒得辦法的辦法。萬向節一定要準備,tb一買一大堆,軸參數合適就行,我用的4mm轉接4mm的萬向節。碳纖維杆也是必備物品。木頭杆子也行,我的杆子主軸和兩個舵機輸出機構都是中空碳纖維杆,4mm,長度根據需要自己鋸斷就好。5mm厚度的亞克力我們買了800塊的,讓店家手切成60x60cm的大方塊以便回去用激光繼續切小塊。摺合成本大約5mm厚度600x 600mm大約50塊,tb上買得60-70,略貴點。4mm厚度的和3mm厚度的買了400 x 400 mm的若干,老師走的tb買的。舵機輸出頭和舵機多功能支架簡直是必備物品,玩過飛思卡爾的都知道這玩意,想當年調車,輸出頭和舵機被我撞廢了好幾個。在一個就是銅螺柱,3mm的公母螺柱,母母的,各種長度若干,螺絲螺母若干,提前找tb五金店問客服來個大套餐完事。在一個就是軸承,有些傳動活動關節用了軸承和不用軸承簡直是天壤之別,做過工程訓練賽無碳小車的同學應該對於軸承的使用爛熟於心。到此,準備工作就嘚瑟完了,剩下的就是兩個要命點,我單獨開小標題給大家來說。

大坑之一:整體框架

  我上面婆婆媽媽說了一大堆零件,那麼問題來了,先有骨架後有細節,骨架在哪裏呢?用4040鋁型材啊!經常做機械或者做過rm的同學肯定知道,初代的步兵車和補給站,基本都是鋁型材,到後面大家有經驗了,接觸First和其他先進經驗,(有錢折騰了)才採用碳纖維板加合理鏤空的方式。扯遠了,回到話題,我們用的鋁型材是4060(好像是),長方形的,下面搭建成王字型,再把600x600mm的亞克力切割打孔,固定在王字形鋁型材上作爲地板,一根我也記不清多長反正就是很長的鋁型材豎起來做攝像頭的柱子,在柱子頂部再來一段平放着的鋁型材,作爲攝像頭安裝點。說起這個又想起了攝像頭位置安裝要配合焦距,視野角度,曝光,爛七八糟的,固定攝像頭當時又花了一番功夫,別的組有搞可以調整的攝像頭底座,方便調整視野,我們直接502工業速幹膠糊死省的再動。整體裝置很相似一個大底盤的檯燈。事實上我們鋁型材買重了,4040就夠用了好像。不過重一點的話也穩,不至於舵機一抽風整個裝置散架。不多說了,上圖。(實際上攝像頭應該最後再安裝,我們當時也是這麼幹的,畢竟板子裝好了才能調整視野範圍。注意你們的安裝順序。

 

 

大坑之二:舵機連桿

  好了到現在爲止舵機裝上了,整體框架有了,到了具體細節的部分了。那麼到這裏同學又要三千問了:你這個舵機連接的部分用的是啥啊,咋做的啊,怎麼想到的啊,傳動要靈活縫隙又沒那麼大,板子老是動起來就晃動的很厲害,自旋轉,一點都不穩定咋辦啊?底下咋支撐的啊??

  這個部分比較神坑,細節也比較多,用嘴說一般人理解還比較困難,得上圖。到這裏我先問候一下出題老師,老師您太英明瞭,叭叭賽題一出,要效果規定的明明白白,尺寸有那麼大,將近一米,演示效果肯定爆炸,一點都沒考慮製作成本和運輸成本,以及運輸和大板子帶來的精度損失以及意外情況,全靠學生們自己絞盡腦汁肝,百分百充分鍛鍊了學生們艱苦條件下的極限創造與實踐能力,實在是精彩。

   迴歸正題,我當時的處理辦法是:舵機部分,先上舵盤,也就是所謂的輸出頭,舵盤上一共四個螺絲點位,3mm的。我和隊友商量合作以後使用5mm亞克力設計了一個橢圓棒狀的輸出臂,一頭用千分尺和賣家的輸出頭圖紙給出孔位參數,打四個安裝螺絲孔,用來結合舵機的輸出頭,另一頭直接打12mm直徑的圓,使用了過盈配合,把一個直徑13mm左右的軸承(內部4mm直徑)牢牢嵌入。3D打印這時候也沒閒着,我們設計了一個圓柱體,內部中空,可以套住碳纖杆,頂頭鑲嵌圓環,可以通過4mm螺絲,兩臺打印機一直在工作就沒停下來過,玩命打樣品測試配合程度,此時已經是第一天晚上。這些零件製造齊了以後,我們開始了組裝,效果如下:

