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游戏道具:银行篇

关于银行的起源,西方普遍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是“金匠起源论”。

在纸币诞生前,黄金是很多国家的官方货币。

由于黄金贵而重,一批有钱的商人就将赚来的黄金存放在保卫措施较好的金匠铺。金匠铺收取一定的保管费,给商人一张凭条,作为日后提取的证明。

结果聪明的商人发现,日常交易没必要取出黄金,用凭条就好,更方便。

时间久了,金匠也发现,自己开具的凭条可以充当“黄金”,一些金匠就抵挡不了诱惑,开始开出一些“假凭条”。慢慢地,市面上流通的凭证其实比真实的黄金数量要多,然而神奇的是,只要所有客户不是同一天来金匠铺取黄金,人们就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假凭条和真凭条一样流通的很好。

就这样,信用货币创造机制、挤兑、金本位的概念就诞生了。

而为了避免客户取走黄金,造成挤兑从而破产,金匠铺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存黄金不仅不要保管费,还给商人利息。

对商人来说,用凭条就能交易,黄金放着又能吃利息,当然愿意。

于是,金匠铺摇身一变,成了经营存款和贷款的单位。

银行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凭条就是银行券,是纸币的前身。

在这个简单的小故事里,不止包含了银行的诞生,还牵扯到信用货币创造机制、金本位、挤兑和纸币的诞生。这些基本就是整个现代银行系统的前身。

1、金本位、印钞权、铸币税

在银行起源的小故事里,有一个隐藏重点——“假凭条”。

这是一个让人细思则恐的小细节。

首先,金匠开具的“凭条”代表了等值的黄金。久而久之“凭条=黄金”这个等式在大众心目中成立后,凭条开始代替黄金成为一种货币流通。金本位的概念就诞生了,看到凭条就相当于看到了黄金。

而拥有开具“凭条”权利的金匠,也就相当于拥有了印钞权。印钞权使得金匠开具的“假凭条”可以行使与真凭条一样的权利,也等同于黄金。

这种凭空创造财富的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之为——铸币税。铸币税,简单地讲就是发行货币的收益。一张100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相当于1元的黄金,但是却代表了100元的黄金,能购买100元的商品,其中的99元黄金的差价就是铸币税。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意识到这是种暴利。铸币税使得后来的银行家这一群体,成为继地主阶级之后,另一种“人在家中坐,钱从四方来”的群体,可谓是真正的做到了睡后收入。

2、央行的诞生

铸币税这种一本万利的暴利被发现后,银行数量开始急剧增加。

同时几乎每家银行都超量发行银行券,而每家银行的银行卷又都不相同。毕竟使用别家银行的银行券,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印钞权和铸币税,就相当于放弃了大量的财富。

但,再怎么暴利,也还是受到发行银行的规模限制。一些银行券只在特定地区能使用,流通很不方便。并且由于信用和规模不同,被公众接受的程度差异很大。不少小银行因资金周转不灵陷入困境,甚至陷入挤兑破产。

随着银行破产情况的增多,慢慢的大家对银行的信任度开始降低,这就很容易引发危机并冲击银行信用体系。同时,市场上有太多银行券,资金融通也变的不顺畅。比如银行每天收受银行券数量不断增加,债权债务关系越来越复杂,于是交换业务越来越繁重,清算越来越缓慢。

慢慢地,各方都期盼有一家能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的机构。最重要的是,战争和殖民地需要大量资金,政府要培养一个关系密切、能为其筹资和融资的银行。

在这些背景下,中央银行诞生了。

中央银行由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控制,唯一拥有货币发行权、唯一享有铸币税。央行的诞生使得统一货币、统一信用、统一清算、统一控制成为了现实。这就使得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铸币税成为政府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权而获得的收入,弥补财政支出的重要手段之一

3、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

货币统一,印钞权由央行垄断后,其它银行也就失去了铸币税这种暴利收益。

然而,银行依旧是一个躺赢的行业。在失去铸币税后,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变成了存贷息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历年人民币存贷息差情况如上,基本稳定在3%左右。而这3%的息差能为银行产生的利润,如下所见:


如果有数学非常好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意识到,仅仅以3%的息差,就获得如此高的利润,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那么银行到底是如何通过3%的息差,依旧拥有超额利润的呢?

