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础知识

若有人要问我:你这一生最值得高兴的是什么?答曰:莫过于了悟生死大事,它比百千亿财富的拥有,有过之而无不及!就好象“一个贫穷少年,因不知到自己衣襟里藏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宝珠,今生却流浪他乡,为人作佣,尝尽世间凄苦”(《法华经》)。
        一旦发现自己本来就有这颗宝珠的心情一样……
  
                                                        什么是佛教?
     现代高僧太虚大师在《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中说:“佛非宇宙万有的创造者,亦非宇宙万有的主宰者,乃是宇宙万有事实真理的觉悟者;将佛亲自所觉悟的道理,如实说出来,而使人也依之去行,便是佛教。菩萨也不是普通人所认为的偶像,而是求觉的有情众生,即随佛修学、立志成佛的佛弟子。所以,佛是使人觉悟而趋向光明的指导者。所说的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这个宇宙究竟有多大?
           这个宇宙既没有中心位置也没有边际,如果要具体地讲就是:由一千个小世界(一小世界相当于一太阳系)构成一个小千世界;由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由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由无量无数的大千世界构成一个世界种;由无量无数的世界种构成一个世界海;由无量无数的世界海构成宇宙……所以这个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每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个大梵天王做天主,一个佛做教主,我们这个大千世界叫娑婆世界,教主就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下面分别用科学家的语言去讲述一下“宏观宇宙和微观宇宙”:
        一。宏观宇宙:在秋天晴朗的夜空,天上有一条银河,这就是我们居住的银河系。概括天文学家多年的观测研究,确认在银河系中像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有一千亿颗之多。太阳在这一千亿颗恒星组成的银河系中,仅仅是个小兄弟罢了。许多恒星都比太阳大。有的大几百倍到一万倍;有的更大到几万倍甚至几百万倍……。当然也有比太阳小的恒星,例如白矮星,只有我们地球的几十分之一大,但是它们仍然是恒星,它不像地球是行星,本身不发光,要围绕太阳——恒星——旋转;它们自己发热发光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人们基本上察觉不到这种旋转,所以称之为恒星。所谓矮,是指它们体积小;所谓白,是说它们亮。白矮星虽然小,但是它上面的物质却很重。1个立方厘米的物质,相当于小手指尖那么大,如果是水,它重一克;如果是黄金,它重十九点三克。而一个立方厘米白矮星物质竟有几十千克,几吨,甚至上千吨。更为奇妙的是1967年以后才发现的中子星,几十年来发现了三百多颗,它们是恒星,但是特别小,它们的直径大约廿千米(公里)左右。中子星上的物质更重得出奇,一块小指头尖那样大的东西,用一万艘万吨轮船都拖不动。在广阔的宇宙空间,在银河系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类似于银河系这样的星系。真是,天无有边,无限大呀!大而无外呀!科学家们用最现代化的天文望远镜,望出去100亿光年那样远,也还没有看到边。
           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因为宇宙空间太大了,用我们日常所用的公里来表示实在太小,所以就用光线跑一年那样长的距离做单位。光线一秒种就跑三十万公里,30万乘60秒乘60分再乘24小时再乘365天,这样远的距离就是一光年。(946,080,000万公里)。过去认为星球之间广阔的宇宙空间什么也没有:没有物质,没有空气,连声音也不能传播,因而称之为真空。现在,经过研究发现,宇宙空间并不是真空,而是充满了宇宙微粒,只不过这些星际物质,或者星际尘埃,非常稀薄罢了。此外,还有宇宙射线,还有星际磁场。否则无线电波怎么能够从月亮、从火星上传回来呢?
        二。微观宇宙:一切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这种分子就是这种物质的最小颗粒。虽然非常小,但仍具有该物质的基本性质。大家都知道,大海是由一滴一滴的水组合而成的。如果把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小得人眼无法看到,但它仍然是水。如果我们把水分子再分,那它就不是水了,而是成了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我们用“H”表示氢原子,而用“O”表示氧原子,那么一个水分子就是一个“H2O”。现今科学家们发现的原子有109种,也叫做109种元素。我们的地球就是由这109种元素构成的甚至月亮、星星也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科学家们还发现一颗星星,全是由黄金构成的。
           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研究发现:原子是由中间一个原子核和外面围绕它旋转的电子所组成,而电子比原子核小得多。肉眼是看不见原子的。如果把原子放大到十层楼那样大,原子核也不过黄豆那么大,而电子呢,大约也就是一粒微尘那样大。十层大楼那么大的一个原子(放大了的),除了黄豆大的一个核,和一个或几个,或十几个微尘那样大的电子之外,就空空如也了。就是这样一些空空的原子组成了空空的分子。就是这样一些空空的分子组成了你眼睛看得见手能摸得着的各种物质,于是人们就以为这个世界是那样坚固,那样真实。
           那么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研究发现:原子核里有质子、中子等粒子。进一步把这些粒子再分就是所谓基本粒子,已经有300多种基本粒子了。再研究,这些基本粒子会互相变化……再研究下去,就没有了,不存在了——不是说全没有了,而是再分下去的那些粒子,“寿命”太短了,通常只“活”万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你刚看见它,它就不见了。
           下面给大家讲点有趣的事例:大家所熟知的汽油、煤油、凡士林等,其组合的元素只有两样:一样是炭,一样是氢。也就是说,不管是汽油还是煤油,或者凡士林,它们都只不过是炭与氢的组合而已,都是炭氢化合物。再说我们日常所吃的粮食、脂肪、酒精、糖……它们的内含都是一样的东西——炭、氢、氧,氢和氧组成水,加上炭,所以也叫炭水化合物。再说一个更有趣的例子,烧锅炉用的煤、学生用铅笔芯的材料石墨,再一个做高级装饰用的金刚钻。虽然它们的价值不相同,但是它们的成份——组成它们的元素——都是炭(符号C)。渗有杂质的炭,就成了煤炭,比较纯粹的炭就成了石墨,可用来造铅笔,可用于铸铁等用途;而高纯的炭,不含一点杂质,它就成了金刚钻。
            这真是:万物本空,空而妙有!也就是说:宇宙之大,大而无外,宇宙之小,小而无内 。            
编者按:其实,整个宇宙本来就是一切都是空空如也!一切都没有,有的就只是构成物质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风(就是前文说的109种元素)。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肉体生命,都是这四大元素构成的(就是这样一些空空的原子组成了空空的分子。就是这样一些空空的分子组成了你眼睛看得见手能摸得着的各种物质)。但这四大元素也时刻变化无常,就像前文所说的分解“粒子”那样,只有万分之一秒时间的存在。这一切就证实了佛教中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缘起缘灭”、“缘起性空”和“四大皆空”之说。
据说,多维世界的生命体(即灵界生命)是由比粒子还小得多的“微粒”构成,正因为我们物质世界的分子、原子都是“空空如也”,所以它们就可以随意穿梭我们的山川、楼房如无物,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宏观与微观”是根据《佛法与科学》摘录,作者:智行,核物理专家,退休后研究佛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