 

第一張圖看似很完美對不對!很nice對不對!完美瞭解決了問題還很精緻對不對?高興太早了!!!!這裏邊是坑中坑,還有兩個神坑,坑死人不償命。

 

  此時,注意第二張圖的舵機連接杆長度對比,此處爲神坑第二坑,劃重點,思考題:我爲啥要把杆子整這麼短? 坑先挖了,本文最後再說。咱們繞回來先看第一神坑。此坑是舵機連桿的坑中坑,現在輸出連接裝置有了,動力可以傳動下去了,那麼我要問你,舵機安裝的話,在板子地板上,可以看做一個絕對的座標系X,Y軸,中心是板子支撐中心,那我要問問嘛,舵機是橫着放地板邊緣舵機輸出杆平行於邊緣,還是豎着放舵機輸出杆垂直衝着正中心?我當時就是這麼問自己的。我們先嚐試橫向沿邊緣形式,發現板子經常自旋轉,很晃動,舵機一旦抽風整個板子都在顫抖(注意,板子顫動,有三個原因,其一機械配合不好,其二舵機輸出杆XY方向不對,其三,見本文最後神坑),我們反覆觀察了油管和其他視頻網站板球縮小版本的、舵機驅動的視頻樣例,總覺得不對,發現人家舵機都是放在裏面。輸出杆垂直向內,有一定自鎖作用,防止了自旋轉。說到這裏大家可能很懵逼,想象不出來,這裏給大家上圖。

 

  此處爲王向陽比賽之前對流傳最廣的板球系統做出的模型,此模型系統狀態屬於臨界狀態,時刻保持震盪,控制不收斂,稍加擾動球即可出界。可以看出舵機輸出頭沒有軸承,沒有萬向節,舵機擺放方向不對,傳動縫隙過大,是典型的錯誤案例。

 

  注意此圖,是我們定型版本,舵機連桿是時刻衝向地板中心的。

 

  此時還有一個細節需要說明,板子比較沉,碳纖杆伸出去直徑只有4mm,爲了防止碳纖維杆子把板子戳破,我們採用了亞克力激光雕刻工藝,在5mm小正方形上雕刻一個8mm圓孔(沒有切穿,僅僅是挖個孔洞,洞有多大取決於你的萬向節)再將萬向節鑲嵌進去增大受力面積,和接觸面積,防止板子頂穿,變形。圖片如下:

 

 

  此時舵機側的機械結構解決了,我們也解決和板子的鏈接和聯動問題,此處我採用了中心大支撐點加兩側舵機小支撐的設計方式,三個支撐點均採用萬向節支持快速拆卸碳纖維杆,見上圖。(炸了好立刻換掉,留後路,DJI爸爸教過我們好多次的經驗之談,一定要模塊化,快拆設計,不然炸一個換一窩累死你

大坑之二:主體支撐

  說到這裏我已經洋洋灑灑寫了3500字了,當時比賽的話,我做到這裏已經是第二天上午了,還有一天多半的時間。做到這裏,這個時間段,有一批同學應該已經從選題到棄賽了,剩下的一部分還在苦苦掙扎。有的同學想象力賊豐富,可能是漫威蜘蛛俠電影看多了,搞了幾條線吊着板子,上面定滑輪帶着伺服電機吊着板子傾斜做動作,裝置大的一批,表現因爲絲線的彈性晃得一批,這些都是我們在決賽現場看見的,可見廣大大學生產生的無窮創造力。可能寫到這裏大家又該問了,向陽哥你這個板子這麼沉,怎麼撐起來的啊,舵機連桿做完了整體大約有15cm高,得整個多粗的杆子撐中心啊,撐得住嗎?這時候我就要給大家介紹我當時踩第二道坑的絕佳設計:中心支撐柱!

