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P

生成树协议其实有好多个版本,但是根子都是那么个算法,就起这么个名字就够了

先絮叨一些,为什么需要有生成树

当交换机在物理上面有了环路,倘若目的地址全FF的帧来了,那么交换机会向这个VLAN的所有接口去发,然后呢?继续,继续,继续,一直到环路断了,也就是某台交换机挂了,曾经自己试着折腾过公司的一台35,不到一分钟吧,console口就没反应了

那么既然生成树协议有这样的作用,交换机的厂商们自然会把这些功能带到默认配置里面,不然来个新手工程师怎么办...

后来根据最早的STP又有了各种发展,比如加快收敛速度,根据VLAN去做,或者把多个VLAN捆在一起做,后来的改进基本是出于负载分担的出发点,这样就免得浪费链路

这些不是重点,其实也没什么重点,下面是一些小点

portfast,干嘛用的,就是说这个端口就是个下面接PC的,就别生成树了,但是如果突然收到BPDU了,那就赶快切换,不然麻烦

uplink fast,也就是交换机发现上行线路出了问题,迅速切换的方法

backbone fast,交换机非直连的链路出了问题的迅速切换办法

其实都是为了让收敛速度加快,免得block的接口该使用的时候半天没反应

over

明天干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