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遊戲道具:銀行篇

關於銀行的起源,西方普遍比較流行的一個說法是“金匠起源論”。

在紙幣誕生前,黃金是很多國家的官方貨幣。

由於黃金貴而重,一批有錢的商人就將賺來的黃金存放在保衛措施較好的金匠鋪。金匠鋪收取一定的保管費,給商人一張憑條,作爲日後提取的證明。

結果聰明的商人發現,日常交易沒必要取出黃金,用憑條就好,更方便。

時間久了,金匠也發現,自己開具的憑條可以充當“黃金”,一些金匠就抵擋不了誘惑,開始開出一些“假憑條”。慢慢地,市面上流通的憑證其實比真實的黃金數量要多,然而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戶不是同一天來金匠鋪取黃金,人們就發現不了這個問題,假憑條和真憑條一樣流通的很好。

就這樣,信用貨幣創造機制、擠兌、金本位的概念就誕生了。

而爲了避免客戶取走黃金,造成擠兌從而破產,金匠鋪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存黃金不僅不要保管費,還給商人利息。

對商人來說,用憑條就能交易,黃金放着又能吃利息,當然願意。

於是,金匠鋪搖身一變,成了經營存款和貸款的單位。

銀行的雛形就這樣誕生了,憑條就是銀行券,是紙幣的前身。

在這個簡單的小故事裏,不止包含了銀行的誕生,還牽扯到信用貨幣創造機制、金本位、擠兌和紙幣的誕生。這些基本就是整個現代銀行系統的前身。

1、金本位、印鈔權、鑄幣稅

在銀行起源的小故事裏,有一個隱藏重點——“假憑條”。

這是一個讓人細思則恐的小細節。

首先,金匠開具的“憑條”代表了等值的黃金。久而久之“憑條=黃金”這個等式在大衆心目中成立後,憑條開始代替黃金成爲一種貨幣流通。金本位的概念就誕生了,看到憑條就相當於看到了黃金。

而擁有開具“憑條”權利的金匠,也就相當於擁有了印鈔權。印鈔權使得金匠開具的“假憑條”可以行使與真憑條一樣的權利,也等同於黃金。

這種憑空創造財富的現象,在經濟學上被稱之爲——鑄幣稅。鑄幣稅,簡單地講就是發行貨幣的收益。一張100元的鈔票印刷成本也許只相當於1元的黃金,但是卻代表了100元的黃金,能購買100元的商品,其中的99元黃金的差價就是鑄幣稅。

看到這裏,你也許已經意識到這是種暴利。鑄幣稅使得後來的銀行家這一羣體,成爲繼地主階級之後,另一種“人在家中坐,錢從四方來”的羣體,可謂是真正的做到了睡後收入。

2、央行的誕生

鑄幣稅這種一本萬利的暴利被發現後,銀行數量開始急劇增加。

同時幾乎每家銀行都超量發行銀行券,而每家銀行的銀行卷又都不相同。畢竟使用別家銀行的銀行券,就相當於放棄了自己的印鈔權和鑄幣稅,就相當於放棄了大量的財富。

但,再怎麼暴利,也還是受到發行銀行的規模限制。一些銀行券只在特定地區能使用,流通很不方便。並且由於信用和規模不同,被公衆接受的程度差異很大。不少小銀行因資金週轉不靈陷入困境,甚至陷入擠兌破產。

隨着銀行破產情況的增多,慢慢的大家對銀行的信任度開始降低,這就很容易引發危機並衝擊銀行信用體系。同時,市場上有太多銀行券,資金融通也變的不順暢。比如銀行每天收受銀行券數量不斷增加,債權債務關係越來越複雜,於是交換業務越來越繁重,清算越來越緩慢。

慢慢地,各方都期盼有一家能快速清算銀行間各種票據的機構。最重要的是,戰爭和殖民地需要大量資金,政府要培養一個關係密切、能爲其籌資和融資的銀行。

在這些背景下,中央銀行誕生了。

中央銀行由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控制,唯一擁有貨幣發行權、唯一享有鑄幣稅。央行的誕生使得統一貨幣、統一信用、統一清算、統一控制成爲了現實。這就使得中央銀行成爲國家干預和調控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鑄幣稅成爲政府通過壟斷貨幣發行權而獲得的收入,彌補財政支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3、貨幣乘數、存款準備金

貨幣統一,印鈔權由央行壟斷後,其它銀行也就失去了鑄幣稅這種暴利收益。

然而,銀行依舊是一個躺贏的行業。在失去鑄幣稅後,銀行的主要收益來源變成了存貸息差。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歷年人民幣存貸息差情況如上,基本穩定在3%左右。而這3%的息差能爲銀行產生的利潤,如下所見:


如果有數學非常好的小夥伴,可能已經意識到,僅僅以3%的息差,就獲得如此高的利潤,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那麼銀行到底是如何通過3%的息差,依舊擁有超額利潤的呢?