  中心支撐柱,採用5mm優質亞克力,高質量銅螺柱,經過三點式打孔,120度分開安裝螺絲螺柱,分散受力,每層與每層之間採用圓形亞克力固定連接,頂層固定法蘭盤轉接口(這玩意兒也得買我前面忘了寫了)安裝碳纖杆,結實耐用受力均勻,實乃居家旅行比賽爆肝之必備佳品。廢話不多扯上圖!

 

  關於整體高度問題,我用銅螺柱和亞克力湊了大約11cm多,剩下距離的通過碳纖維靈活切斷來湊,自己體會。在這裏先給自己隊友CAD製圖能力跪了,老哥平日裏沒少畫圖,我這邊說完設計給完參數他十來分鐘秒出圖,痛快!到此爲止第二個坑結了。什麼?你要圖紙?來我羣裏有空我傳上來咕咕咕咕咕。比賽到這裏,大約到了第二天傍晚,第二年天18點左右機械總裝以後位置pd調一把球就穩了,穩中心點沒問題,編程奮鬥了五小時到了第三天凌晨包括激光追蹤、路徑點、以及追cos、sin的畫圓等功能已經全部實現,至此第二天我們已經將賽題基本做完開始拍視頻發各大羣裝13。第三天的時候我們在微弱調整以及增加GUI和按鍵。

 

隱藏神坑:舵機平衡位與力臂

  衆所周知,舵機是依靠電位器的一個位置閉環執行器。低端的機器人用的多是舵機,高端的機器人用的是伺服電機加電流、位置速度閉環再加高精度減速器、編碼器。舵機依靠電位器輸出的電位差來輸出扭力,離目標位置越大扭力輸出越大。當舵機遇到平衡位置時會有一個力量維持在此,如果有外力搬動舵機會增加出力。我們舵機使用6s鋰電池降壓6v供電最大3A。電源功率是夠了。可是因爲板球板子過於沉且有慣性,在目標位置有些舵機工作功率小並不能維持穩定,舵機會因爲板子的重力和速度慣性先目標位置被壓下去,到了一定位置反饋增加力量開始將板子向上推,推出速度到了目標位肯定又是拉不住,於是循環往復,處於臨界狀態,稍加擾動即可失控。此時就算你不加pid板子自己都穩定不住,這種情況我在比賽時候遇到過不下四隻隊伍,基本這些隊伍都認爲pid問題、或者是舵機燒掉了,基本遇到這些問題的隊伍都領了盒飯。修正舵機扭力過載的問題有兩種解決辦法,和一種檢測辦法。先說檢測。如果你把舵機單獨累增累減pwm發現沒問題,放到裝置上不加pid,累增累減pwm讓其擺動發現開始自震,那麼就是目標位置過載了。解決的辦法就是縮短力臂,並且嘗試更換更大功率和扭力的舵機。這一神坑是我比賽完半年以後才發現的,當時舵機的迷之抖動是我心中一直的謎團,當時好多舵機在這種抖動工況下時間長就燒了。那麼我當時又是如何規避這一坑的呢?這要非常感謝我隊友比賽一年前購買的劣質機械臂套件。這個機械臂上的八個舵機電位器並不是那麼靈敏,到不了平衡位置扛不住自己也不顫動,差着距離就差這了。比賽完我們這個舵機也臨近報廢了,拆開一看還是塑料齒輪的。人生第一次感謝假貨!

 

  注意圖中力臂差距。長者是我比賽當時使用的力臂,後來更換舵機發現一直臨界震動才更換爲上面的小力臂。

  到此基本機械的坑就都填寫完畢了。填完所有坑我用了五千字,這些東西要在比賽一到兩天之內全部發現、領悟、解決,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也非常考驗團隊指揮、處理、分工合作和個人能力。希望大家能在我的文章中有所收穫,在2019年的電子設計中創造自己的輝煌。後面還有程序設計的坑,我們有空接着填!!

  2019.2.9:突然臨時想起來再加一條,兩條舵機PWM信號線上最好加一個開關,單片機下程序或者上電的時候以及pid失控的時候關鍵時刻切開關,防止舵機抽風!經驗之談,大家注意就好。

歡迎加入全國電賽技術交流羣:597962412,中國電賽交流第一大羣,3000+電子設計老司機帶你一路走向國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