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TP和MST

    RSTP
    1.RSTP概述:(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RSTP)快速生成樹,RSTP(IEEE 802.1w)是爲了彌補STP(IEEE 802.1d)的缺陷而制定的.
    在網絡拓撲中使用IEEE 802.1生成樹協議來保證網絡中沒有環路,但是當網絡拓撲發生變化時,通常至少需要30秒才能恢復網絡,30秒的故障恢復時間是在當前的網絡中是不能忍受的。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了RSTP,RSTP採用了STP的基本概念,加快了收斂速度。
    1)RSTP端口角色
    RSTP協議中除規定了根端口、制定端口和阻塞端口外,又規定了兩種端口類型,即替代端口和備用端口.
 
    替代端口:能夠到達根網橋的替代路徑,在非根網橋上,當根端口出現故障,替代端口將成爲根端口。
    備用端口:能夠提供網段冗餘連接的備份端口,當指定端口出現故障,替代端口就會成爲指定端口。
  
    2)RSTP端口狀態
    RSTP協議只定義了三種端口狀態:丟棄、學習、轉發
    丟棄:此狀態合併了IEEE 802.1d的禁用、阻塞和偵聽狀態,端口如果處於此狀態將丟棄入站的幀,並且不學習MAC地址。
    學習:與IEEE 802.1d的學習狀態相同,學習MAC地址但是丟棄入站的幀。
    轉發:發送和接收數據幀,並且能夠學習MAC地址。
  
    3)RSTP的收斂
    在RSTP的網絡中,每臺交換機主動維護網絡拓撲,即所有的交換機所有端口都定期(hello時間)發送BPDU報文(STP網絡中交換機只是中繼根網橋的BPDU報文,所以STP網絡中只有根網橋的BPDU報文)。入如果交換機連續3次沒有收到鄰接交換機的BPDU報文,則認爲鄰接交換機出現故障,默認的hello時間是2秒,所以RSTP發現故障的時間是6秒,STP的最大壽命是20秒。
    爲了實現端口的快速轉發,在RSTP中定義了兩種新的變量
    邊緣端口:邊緣端口即在網絡邊緣,這種端口不會形成環路,所以這種端口可以立即進入轉發狀態。和STP中的速端口基本相同,當端口收到BPDU報文的時候,它就會失去邊緣端口的狀態,成爲正常的生成樹端口。命令如下:
    Switch(config-if)#spanning-tree portfast
   
    鏈路類型:Cisco交換機默認情況下,如果端口工作在全雙工模式下,則認爲其是點到點的鏈路(point-to-point);如果端口工作在半雙工模式下則不是點到點的鏈路,而是認爲其工作在共享介質上。
    點到點的鏈路通過和鄰接交換機交換BPDU快速確定端口狀態。例如:一臺交換機提議將自身的端口變爲指定的端口,如果對端的交換機同意,則它會是同相同的消息回覆。當提議和回覆消息完成後,就完成了指定端口的選擇,而不需要經過STP的計時器的等待時間。但是有時候,由於某種原因導致交換機端口工作在半雙工模式,這時可以通過命令將端口變爲點到點的鏈路,命令如下:
    Switch(config-if)#spanning-tree link-type point-to-point
    RSTP通過對STP的改進,大幅度加快了收斂的速度。
   
    2.快速PVST+
    RSTP和STP一樣都是一種底層技術,在啓用MST或者RPVST+(快速PVST+)後纔會使用RSTP。Cisco交換機默認運行PVST+,使用傳統的8021.d生成樹。如果需要將PVST+模式更改爲RPVST+,可以通過如下命令實現: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ode rapid-pvst
    RPVST+和PVST+相同,爲每一個VLAN生成一個單獨的RSTP實例,可以通過show spanning-tree 查看RPVST+的狀態。


   
    如上圖所示:中斷SW1和SW2直連的鏈路,如果是PVST+,則SW2將中斷50秒左右。如果使用RPVST+,則SW2向SW3發送BPDU報文,認爲自己的根網橋,在點到點的鏈路上通過和鄰接交換機交換BPDU快速確定端口狀態。當SW2收到次BPDU報文並同意後,F0/23端口成爲新的根端口,SW3的F0/24成爲指定端口,整個過程持續時間很短。
   


    MST(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MST)多生成樹
    1.MST概述  
    無論是PVST+還是RPVST+,都爲每一個VLAN生成一個生成樹,如果VLAN數量過多的話,將佔用太多的交換機資源。
    IEEE 802.1s定義的多生成樹 (MST或者MSTP)就是用於解決STP實例過多的問題。
    MST是對RSTP的擴展,所以MST有RSTP的快速特性,並且MST可以將一個或者多個VLAN映射到一個STP實例中,從而減少STP實例的數量。
    2.MST配置
    (1)啓用MST模式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
    (2)進入MST配置模式,在交換機啓動了MST模式後,要對MST配置需要進入到MST配置模式,命令如下: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3)配置MST區域名
    Switch(config-mst)#name name
    其中,name爲配置MST的區域名,最多32個字符,一般網絡中只是用一個MST區域名.
    (4)配置區域配置修訂號
    Switch(config-mst)#revision version
    其中,version的範圍是0-65535,在提交新的MST配置時,配置修訂號不會自動增加,另外,交換機的區域配置必須相同(區域名/區域修訂號等).
    (5)將VLAN映射到MST實例
    Switch(config-mst)#instance instance-id vlan vlan-list
    (6)設置MST實例的優先級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st instance-id priority bridge-priority
    或者
    Switch(config)#spanning-tree mst instance-id root { primary | secondary }
    (7)查看mst生成樹協議
    Switch#show spanning-tree
   
    3.MST配置實例
   
    如圖:交換機之間都是100Mb/s鏈路,交換機爲默認配置,要求實現VLAN的負載均衡。
   
    配置如下:
    (1)配置交換機之間的鏈路爲trunk
    SW1(config-if-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
    SW2、SW3上一樣配置
    (2)配置鏈路的負載均衡
    在配置負載均衡前,首先要在交換機上配置MST
    ###############
   
    由於IOS不支持MST,截不了圖,手寫命令吧
    SW1(config)#spanning-tree mode mst
    SW1(config)#spanning-tree mst configuration
    SW1(config-mst)#name aaa
    SW1(config-mst)#revision 10
    SW1(config-mst)#instance 1 vlan 1-2
    SW1(config-mst)#instance 2 vlan 3-4
    SW2/SW3上做一樣的MST配置
    然後配置負載均衡
    SW1(config)#spanning-tree mst 1 priority 4096
    SW2(config)#spanning-tree mst 2 priority 4096

    然後使用show spanning-tree mst instance-id 查看生成樹狀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