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是怎樣煉成的

 

許多學員也抱着一種,學技巧,走捷徑的態度去參加培訓機構的課程。從接觸三年網絡,當過一年老師的經驗,感受到好學生不是教出來的。把最終的結果、自己的命運交到老師手裏,這種想法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不管老師的技術多NB,上課的時候講得多明白,到最後你未必就能學得好學得會。別人教給你的學習方法再好,到最後未必真正派上用場。說白了,歸根結底,世上萬事還是要靠自己。沒有人能徹底代替你,徹底改變你。

 

某個人人生的改變,事業的開創,其實最終都是自己,源於自己的內心世界與實際行爲,原本就和別人沒有什麼關係。

外部因素的改變,頂天了只能起到一些輔助作用,人的改變,歸根結底還是因了內部因素的作用。

 

那這樣說培訓機構的價值又在哪裏呢?我覺得灌輸,老師講學生聽,不管對老師還是學生都將陷入費力不討好的境地。老師更主要的作用是引導,訓練,答疑解惑。老師對技術理解的再深都不能代替學生思考。

想改變,願意付出努力改變,實驗室提供改變的條件和機會,不管老師、實驗設備、設計的課程都是輔助你改變的,而不是代替你,改變你。

 

雖說許多人也參加過培訓機構的學習,也請教過不少高手有沒有什麼好的學習方法或學習資料,經常如獲至寶般地獲得了高手的學習方法或學習資料,但卻總是難以把這些東西轉化成爲自己的力量,讓自己成爲一個高手呢?

 

原因大概可能好像是缺少思考,實踐,堅持。

 

思考,實踐,堅持

 

思考的基礎是懷疑,懷疑書本,懷疑視頻,懷疑文檔,懷疑老師,一句話,懷疑權威,盡信書不如無書,一切技術被自己接受之前都要經過一次懷疑,一次思考。否則這便不是自己的東西。你聽過,看過,聽懂了,看懂了,都不是你的東西,只有思考過纔是自己的。

 

看書,看視頻,懷疑,思考,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懷疑或者想法,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對自己的懷疑或者理解進行修正,然後再看書,只有經過這樣的過程纔可能對書本上的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只有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爲自己的知識。

 

缺乏屬於自己的時間的直接後果是:我們總會惦記着走捷徑,希望能找到某種“傻瓜式學習法”,就是那種照搬照抄,拿來就能使,使了就見效的東西。有了這個東西我們就能成爲技術高手,然後找一份好工作。

 

但由於缺乏自己的實踐,這些東西永遠都會停留在一種“看上去很美”的狀態,一付諸實施保準走樣。高手說他把卷一(TCP/IP路由協議 第一卷)看了至少四五遍,於是乎你也去看卷一,高手說他把OSPF命令集敲了兩遍,於是乎你也照着命令集敲實驗,高手說他每天至少學習10個小時,於是乎你也去試着學10個小時。然而,看書看得頭疼,看着看着就不想看了,實驗也照着命令集敲了,也沒有多少收穫,前幾天還堅持學習10個小時,後來就覺得累了,就慢慢鬆懈下來了。高手仍然還是高手,你還在成爲高手的路上苦苦掙扎。原因在於別人的方法是別人的,不是你的;二是你沒有堅持。

 

試了一段兒發現效果沒那麼好,就有點喪氣,偏偏市面上技術文檔資料特別多,各大培訓機構的視頻特別多,高手也特別多,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層出不窮,直搞得你心猿意馬,頻繁變招兒,最後哪個招兒都不靈,落下個“狗熊掰棒子”的結果。技術資料收集了不少,學習方法也收集了不少,最後技術卻沒學好。

 

如果你想成爲一名高手,你一定不要徹頭徹尾地指望某位高人來造就你,改變你,你一定要無限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實踐。

 

你一定要擁有並堅持你的實踐,只屬於你自己的實踐,哪怕頻頻撞牆,也絕不能回頭。

 

任何高人的指點,都只能在這個基礎上去接受、消化與吸收,否則,神仙也救不了你。

 

