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ables裏的四表五鏈

    iptables包含4個表,5個鏈。其中表是按照對數據包的操作區分的,鏈是按照不同的Hook點來區分的,表和鏈實際上是netfilter的兩個維度。      4個表:filter,nat,mangle,raw,默認表是filter(沒有指定表的時候就是filter表)。表的處理優先級:raw>mangle>nat>filter。

          filter:一般的過濾功能

          nat:用於nat功能(端口映射,地址映射等)

           mangle:用於對特定數據包的修改

           raw:有限級最高,設置raw時一般是爲了不再讓iptables做數據包的鏈接跟蹤處理,提高性能

      5個鏈:PREROUTING,INPUT,FORWARD,OUTPUT,POSTROUTING。

           PREROUTING:數據包進入路由表之前

           INPUT:通過路由表後目的地爲本機

           FORWARDING:通過路由表後,目的地不爲本機

           OUTPUT:由本機產生,向外轉發

           POSTROUTIONG:發送到網卡接口之前。

規則表:

1.filter表——三個鏈:INPUT、FORWARD、OUTPUT
作用:過濾數據包  內核模塊:iptables_filter.
2.Nat表——三個鏈:PREROUTING、POSTROUTING、OUTPUT
作用:用於網絡地址轉換(IP、端口) 內核模塊:iptable_nat
3.Mangle表——五個鏈:PREROUTING、POSTROUTING、INPUT、OUTPUT、FORWARD
作用:修改數據包的服務類型、TTL、並且可以配置路由實現QOS內核模塊:iptable_mangle(別看這個表這麼麻煩,咱們設置策略時幾乎都不會用到它)
4.Raw表——兩個鏈:OUTPUT、PREROUTING
作用:決定數據包是否被狀態跟蹤機制處理  內核模塊:iptable_raw
(這個是REHL4沒有的,不過不用怕,用的不多)

規則鏈:

1.INPUT——進來的數據包應用此規則鏈中的策略
2.OUTPUT——外出的數據包應用此規則鏈中的策略
3.FORWARD——轉發數據包時應用此規則鏈中的策略
4.PREROUTING——對數據包作路由選擇前應用此鏈中的規則
(記住!所有的數據包進來的時侯都先由這個鏈處理)
5.POSTROUTING——對數據包作路由選擇後應用此鏈中的規則
(所有的數據包出來的時侯都先由這個鏈處理)

規則表之間的優先順序:

Raw——mangle——nat——filter
規則鏈之間的優先順序(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入站數據流向

    從外界到達防火牆的數據包,先被PREROUTING規則鏈處理(是否修改數據包地址等),之後會進行路由選擇(判斷該數據包應該發往何處),如果數據包的目標主機是防火牆本機(比如說Internet用戶訪問防火牆主機中的web服務器的數據包),那麼內核將其傳給INPUT鏈進行處理(決定是否允許通過等),通過以後再交給系統上層的應用程序(比如Apache服務器)進行響應。

第二衝情況:轉發數據流向

    來自外界的數據包到達防火牆後,首先被PREROUTING規則鏈處理,之後會進行路由選擇,如果數據包的目標地址是其它外部地址(比如局域網用戶通過網關訪問QQ站點的數據包),則內核將其傳遞給FORWARD鏈進行處理(是否轉發或攔截),然後再交給POSTROUTING規則鏈(是否修改數據包的地址等)進行處理。

第三種情況:出站數據流向
     防火牆本機向外部地址發送的數據包(比如在防火牆主機中測試公網DNS服務器時),首先被OUTPUT規則鏈處理,之後進行路由選擇,然後傳遞給POSTROUTING規則鏈(是否修改數據包的地址等)進行處理。

           POSTROUTIONG:發送到網卡接口之前。如下圖:

p_w_picpath001

    iptables中表和鏈的對應關係如下:

繪圖1.vs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