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基礎

001、計算機概述

一、計算機發展

      1.電子管計算機:1946,2,14 體積巨大,處理能力很低,儲存量極小,輸入輸出方式原始,工作效率低。

      2.晶體管計算機:1954 尺寸小,重量更輕,壽命長,效率高,發熱少,功耗少。

      3.集成電路計算機:1964.4.7 體積更小,重量更輕,耗電更省,壽命更長,成本更低,運算速度提高,儲存容量和儲存速度大幅度提高。

      4.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1971

     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科學計算,信息處理,過程控制,計算機輔助系統

二、IT著名企業

     microsoft   cisco  inter  huawei  google

三、馮諾依曼“儲存程序”思想

    儲存程序思想包括以下四個內容的方面

    1.計算機分爲五大組件:

        運算器  控制器  儲存設備  輸入設備  輸出設備

    2.所有的數據在輸入後和輸出前都要通過儲存設備的儲存過

    3.計算機採用二進制計算

4.計算機的計量單位

計算機採用二進制計算,計算機的計量單位有:

        位(bit):數據的最小單位,只有0和1兩種表示方式

        字節(byte):一個字節有8個bit組成

        KB:  1KB=1024字節                   1B=2^3b

        MB:  1MB=1024KB                    1G=2^10MB=2^20KB=2^30B=2^33b

        GB:  1GB=1024MB                     大寫“B"爲byte,小寫“b”爲bit

        TB:  1TB=1024GB                       一個字符兩個字節

在全角輸入下,一個“字符”佔兩個“字節”

在半角輸入下,一個“字符”佔一個“字節”(漢字除外)



002、計算機硬件

一、計算機組成概述

    1、計算機的組成成分爲硬件和軟件兩部分:

        軟件 :應用程序  系統程序      硬件:機箱     顯示器

    2、按馮諾依曼體系可將硬件分爲如下:

        1)中央處理器(cpu):包括運算器及控制器

            運算器:負責數據的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控制器:調度指揮計算機各部分協調工作

         2)存儲器:

            內存儲存:只讀存儲器和可讀可寫存儲器

            爲存儲器:軟盤、硬盤、光盤

         3)輸入設備:鍵盤、鼠標、掃描儀、攝像頭

         4)輸出設備:顯示器、打印機、音響

二、計算機硬件的主要參數

      1、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簡稱CPU.

          是計算機運算的核心及控制核心,計算機所有的操作都由CPU負責讀取指令,並對指令進行譯碼和執行,其主要功能是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

         1)CPU的物理組成:

               CPU內部結構可以分爲:控制單元、算術\邏輯單元、存儲單元等

         2)CPU的分類

                按處理信息的字長:八位微處理器、十六位、三十二位、六十四位微處理器等

                按運算核心的多少:單核、雙核、四核等

         3)CPU的主要性能指標

                主頻、外頻、倍頻、前端總線(FSB) 緩存 字長 核心數

      2、存儲器(memory)

         1)按存儲設備分類:

                 按存儲方式分類:

                      只讀存儲器(ROM):只能讀,不能寫、掉電後數據不丟失

                      隨機存儲器(RAM):可讀寫、掉電後數據丟失

                 按在計算機的作用分:

                      高速緩衝存儲器(緩存)

                      主存儲器(內存)

                      輔助存儲器(外存)

         2)主存儲器--內存

                  特點:存取速度快,掉電後數據丟失,價格高,存儲容量小

                       性能指標:存儲容量,存儲週期,數據傳輸率等

         3)輔助存儲器--外存

                  特點:輔助存儲器是對主存儲器的擴展,它具有快速、精確、廉價、大容量及非易失性的特點。

                  常用的輔助存儲器有:軟盤、硬盤、磁帶、CD-ROM等

                       硬盤:物理結構  馬達、磁片、磁頭及定位系統、電子線路

                       數據結構  磁道 、扇區、柱面

                       技術參數  容量、平均尋道時間、轉速、緩存、接口類型

                       硬盤處理過程  低級格式化、分區、高級格式化

       3、輸入設備:鍵盤 鼠標 攝像機 麥克風 掃描儀

       4、輸出設備:顯示器 打印機 音響

                  顯示器分類:CRT  LCD  LED  

                  顯示器主要:

                      CRT:點距  刷屏頻率  分辨率

                      LCD:可視角度  對比值  響應時間  環點

        5、其他設備:

            顯卡:主要由顯示芯片GPU和顯存組成

                          技術參數:顯存和位寬

            主板:機箱中最大的一塊電路板,它將機箱內的各種設備連接起來

                    主板上的內容有:芯片組 內存插槽 CPU插槽 PCI插槽 數據線 接口

                          芯片組:是主板的核心,是CPU與周邊設備溝通的橋樑

                               芯片組分爲南橋芯片和北橋芯片

                                   北橋芯片負責CPU、內存及AGP數據的傳輸與轉換

                                   南橋芯片負責I/O接口及IDE設備的控制

             常見外設:掃描儀 打印機 攝像機 手寫板

    打印機分爲:針式打印機   噴墨打印機   激光打印機    熱敏打印機



003、windows基本操作

一、操作系統簡介

1、操作系統的作用

單純由硬件構成的計算機叫做裸機。裸機只提供了計算機的物質基礎,單靠硬件是不能完成用戶所要求的數字運算工作的,只有在計算機硬件的基礎上在配以相應的軟件,它纔是一臺真正的計算機系統,才能完成人們所交付的各種運算任務。系統軟件是在計算機硬件基礎上爲應用軟件提供通用服務的系統,所以它們被叫做系統軟件。操作系統是諸多系統軟件中最重要的一種系統軟件,它是處在計算機硬件與計算機應用程序之間,除了起着應用程序與計算機硬件聯繫的接田作用外,還負責對計算機的資源在應用程序之間進行管理和分配。