以工行爲例,以3%的息差獲得1972.16億的利潤,需要發放65738.67億的貸款,如果再加上其中的運營成本,則需要7萬億以上。而貸款貨幣的來源是存款,於是按照常規商品的商業模式,工行需要有7萬億以上的存款貨幣,才能獲得這些收益。

但事實是,獲得的1972.16億利潤,可能只需要0.5萬億的真實貨幣即可創造。

這其中,就是銀行業的祕密武器【貸款變存款】。

假設A、B、C、D、E五人,都需要貸款1萬元。

這時,A先來到了工行。工行批准了A的貸款,將1萬元貸款發放至A的工行卡中。在普通常識中,我們會認爲,工行賬上少了1萬元,A賬上多了1萬元。

但事實是,A的工行卡屬於工行,於是,對於工行而言,它先是發放了一筆1萬元的貸款給用戶A,工行總存款餘額減少1萬元,然後工行用戶A的存款賬戶新增了1萬元存款,工行總存款餘額顯示增加1萬元。一減一增之間,工行總存款餘額不變,同時還產生了3%的利息。

然後,B也來到了工行,同樣申請1萬元的貸款。工行同樣批准,併發放至B的工行卡中。B離開,工行總存款餘額不變,同時再次產生了3%的利息。

之後,不管是C、D還是E,都可以按照如上所述,進行【貸款變存款】的操作。

我們可以看到,在只有1萬元真實貨幣的情況下,工行可以不斷地用這1萬元貸給ABCDE,甚至之後的無數人,而每進行一次【貸款變存款】,都會產生3%的利息收益,也就是傳說中的一本萬利。

同時,工行的總存款餘額沒有變化的情況下,ABCDE的賬戶上都多了1萬元。等於在真實貨幣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流通貨幣卻一下子增加了5倍。

這也就是商業銀行的創造存款貨幣功能——貨幣乘數。

我們可以看到,在理想情況下,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貨幣乘數把1萬元貸給無數人。但風險也很明顯,如果銀行真的把這1萬元沒有節制的貸給無數人,ABCDEFGHIJK等等無數人在花掉這些錢的時候,銀行真實的貨幣其實只有1萬元,不用多久就會面臨擠兌風險。

所以,爲了防止商業銀行無節制的使用【貨幣乘數】創造貨幣發放貸款,進而被破產擠兌,央行發明了【存款準備金】制度。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原創版權,禁止轉載)

假設存款準備金爲10%,則A到工行申請貸款後,工行貸款發放至A的工行卡,記爲新增存款需要提取10%交給央行,工行總存款餘額變爲9000。

同樣,當B來到工行貸款,在工行總存款餘額沒有其它新增的情況下,只有9000的話,就只能貸給B用戶9000。發放至B的工行卡後,再次記爲新增存款,提取10%交給央行,工行總存款餘額變爲8100.

然後,C、D、E用戶等等一次類推,直至無錢可貸爲止。

所以,【存款準備金】制度有效的控制了貨幣乘數的範圍。

當央行想讓市場上的貨幣多一些,則存款準備金越低,派生出的流通貨幣越多;當央行想讓市場上的貨幣少一些,則存款準備金越高,派生出的流通貨幣就越少。

4、銀行系金融工具

爲什麼在介紹具體的銀行系金融工具前,我們要如此詳細的介紹銀行系統的運作方式呢?

這是因爲銀行系統決定了一個重要的財富道具——貨幣。

在金融學與經濟學中,習慣把貨幣和銀行分開講。

講貨幣怎麼講呢?從遠古時期的貝殼貨幣一直講到金本位的紙幣爲止。

但是現代貨幣其實早已脫離了金本位,和黃金毫無關係了。美元以債爲錨,人民幣以美元爲錨,而“一籃子貨幣”之後,人民幣其實也慢慢開始轉向以債爲錨了。

也正因如此,現代貨幣的創造與流通其實完全控制在銀行系統手中。

央行根據市場需求,像製造血液的脊髓一樣創造貨幣,商業銀行像運輸血液的血管一樣運輸貨幣。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必不可少的貨幣,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如何流通的,完全看銀行系統的運作。

爲什麼央行一降準,房產中介就叫囂着房價要漲?

爲什麼央行一印鈔,我們的存款就貶值?

爲什麼央行一降息,貸款越多債務越多,財富就越增值?

