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數據中心建設與運維管理》

信息工程方法論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methodology IEM

基本原理如下:

1、所有的信息系統的開發都應該以數據爲中心

2、數據結構應該是穩定的,而業務流程應該是多變的。

3、最終用戶必須真正參與信息系統的開發工作。

 

信息資源管理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IRM

efficient,effective,economical

 

“諾蘭模型”美國信息系統專家 Richard Nolan

現階段處在諾蘭模型的第五階段 數據管理階段

  數據規劃的實施

數據規劃的步驟 大體上分爲數據規劃的需求分析、數據規劃的系統建模和數據規劃的成果展示

SG-CIM的設計過程應該就是這樣出來的。

Sat Jun 15 16-06-50

數據規劃的需求分析:

1.1職能域劃分

職能域是對企業組織業務的抽象,劃分職能域的目的是確定規劃的範圍

如電力行業,職能域主要包括 生產、設備。。。。。。。。。。。。。。。。等十二個主題域。

劃分職能域 的 原則和方法

職能域和部門的對應

職能域是按照同類業務來規劃的,它和部門不是一一對應的。但是各個部門都應該能在職能域裏面找到對應的位置。

1.2業務過程和業務活動識別

業務過程

每個職能域都有若干個業務過程,每個業務過程又包括若干個業務活動。業務活動是基本的,不可再分的業務單元。

可以按照 業務活動+角色+時序 ,進行業務流程梳理,進而建立企業的業務模型、功能模型和數據模型

業務活動的命名一般採用以動賓短語的形式。

這個結構很像我們系統中的菜單和功能的關係。雖然一個功能頁面還有很多的操作步驟,但是我們說,這個功能界面是不能再分解了,但是菜單是可以有多個功能按照一定的關聯關係組合在一起的。

1.3用戶視圖

user view是最終用戶對數據實體的看法,類似於最終的系統界面的東西

用戶視圖可以分成輸入、輸出、存儲三大類和單證、賬冊、報表、其他屏幕表單等四種表現形式,可以定製用戶視圖編碼,對用戶視圖進行統一的管理。

1.4數據流程圖的繪製

1-DFD 一級數據流程圖 解決職能域之間、職能域與外部單位的數據流問題

2-DFD二級數據流程圖  解決職能域內部的業務過程和數據存儲、使用之間的關係

1.5需求分析成果展示

數據需求分析的工作是用戶視圖分類與登記、用戶視圖組成分析、數據元素定義、數據元素在用戶視圖中的分佈分析、數據流程圖、數據類型的輸入/輸出/存儲分析等。

最終要將需求分析階段的工作成果以報表的形式展現出來,給用戶、給團隊、給領導看

terminology:術語

事務處理 TPS 、聯機實時分析處理OLAP、決策支持系統DSS、領導信息系統EIS 、戰略信息系統SIS

數據規劃的系統建模

2.1系統功能建模

需求分析階段建立的“職能域-業務過程-業務活動”3層結構組成的業務模型

不是所有的業務模型都能計算機自動化處理的,這些業務活動分爲自動化、人機交互、人工完成三類。

將可自動化處理的和可人機交互處理的業務活動挑出來,按照“子系統-功能模塊-程序模塊”(樹形結構)組織,就是系統功能模型

具體的功能模型實現省略。

2.2系統數據建模

 

 

數據存儲區域劃分

交換數據臨時存儲區、操作性數據存儲區、數據倉庫、數據集市

EDS 保證數據交換過程中安全隔離和臨時存儲的存儲區,其數據結構應與接入系統保持一致。

ODS 用於異構業務數據源的明細數據整合後、進入數據倉庫前的數據存儲,向企業提供面向業務的、近實時的統一的數據視圖,支持企業全局業務數據的近實時的查詢和分析。

DW存放面向主題的、集成的、相對穩定的、反映歷史變化的數據。

DM 是以數據倉庫數據爲唯一數據源、面向特定分析應用、按一定方式重新組織的數據集合,是數據倉庫的子集。

明確數據的流向,以及在數據流向過程中數據交換的實現方式 ETL

ODS設計

數據要求

ODS的數據應該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從各個應用系統採集得到。

ODS的數據應該滿足數據倉庫的數據抽取的需要,並滿足企業全局、近實時的當前數據查詢

ODS應該對採集的來的業務數據進行整理、清洗和統一。

ODS數據應該通過定時輪詢或者事件驅動的方式對數據進行近實時更新

設計原則

滿足三範式

主題域規劃應該和企業數據規劃的數據主題域保持一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