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外国人(美国人)留下好印象?

不同的文化背后是不同的价值观,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很多中国同胞在跟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习惯性地会把他们当成中国朋友,按照国内的一套来。这有时候很难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甚至会踩到一些雷区。这篇文章主要想分享一下自己在“第一次跟外国朋友见面”上的经验。由于我在美国这方面经验较多就先写一个美国版的,但是其实这篇文章里的很多东西对西方人来说都普遍适用。那么,如何给美国人留下好印象呢?

1. 说话要大声

美国人说话的声音普遍比我们大,因为亚洲人说话的声音普遍是比较小的。所以我刚来美国的时候说话经常要说好几遍别人才明白,而且多发地带就是餐厅、超市收银这些地方。还以为是自己有什么奇怪的口音。后来才发现不是,是因为在这些比较吵的地方很难听清别人说话,而美国人又不习惯听那么小的音量,所以就会出现对方:“嗯????你说什么?????(很大声)”这样的问题。所以说话的音量最好提高个10%-20%,尤其在室外。

2. firm handshake(有力的握手)

这可以说是美国文化的一个老梗了。美国人喜欢握手有力的人, 觉得他们很靠谱、信得过。所以尤其是女生,握手的时候不要把芊芊玉手伸给别人就算了,要1. 握住 2. 轻轻摇 3.一下。不要晃呀晃的,也不要用力过猛。一开始很容易掌握不好力道,可以找个朋友练一下。其实重点是让别人感到你握住了他们的手(而不是只是被握住了)就好了。

3. eye contact (眼神接触)

可以说大部分的西方文化都鼓励一定的眼神接触,而亚洲人一般面对尊长是避免眼神接触的。其实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开始说话的时候先看对方一眼,每说完一个要点看对方一眼,最后再看一眼。我们毕竟没有这种习惯,只能机械执行了。看别人的时候最好眼神和表情都保持平静。

4. 笑容

这也是美国文化的一个元素。如果大家去网上看看,会发现大部分美国人的照片,无论证件照还是生活照,都笑得非常灿烂,非常好看(颜值马上上升30-70个百分点那种)。我其实很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练的······而且他们在生活中也很喜欢用笑容做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在街上遇到的人很多都会微笑致意。但是问题就来了,很多中国人笑不露齿不说,很多人(比如我)也不喜欢笑啊!可是人家对你灿烂一笑,你总不能板着一张脸吧!但是强挤出的笑脸往往很难看。

这就只能练一练了。美国人比较喜欢的是露齿笑,但是我发现我露齿笑真的不好看,所以就只能改微笑了。首先可以对着镜子练一练,保证自己笑得不要太假,然后就是每遇到一个人都记得提醒自己微笑!微笑!过一段时间就练出来了。

5. 个人自由及边界

如果第一次见面是在饭桌或者酒桌上,这一点就格外重要了。西方人普遍很尊重别人的选择,小到吃什么菜,就着什么吃,大到要不要投资这个项目,跟谁结婚,他们都讨厌对别人的选择横加干涉或者命令别人的行为。外国人吃饭一般是一人点一份那种,但即使是中餐,也最好不要直接夹菜给别人,向别人推荐一些好吃的菜就足够了。还有就是尽量不要劝酒,理由跟刚才差不多。有些中国朋友特别热情,见面就想拉着外国朋友参观一些景点,或者去一些好玩的地方,但是这都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如果人家不太愿意,就要马上收手,否则可能人家反而不领情。在礼物和买单方面也一样,西方人也不是不会请客,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AA。我有一些朋友,交往了几年,金钱上还是你是你我是我的,其实如果突然请客或者送别人很贵的礼物,反而显得很突兀。小礼物(CFA定义的好像是价值100美金以下)可以送没关系。其实有时候想送礼物, 可以送一些很精致的小礼物或者自己手工做一点东西,心意到了比什么都重要。还有一点,中国朋友有很多喜欢送一些有中国味的东西,中国结啦竹子笔筒啦腊鸭啦什么的,但是其实说真的除非人家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否则还真不一定会喜欢(尤其是吃的)。所以说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如果去party,带酒、甜点或者花就是特别安全的选择。如果是公司活动或者出差,带点签字笔啊U盘啊之类的也很不错。