以工行为例,以3%的息差获得1972.16亿的利润,需要发放65738.67亿的贷款,如果再加上其中的运营成本,则需要7万亿以上。而贷款货币的来源是存款,于是按照常规商品的商业模式,工行需要有7万亿以上的存款货币,才能获得这些收益。

但事实是,获得的1972.16亿利润,可能只需要0.5万亿的真实货币即可创造。

这其中,就是银行业的秘密武器【贷款变存款】。

假设A、B、C、D、E五人,都需要贷款1万元。

这时,A先来到了工行。工行批准了A的贷款,将1万元贷款发放至A的工行卡中。在普通常识中,我们会认为,工行账上少了1万元,A账上多了1万元。

但事实是,A的工行卡属于工行,于是,对于工行而言,它先是发放了一笔1万元的贷款给用户A,工行总存款余额减少1万元,然后工行用户A的存款账户新增了1万元存款,工行总存款余额显示增加1万元。一减一增之间,工行总存款余额不变,同时还产生了3%的利息。

然后,B也来到了工行,同样申请1万元的贷款。工行同样批准,并发放至B的工行卡中。B离开,工行总存款余额不变,同时再次产生了3%的利息。

之后,不管是C、D还是E,都可以按照如上所述,进行【贷款变存款】的操作。

我们可以看到,在只有1万元真实货币的情况下,工行可以不断地用这1万元贷给ABCDE,甚至之后的无数人,而每进行一次【贷款变存款】,都会产生3%的利息收益,也就是传说中的一本万利。

同时,工行的总存款余额没有变化的情况下,ABCDE的账户上都多了1万元。等于在真实货币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流通货币却一下子增加了5倍。

这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货币乘数。

我们可以看到,在理想情况下,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货币乘数把1万元贷给无数人。但风险也很明显,如果银行真的把这1万元没有节制的贷给无数人,ABCDEFGHIJK等等无数人在花掉这些钱的时候,银行真实的货币其实只有1万元,不用多久就会面临挤兑风险。

所以,为了防止商业银行无节制的使用【货币乘数】创造货币发放贷款,进而被破产挤兑,央行发明了【存款准备金】制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原创版权,禁止转载)

假设存款准备金为10%,则A到工行申请贷款后,工行贷款发放至A的工行卡,记为新增存款需要提取10%交给央行,工行总存款余额变为9000。

同样,当B来到工行贷款,在工行总存款余额没有其它新增的情况下,只有9000的话,就只能贷给B用户9000。发放至B的工行卡后,再次记为新增存款,提取10%交给央行,工行总存款余额变为8100.

然后,C、D、E用户等等一次类推,直至无钱可贷为止。

所以,【存款准备金】制度有效的控制了货币乘数的范围。

当央行想让市场上的货币多一些,则存款准备金越低,派生出的流通货币越多;当央行想让市场上的货币少一些,则存款准备金越高,派生出的流通货币就越少。

4、银行系金融工具

为什么在介绍具体的银行系金融工具前,我们要如此详细的介绍银行系统的运作方式呢?

这是因为银行系统决定了一个重要的财富道具——货币。

在金融学与经济学中,习惯把货币和银行分开讲。

讲货币怎么讲呢?从远古时期的贝壳货币一直讲到金本位的纸币为止。

但是现代货币其实早已脱离了金本位,和黄金毫无关系了。美元以债为锚,人民币以美元为锚,而“一篮子货币”之后,人民币其实也慢慢开始转向以债为锚了。

也正因如此,现代货币的创造与流通其实完全控制在银行系统手中。

央行根据市场需求,像制造血液的脊髓一样创造货币,商业银行像运输血液的血管一样运输货币。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货币,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流通的,完全看银行系统的运作。

为什么央行一降准,房产中介就叫嚣着房价要涨?

为什么央行一印钞,我们的存款就贬值?

为什么央行一降息,贷款越多债务越多,财富就越增值?

