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20年:中国互联网展望丨人工智能多点“温度”

从1998年三大门户网站成立,到2018年数字经济繁荣发展,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一个突飞猛进的20年。2019年,站在下一个20年的起点上,我们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有更多期许,期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中,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

系列报道

《下一个20年:中国互联网展望》

人工智能多点“温度”

2019全球人工智能百强创业公司榜单最近发布,我国有6家公司入选,虽然算不上多,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目共睹。整个互联网“上半场”,人工智能作为最后一个投资风口,吸引了各类企业“×××圈地”。

总的来看,多数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还只能辅助人类工作,只有在信息的抓取和分发上,人工智能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自主性。用户拿起手机刷消息看视频时,获取的内容可能都是人工智能推送的;而且越爱看什么,就越推送什么,让人觉得很过瘾。但中南大学商学院大数据与智能决策研究中心主任徐选华提醒,时间长了,用户就可能会被关入“信息茧房”。

它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把你感兴趣的信息向你推送。至于这个信息有没有用,内容是不是对社会有好处,它不是很关心。久而久之,你会陷入一个“信息茧房”,你不了解其它信息,只能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近年来,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它是冷漠的、不计后果的、缺乏人性的。除了“信息茧房”、孤岛效应,类似的不良影响还有技术陷阱、“算法奴隶”等等。  郑州×××医院:http://www.ytyy029.comm/郑州人流多少钱:http://www.ytyy029.comm/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在互联网下一个20年,我国人工智能算法将快速进化。有专家预计,人工智能技术将进入可替代时代,逐步在各行各业接管人类工作。这样的背景下,算法的伦理和道德也理应提上日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金兼斌说,不同的算法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

社会学家说过,世界万物皆可测量,但关键是你怎么来测量。这里面存在着很多所谓的偏向。任何的价值评估或者政策都是一种算法,广义上说,这种选择本身就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

国外有的人工智能在跨界发展,在算法中融合了脑神经研究、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甚至还有艺术和哲学,推出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有了一些“温度”。比如,机器人能识别老人和小孩,并给予不同于常人的关照。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张江认为,这值得我国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思考借鉴。

我觉得每一个做算法的人,每一个理工男,还是要去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更多地去看这个世界,去看科技是对这个世界如何影响、如何改变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实际上,赋予人工智能“温度”,远不仅仅是靠算法工程师绷紧道德这根弦就能做到的,它需要系统×××。正因如此,欧盟2018年发布了《人工智能道德准则》草案,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可信赖的,要确保合乎道德。而日本人工智能学会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伦理委员会”,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

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第二个20年,发展人工智能不应该限于技术层面,而也应该在伦理和价值观方面打好基础,守住底线。特别是机器人技术未来20年有望实现强人工智能,这将带来更多伦理问题。云迹科技联合创始人:

随着我们社会往后面推移,机器人到底以什么形态站在我们身边,是不是能跟我们平等,还是只是来为我们服务的,这需要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人很好地去界定。

记者:吕红桥

责编:李兆颖

编审:刘志军、李 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