6. 幽默感(optional)

我见过的西方人大多都喜欢有幽默感的人,他们自己的幽默感也比我们强。而我见过的美国人也很多有很喜欢开玩笑,而且很多人很为自己的幽默感自豪。中国人来说,讲客套话大家基本都会,礼数周全也不难做到,但是很多美国人更喜欢开开玩笑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当然中国人里面也有风趣幽默者,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怎么擅长讲笑话。而且我这里说的讲笑话并不是“我给你讲个笑话”这种,而是要很自然地跟当时的氛围融为一体。

其实也只能练一练了。最常见的一种很安全、不容易出差错的笑话就是自嘲。比如别人夸你拿了奖学金真厉害,你就可以说:“为了这个奖我头发都快掉光了!等拿到钱我就可以去植发了!”之类的。其实自嘲我们并不怎么陌生,中国人讲谦虚,很多时候我们也会这样讲,所以应该是最容易的吧。也可以看看国外的stand up comedy,看看他们的笑点主要有哪些。培养幽默神经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很多外国人看到你幽默的一面,会顿时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不是自嘲,幽默就可以落在客观事实上,注意尽量避免嘲笑别人(除非真的是很好很好的朋友)。

7. 口香糖和香水(optional)

外国很多人都用香水,随身带口香糖,因为口气和体味会给人留下坏印象,所以大家也可以充分利用,跟人打招呼之前先嚼口香糖,夏天记得喷香水或者止汗喷雾。

8. 有哪些不能踩的雷区?

大家已经知道了“不要问别人的年龄、收入”这条铁律,但是其实任何个人的问题,比如“你信什么宗教”、“你给川普投票了吗” 都在个人隐私的范围,所以一个避雷的方法就是问得含糊一点,比如说“你怎么看川普?”。“你怎么看”(What do you think of)可以说是一个万用句,可以套在任何话题上,而且不容易冒犯别人。

还有类似的一点,不要说任何有攻击意味的话,比如“某某党都是白痴”之类的,绝对是一踩就爆的雷(其实自己想想,这么说也不大合适吧。)也不要给某个群体“下定论”(女人适合相夫教子,就应该在家里带孩子),尤其是有关性别、种族和宗教的(我觉得哪怕在中国,这么说也不太合适······)。当别人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尽量不要judge别人(也是给别人下结论的意思),比如:“你当时就是傻!你要是这样就好了······”,其实我们不是别人,做事后诸葛亮是不是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呢?当然,其实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的观点,有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但是在国外说某一类人(家庭妇女、收银员或者某个种族)的坏话,其效果不亚于在国内背后说某一个人的坏话。大家体会一下就好。虽然有人会说小心翼翼的很累,但是我觉得不对某个群体发表攻击性意见、就事论事地说话,本来也是一种修养,也能训练我们不要以偏概全。

不要传别人的隐私。小到考试分数,大到情感状况,无论是别人告诉你的还是你无意中得知的,都不要到处传。哪怕是好消息,都最好尽量尊重别人的隐私。唉,但是gossiping是人类的天性啊·······

其实每个人肯定多多少少会踩中一些雷。如果不小心说错话,最好的方法是马上澄清(我不是说收银员都脾气暴躁,我是说我今天遇到那个收银员······)。大多数人不会放在心上。如果不小心伤害了别人,那也只能之后吸取教训,以及诚恳地道歉。当然这些原则也看关系远近,关系越远,需要执行得越严格。关系拉进之后还是要注意,但是犯错的后果往往没那么严重。唉,其实小安是那种特敏感的小孩,经常因为怀疑自己说错话而三更半夜睡不着觉·······这又有点过了······

就说这么多了。这篇文章主要源于自己的留学经验,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来跟小安讨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