看懂央行政策,看懂商业银行运作方式,才能理解货币的流转与增值贬值。

而对于整个财富游戏而言,我们每个人的财富都是以货币为计价单位,所以理解货币的产生与流通,理解银行系统的运作,才能玩转现实的财富游戏。

同时,银行像居家必备的五金工具箱,围绕着货币,提供了各种金融工具,比如:

1、储蓄业务:存折、储蓄卡、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2、信贷业务:信用卡、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消费贷款
3、汇款业务:同行汇款、跨行汇款、同城汇款、异地汇款、跨境汇款
4、票据业务: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
5、外汇业务:外币储蓄、个人结售汇、外汇汇款、外汇理财
6、中间业务与代理业务

如果说货币是底层系统,那么这些金融工具就像一个个APP,从应用层面帮助我们实现各种功能。

比如电影中经常出现,我们现实生活中却不怎么用到的【支票】。很多人把支票等同于银行转账,但其实支票比银行转账拥有更多有趣的应用。比如:

空头支票

之前有个段子,讲到一位男士带着一位漂亮女郎去逛爱马仕店,选中了一款售价56万的女式包准备送给这位女郎。

付款时,男士掏出支票本,十分潇洒地签了一张支票,店员有些为难。

男士看穿了店员的心思,十分冷静地对店员说:“我感觉到,您担心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对吗?今天是周六,银行关门。我建议您把支票和包都留下。等到下周一支票兑现之后,再请你们把包送到这位小姐的府上。您看这样行不行?”

店员放下心来,欣然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大方的承诺,送包的费用由该店承担。

星期一,店员拿着支票去银行入账,支票果真是张空头支票!

愤怒的店员打电话给那位男士,男士对她说:“这没有什么要紧啊,你和我都没有损失。上星期六的晚上我已搞定那位女郎!哦,多谢你的合作。”

记名支票

记名支票是指擡头注明收款人名称的支票,这种支票在取款时必须由收款人签章。

这个看起来和银行转账非常像,但是区别就是银行转账是实时的,所以必须由付款方来控制整个交易流程和付款时间,而记名支票则可以由收款方来控制交易流程和收款时间。

美剧《硅谷》中,男主角理查德拿到了风险投资人彼得的投资,彼得开了一张50万美元的支票给理查德作为种子轮注资,而这张支票的收款方注明为“魔笛手公司”。

魔笛手是理查德为自己公司起的名字,而在收到支票时,他其实还没有注册公司,这种情况下,如果是银行转账,那么肯定会显示交易失败,但理查德拿到的是支票,所以他可以先注册公司,再拿着支票进行兑付。

而注册公司的过程中,理查德发现魔笛手这个名字已经被注册了,这个时候如果理查德将自己的公司注册为其它名字,那么这张50万的支票就作废了,因为这是张记名支票,只能支付给指定的收款方。

最终,理查德想办法从注册了魔笛手的农场主那里买下了魔笛手这个名字,成功以“魔笛手公司”兑付了这张50万美元的支票。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十分曲折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电影中的大佬更多使用支票,也是这个原因。

选择使用支票支付,支票开具后,负责执行收款与结算流程的是收款方,能不能成功收款完全由收款方自行承担。而选择使用转账支付,那么负责执行付款与结算流程的就是付款方,付款失败或付款错误的责任完全由付款方自行承担。

所以,越是大金额的交易,商业大佬越是喜欢使用支票交易,整个支付流程更简易,付款方的风险更小。

空白支票

空白支票很有意思,它是指那种已经盖章签字可以随时生效,其余部分全是空白的支票。

这个功能多少都带点传奇色彩,比如电影《小鬼富翁》就是围绕着一张空白支票展开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布莱斯顿偶然间得到了一张空白支票,于是他随手写了100万美元拿去银行兑换,然后竟然真的兑换了100万美元出来,后面的故事就是围绕着这100万美元展开。

但同时,空白支票又不完全是随意填写就可以兑换,前提是付款方账户中有足够的金额,哪怕是少一分,支票都会兑换失败作废,变成空头支票。

比如,《营销伎巧》中,一位富豪开了一张空白支票给应召女郎作为小费,并告诉她,他会在账户中打入他觉得值得的钱,而她可以在这张支票上写上她想要的金额,但是如果她写下的金额比账户中的钱多,哪怕是多一分,这张支票就会作废。

应召女郎为此纠结了很久,写少了,像是看低了自己;写多了,又显得自己很贪婪。同时写多了会兑换失败,就更像是在嘲讽贪婪的人终将一无所获了。

这种纠结的过程,把这张空白支票的博弈功能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显然也是这位富豪先生为什么会开一张空头支票给她的恶趣味了。

怎么样,仅仅是支票的各种功能就如此有趣。

在现实的财富游戏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工具,会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这里是财富游戏道具的第一部分“银行篇”,讲述了银行与货币的诞生与联系,以及围绕着货币延伸出的各种金融工具。

之后,我们将继续通关游戏道具板块的第二部分——“财富游戏道具:保险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