看懂央行政策,看懂商業銀行運作方式,才能理解貨幣的流轉與增值貶值。

而對於整個財富遊戲而言,我們每個人的財富都是以貨幣爲計價單位,所以理解貨幣的產生與流通,理解銀行系統的運作,才能玩轉現實的財富遊戲。

同時,銀行像居家必備的五金工具箱,圍繞着貨幣,提供了各種金融工具,比如:

1、儲蓄業務:存摺、儲蓄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2、信貸業務:信用卡、信用貸款、抵押貸款、消費貸款
3、匯款業務:同行匯款、跨行匯款、同城匯款、異地匯款、跨境匯款
4、票據業務:銀行匯票、商業匯票、銀行本票、支票
5、外匯業務:外幣儲蓄、個人結售匯、外匯匯款、外匯理財
6、中間業務與代理業務

如果說貨幣是底層系統,那麼這些金融工具就像一個個APP,從應用層面幫助我們實現各種功能。

比如電影中經常出現,我們現實生活中卻不怎麼用到的【支票】。很多人把支票等同於銀行轉賬,但其實支票比銀行轉賬擁有更多有趣的應用。比如:

空頭支票

之前有個段子,講到一位男士帶着一位漂亮女郎去逛愛馬仕店,選中了一款售價56萬的女式包準備送給這位女郎。

付款時,男士掏出支票本,十分瀟灑地簽了一張支票,店員有些爲難。

男士看穿了店員的心思,十分冷靜地對店員說:“我感覺到,您擔心這是一張空頭支票,對嗎?今天是週六,銀行關門。我建議您把支票和包都留下。等到下週一支票兌現之後,再請你們把包送到這位小姐的府上。您看這樣行不行?”

店員放下心來,欣然地接受了這個建議,並且大方的承諾,送包的費用由該店承擔。

星期一,店員拿着支票去銀行入賬,支票果真是張空頭支票!

憤怒的店員打電話給那位男士,男士對她說:“這沒有什麼要緊啊,你和我都沒有損失。上星期六的晚上我已搞定那位女郎!哦,多謝你的合作。”

記名支票

記名支票是指擡頭註明收款人名稱的支票,這種支票在取款時必須由收款人簽章。

這個看起來和銀行轉賬非常像,但是區別就是銀行轉賬是實時的,所以必須由付款方來控制整個交易流程和付款時間,而記名支票則可以由收款方來控制交易流程和收款時間。

美劇《硅谷》中,男主角理查德拿到了風險投資人彼得的投資,彼得開了一張50萬美元的支票給理查德作爲種子輪注資,而這張支票的收款方註明爲“魔笛手公司”。

魔笛手是理查德爲自己公司起的名字,而在收到支票時,他其實還沒有註冊公司,這種情況下,如果是銀行轉賬,那麼肯定會顯示交易失敗,但理查德拿到的是支票,所以他可以先註冊公司,再拿着支票進行兌付。

而註冊公司的過程中,理查德發現魔笛手這個名字已經被註冊了,這個時候如果理查德將自己的公司註冊爲其它名字,那麼這張50萬的支票就作廢了,因爲這是張記名支票,只能支付給指定的收款方。

最終,理查德想辦法從註冊了魔笛手的農場主那裏買下了魔笛手這個名字,成功以“魔笛手公司”兌付了這張50萬美元的支票。

這個過程可以說是十分曲折了,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電影中的大佬更多使用支票,也是這個原因。

選擇使用支票支付,支票開具後,負責執行收款與結算流程的是收款方,能不能成功收款完全由收款方自行承擔。而選擇使用轉賬支付,那麼負責執行付款與結算流程的就是付款方,付款失敗或付款錯誤的責任完全由付款方自行承擔。

所以,越是大金額的交易,商業大佬越是喜歡使用支票交易,整個支付流程更簡易,付款方的風險更小。

空白支票

空白支票很有意思,它是指那種已經蓋章簽字可以隨時生效,其餘部分全是空白的支票。

這個功能多少都帶點傳奇色彩,比如電影《小鬼富翁》就是圍繞着一張空白支票展開的傳奇故事,小男孩布萊斯頓偶然間得到了一張空白支票,於是他隨手寫了100萬美元拿去銀行兌換,然後竟然真的兌換了100萬美元出來,後面的故事就是圍繞着這100萬美元展開。

但同時,空白支票又不完全是隨意填寫就可以兌換,前提是付款方賬戶中有足夠的金額,哪怕是少一分,支票都會兌換失敗作廢,變成空頭支票。

比如,《營銷伎巧》中,一位富豪開了一張空白支票給應召女郎作爲小費,並告訴她,他會在賬戶中打入他覺得值得的錢,而她可以在這張支票上寫上她想要的金額,但是如果她寫下的金額比賬戶中的錢多,哪怕是多一分,這張支票就會作廢。

應召女郎爲此糾結了很久,寫少了,像是看低了自己;寫多了,又顯得自己很貪婪。同時寫多了會兌換失敗,就更像是在嘲諷貪婪的人終將一無所獲了。

這種糾結的過程,把這張空白支票的博弈功能展現的淋漓盡致。這顯然也是這位富豪先生爲什麼會開一張空頭支票給她的惡趣味了。

怎麼樣,僅僅是支票的各種功能就如此有趣。

在現實的財富遊戲中,如何靈活運用這些工具,會是一個長期的話題。

這裏是財富遊戲道具的第一部分“銀行篇”,講述了銀行與貨幣的誕生與聯繫,以及圍繞着貨幣延伸出的各種金融工具。

之後,我們將繼續通關遊戲道具板塊的第二部分——“財富遊戲道具:保險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