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初探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初探

毛洪志

随着教育改革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材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各重点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作为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在信息课中怎么学?学些什么?教师该如何教?很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本人在一年多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试验和探索,下面就信息课教学的谈谈个人的一些心得。

 

一、破除神秘感,使学生“敢”动


         由于电脑在我国还未普及,电脑设备相对比较昂贵,各校都制订了严格的操作、使用制度,老师对学生的使用作了严格要求,使学生不敢动,学生对电脑的接触又不多。教师要帮助学生破除神秘感,教师可以介绍一些电脑史话或介绍同龄人学习电脑的情况,帮助其树立信心,其实电脑只是一种工具,不懂照样可以使用。且方法也很简单,只要想着你本来还不会骑自行车,后来便学会了,回头想一想 ,很简单,不是吗?而学电脑绝不会比学骑自行车难学。况且学骑自行车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比起这些,电脑顶多也只是“死机”罢了,那么重新启动就得了。  

二、激发兴趣,形成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探索电脑知识,掌握操作本领,提高使用电脑的水平。因此,在电脑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才能使学生爱动,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如在教学画图中可结合本节的教学内容,展示同龄学生设计的电脑画(可以是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或从网上下载)。教师可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的画面分析作品,引出本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更认真地听课,希望自已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
三、精讲多练,优化习题,重在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十分强。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精讲操作步骤,教师还应认真设计上机操作题,使操作题更突出新授的内容与操作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师应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操作。不应面面俱到,包办代替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而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如指导学生运用word 设计板报时,对照实例精讲内容,说明设计的原则(从版式、内容、创意和技巧等方面考虑)。让学生设计一张节日贺卡或生日贺卡等时,教师给出要求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这不但激发起学生操作的兴趣,更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碰到问题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锻炼。

四、用好小助手,促使共同进步

      在上机操作中,几乎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哪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多数学生都喊老师我的电脑怎么怎么了。一般中小学上机时只有一位教师,根本忙不过来,这同时也挫伤了未能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在每班选出两人电脑操作水平较好又能乐于助人的同学,让这两位充当小助手(一般为电脑兴趣小组的学生),协助教师辅导学生。这样可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解决了辅导不过来的问题,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小肋手有时还露一手“绝活”);也对那些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五、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由于信息技术课还在普及中,教材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可不拘泥于教材的编排顺序,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作合理调整或插入或删除章节,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材中Word 一章,学生在学习WORD前已学会了写字板的基本操作。所以我是这样调整的:第一节让学生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和菜单栏的格式字体的操作,设计出多姿多彩的文字,初步感受WORD的“厉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讲授建立各文档、保存方法、编辑方法、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等。保持学生学习每一节课的兴趣,让学生微笑进机房微笑出机房。我认为打字练习课时可作减少一些,打字速度程度不是我们根本目的,教学中可插入些解题方法、一题多解方法和快速操作技巧更实用。

六、加强学生品质的培养

   “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是《中小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教学目的,是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素养方面的体现。我国的著名的教育家叶升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中小学时期是最适宜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我们在电脑教学活动中,特别在上机实验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良好习惯。教师应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使之变为自觉的行动,鼓励学生严格要求自己;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教师在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中,应有良好的习惯,做出榜样,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在上机操作时,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良好的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特别近几年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些不良的东西也随之带入,加之青少年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较差,造成许多不良的后果案例。加强电脑使用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宣传教育为主,并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也可结合案例,介绍《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互联网管理条例》等法规。使学生懂得良好习惯和良好电脑使用道德养成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只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更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