因爲只有你擁有了紮實的實踐基礎,你才能夠清楚辨別那些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對你而言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讓學生成爲高手的祕訣——不能隨便問,也絕不輕易教。

 

如果你不會,你只能做一件事情,站在旁邊看,親自動手摸,自己想,自己試。這期間沒人搭理你。

 

一老師什麼時候能成爲真正的高手,會問會答。會問,問能讓人思考的問題,會答,知道什麼什麼時候該答什麼時候不還答。而不是爲了顯示自己是個技術高手,問什麼答什麼,讓學生放棄了思考。一個老師的任務不是讓學生覺得他很NB,一個學生也不能覺得一個老師NB就放棄了思考,全盤接受老師說的東西,依賴於老師,有什麼不會的總會想着去立馬問老師,這樣更快,這樣更省事,這樣更好,這樣培訓費沒白花,這樣培訓纔算有效果。

 

而對於學員自身而言,直到想無可想,試無可試的程度,你纔有資格問。

 

如果你輕易地從別人那裏得到了答案,你的記憶是不會牢靠的,下回遇到相同的問題,還得抓瞎。

 

這就需要你擁有強大的實踐——你必須先孤軍奮戰,做個孤獨的人。你得拼命得想、往死裏想,拼命地試,發了瘋地試,一旦腦袋都想破,恨不得頭撞牆的程度,再去尋求高手的點撥——這時候,只要有人稍加點撥,你就能豁然開朗。

 

只有通過這種方法得到的東西,纔有可能是真正屬於你的,有價值的東西。它會更瓷實,更持久。

 

 

 

一個正確的態度看視頻、模擬器、培訓結構和老師

 

視頻,雖然我很很少看視頻,但是對於自學的人來說,視頻可是個好東西,但是如果成爲了下載狂,彷彿得了強迫症,非要下載到市面上所有的視頻資料,生怕錯過了什麼,下載了不少,一兩T的硬盤存地慢慢的視頻資料,到最後發現,其實沒看幾個。個人建議,選擇一個到兩個視頻仔細看看,市面上的視頻大同小異,無非是講課風格不同,聲音不同,培訓機構不同,最多是思科官方的PPT加上一點自己的理解,而這些老師自己的理解,有時候可能讓你眼前一亮,許久想不通的問題猶如醍醐灌頂突然明白的,這些的自己的理解最終的本源還是來自於看書和做實驗室。如果把時間浪費找那個視頻更好的話,就得不償失了。如果有那個找視頻下視頻的時間還不如多看看書做做實驗。

 

 

模擬器,不要捨本逐末,成了“工具之王”,最後每個模擬器的安裝使用都玩得很好,只是命令不熟,知識沒學會。

 

 

文檔,文檔其實收穫最大的就是寫文檔的人,寫文檔是一個整理思路,促進思考的過程。花時間去找能讓自己看得明白,還不如多看看書做做實驗。當然我沒有貶低文檔的意思,我個人也會寫文檔去分享。只是想說明,不能被動的去學習,等待別人寫出來看得明白的文檔,主動地去把技術搞明白,哪怕硬着頭皮看書,實驗做失敗了很多次,最後把技術搞明白,這個經歷就是一筆財富。

 

 

培訓機構和老師

技術知識可以自學,路未必好走。

不是快餐,不是維生素,不能代替你去規律的飲食和多吃水果。老師起到的作用是,引導,答疑解惑,而不是僅僅將技術灌輸到你的腦子裏。

幸運的是我遇到的老師人品都很好,收穫最多的反而是技術之外的東西。一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勇於做出改變和敢於實踐。

實際上大部分技術知識都是我自學得來的,在老師教我之前我都瞭解個大概了,上課的時候算是複習或者驗證我的理解是否正確。假如再有一次機會重新選擇,還還是會選擇培訓,不爲了去學習技術,爲了遇到的他們爲我指引方向也是值得的。

 

 

Blog:http://1095999.blog.51cto.com/
QQ:1520577283
Email:[email protected]
Combat-Lab項目實戰實驗室:www.combat-lab.com
歡迎“熱愛網絡技術,勇於改變,敢於實踐,務實求真,不斷進取”的兄弟加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