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小結

創建文件系統的流程如下:
分區-->格式化-->掛載

代碼:
a.分區
fdisk -l // 查看系統硬盤
fdisk 硬盤標識 //具體參數請參考m
分去完成後用(partporble 磁盤標識)來重新引導內核讀取分區表
sfdisk -d 硬盤標識 > 文件 //備份分區表

b.格式化
格式化ext2的指令: mkfs mke2fs mkfs.ext2
格式化ext3的指令: mkfs mke2fs mkfs.ext3
格式化swap用mkswap然後用swapon重新引導

c.掛載

臨時 mount -t 文件系統類型 -o 選項,選項 分

區標識 掛載點

永久 需要編輯配置文件 /etc/fstab

3.節省磁盤空間

磁盤配額
1.vim /etc/fstab usrquota,grpqouta

2.重啓 或者 mount -a
3.quotacheck -a -u -g -v -c
4.edquota -u 用戶帳號
-g 組帳號
-p 帳號1 帳號2

5.quotaon 分區文件

6.vim /etc/rc.d/rc.local
 

壓縮

zip 參數 壓縮包名稱 原文件列表
-d 從壓縮包中刪除一個條目
-m 刪除原文件
-y 存儲符號連接
-f 更新壓縮包中的文件
-u 更新或者追加
-c 對壓縮包中的文件逐一說明
-r 遞歸
-z 對整個壓縮包說明
-e 加密壓縮
-0 存儲 -1 更快 -9 更慢
參看壓縮包 unzip -v -f -d -l 壓縮包名稱

gzip (一對一)
gzip 源文件列表
gunzip 解壓縮
 


bzip2 (一對一) 源文件列表
bunzip2(解壓縮)

打包

tar(只打包不壓縮)
tar 參數 包裹名稱 原文件列表
-c 創建
-v 詳細信息
-f 文檔--> -cvf(經常一起用)
-tvf 查看包裹內容
-r 追加-->-rvf (向包裹內追加新條目)
-u 更新包裹-->uvf
-xvf 拆包裹
-C 目錄路徑
--delete 刪除條目 --> --delete -v -f

tar +gzip

tar -zcvf 名稱.tar.gz// 把源文件壓縮爲(名

稱.tar.gz)(這個名稱你可以任意起)
-zxvf 名稱.tar.gz//解壓縮包(名稱爲要解壓的

壓縮包的名稱)
-ztvf 名稱.tar.gz//查看壓縮包(名稱爲要查看

的壓縮包的名稱)

tar+bzip2
名稱.tar.bz2
tar -jcvf 名稱.tar.bz2 源文件列表 //把源文件壓縮

爲(名稱.tar.bz2)(這個名稱你可以任意起)
-jxvf 名稱.tar.gz//解壓縮包(名稱爲要解壓的

壓縮包的名稱)
-jtvf 名稱.tar.gz//查看壓縮包(名稱爲要查看

的壓縮包的名稱)

4. raid (廉價的磁盤冗餘陣列) 0(帶區) 1(鏡像) 5(

至少三塊) 6 (比5多一個盤)10

lvm (邏輯卷)動態改變分區大小,特點:靈活

創建
pvcreat(物理)
vgcreat(卷組)
lvcreat(邏輯)

查看
pvdisplay(物理)
vgdisplay(卷組)
lvdisplay(邏輯)
改變大小
vgextend(增加捲組)
vgremove(減小卷組)

lvextend(增加邏輯卷)
lvreduce(減小邏輯卷)

移除 remove(lvremove vgremove pvremove)

縮小
1.卸載
2.強制文件系統掃描 e2fsck -f (fsck)
3.resize2fs
4.lvreduce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