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前面省略192個字)

同學們,我們學習一種理論,掌握一種技術,鍛鍊一種能力,目的是什麼?一個根本的目的是“生存”!我們探索一個領域,發展一套方法,精化一種結構,目的又是什麼?還是“生存”!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我們纔會更深刻地理解並重視我們遇到的一切,我們纔會獲得最爲根本的前進動力。生存意識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要想生存,必備的兩個條件是時間和空間。沒有時間活不成,沒有空間也活不下去,而我要說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時間和空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當你贏得了時間,也就有了可提升的空間,當你獲得了空間,也就意味着你有了繼續前進的時間。有了這間實驗室,就有了大批學生甘願把自己的時間投放到這裏,而我們把時間投放到這裏,我們自己也就有了廣闊的天地,將來就有機會到更遠的地方。

這是一個根本的循環,要想生存,就要不斷想辦法讓這個循環順暢地運轉下去。在幹活的時候就要不斷思考,怎麼能省下時間來,怎麼能騰出空間來,省下的時間又能讓我改進哪些地方,騰出來的空間又能讓我描繪出怎樣美好的未來。

計算機領域大量運用時空轉化的思想。我們在設計算法的時候就知道,能用位就不用字節,可以用指針的就不傳拷貝。有了好的算法你的程序就能幹更多的事,就有更多的人願意用你的程序,你的程序就能活下去,就不會死在硬盤裏,你也就能跟着活下去。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手頭沒有多少空間,那麼爲了讓這個時空轉換循環能開始運轉,更好操作的是先贏得時間。怎麼樣能贏得時間呢?

一個容易想到的策略是,儘量避免低價值的工作。對應的方法很多。第一,讓別人替咱做,軟件外包;第二,讓工具替咱們做;第三,複用以前的成果。對咱們來說,最爲現實的是第三,找別人做要花錢,而工具大家都在用,只有複用能節省大量的時間。

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策略是,一定要有連貫而且正確的思路。有了連貫的思路,你就知道什麼時間該幹什麼,你就避免了因爲不知所措而浪費時間;有了正確的思路,你就避免了爲修正錯誤而浪費時間。

而更高級的策略是把這兩者結合起來,而且是雙向的結合——把“複用率”作爲衡量思路正確性的指標之一,在前進的過程中能不斷複用前面的階段成果,這是物質層面;同時,把過去的成功經驗提煉成共性的方法理論,並複用到今後的工作中去,這是思想層面。

我舉個例子,就說我做PPT吧,我想這個也是大家對我比較好奇的一點。很多人覺得我做PPT順手是因爲我有才,這個嘛我也承認,但是我總結出來的原因是,我在做的過程中總是想辦法節省時間,用的就是剛纔我說的那幾種策略。

把時間省下來,你就能利用省下來的時間去改進。我能力弱不要緊,我有時間改進就能不斷超越自我,哪怕真做錯了也不要緊,我也有時間去改正,我有時間去試錯,我就能積累經驗,我積累了經驗,我就能節省更多的時間。

(後面省略2668個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