2、常見的操作系統類型及特點

Dos       windows    linux

二、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

1、開關機

開機:先開外設電源,再開主機電源。

關機:正常是用操作系統中的關機選項關機,在關外設電源。

重啓:正常使用操作系統中的重啓選項重啓計算機

2、windows圖形用戶界面技術

1)視圖技術

窗口類型有:應用程序窗口、文檔窗口、文件夾窗口、對話窗口

多窗口技術特點:友好操作環境、一屏多用、任務切換、資源共享

窗口的基本組成元素:標題欄、控制菜單圖標、最小化、最大化、關閉、菜單欄、工具欄、邊框、垂直/水平滾動條、狀態欄、工作區

2)菜單技術

類型:下拉式、彈出式

3)windows的操作界面

界面包括兩個最關鍵的組成部分:桌面和任務欄

桌面上是一些圖標及快捷方式,桌面自身是一個文件夾

在桌面上對鼠標按鍵的使用(左、右、單擊、雙擊等)

任務欄又分爲:開始菜單、快速啓動、任務按鈕、狀態指示器等

開始菜單:程序、收藏夾、文檔、設置、查找、幫助、運行、註銷、關機

快速啓動:和桌面上的圖標功能一致

任務按鈕:每個圖標按鈕代表一個已啓動運行的應用程序或打開的文件窗口,可以點擊任務欄上的圖標按鈕可以進行任務切換

3、windows的文件管理

1)文件管理中的幾個概念

文件:信息的載體

文件夾:一個文件夾對應一個磁盤空間,是其它對象的容器。

文件名的組成:主要名稱+擴展名稱

2)文件的基本操作

創建      打開     選取      複製      移動     刪除     查找     

4、windows資源管理器:

使用資源管理器可以查看計算機的所有資源

5、windows的程序管理

程序的概念:程序是能夠實現某種功能的文件,我們把這類文件稱作執行文件

安裝        運行          刪除

6、windows環境管理

自定義桌面

自定義任務欄

設置桌面顯示屬性

7、windows硬件管理

三、常用軟件使用



004、DOS基本操作

一、DOS系統概述

1、dos的特點

dos是最基本的操作系統軟件(disk operation system)

優點:文件管理方便、外設支持良好、小巧靈活、應用程序衆多               

缺點:是一個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採用字符操作,對多媒體的支持不盡人意,對互聯網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2、dos系統中的文件和目錄:

目錄在windows中叫文件夾

在dos中,文件名的規則爲8.3形式,即文件名由不超過8個英文字節的文件基本名和不超過3個字節的文件擴展名組成。

3、dos系統的組成:

dos系統是由軟盤和硬盤提供的一組程序組成,其包括核心啓動程序和命令程序兩部分組成

核心啓動程序有:

輸入、輸出模塊(IS.SYS)

文件模塊(MSDOS.SYS)

命令處理模塊(COMMAND.COM)

命令程序有:

內部命令:存在COMMANF.COM文件中,啓動時加載到內存,方便使用

外部命令:以單獨的可執行文件存在,只有在使用時才被調入內存。

4、dos的啓動

在dos文件中,還有兩個重要的文件,它們在同一啓動盤的根目錄中:

CONFIG.SYS是系統配置文件

AUTOEXEC.BAT是系統規定的啓動自動執行的批處理文件

dos啓動時文件加載的順序爲:

IO.SYS-->MSDOS.SYS-->CONFIG.SYS-->COMMAND.COM-->AUTOEXEC.BAT

二、常見的DOS命令

1、目錄操作命令

1)dir:顯示磁盤目錄命令

2)cd:改變當前目錄

3)md:建立子目錄

4)rd:刪除子目錄

2、磁盤操作命令

1)format:磁盤格式化命令

2)chkdsk:檢測磁盤當前狀態命令

3、文件操作類命令

1)copy:文件複製命令

2)type:顯示文本內容命令

3)ren:文件改名命令

4)del:刪除文件命令

5)attrib:修改文件屬性命令

4、系統操作命令

1)date:日期設置命令

2)time:系統時鐘設置命令

3)cls:清屏

4)ver:查看系統版本號命令



005、計算機系統優化

一、系統優化的概念和意義

1、系統優化概述

系統優化可以最大限度上發揮我們計算機硬件的性能。

系統優化的手段有:手工優化、軟件優化、最終都是修改註冊表。

2、註冊表概述

註冊表:註冊表中包含了有關計算機如何運行的信息。windows將它的配置信息儲存在樹狀結構的數據庫中。

註冊表鍵:

HKEY-CLASSES-ROOT:定義系統中所有已註冊的文件擴展名、文件類型、文件圖標

HKEY-CUREENT-USER:定義當前用戶的所有權限

HKEY-LOCAL-MACHINE:定義了本地計算機硬件的全部信息

HKEY-USERS:定義了所有用戶的信息,它的大部分設置都可以通過控制面板來修改

HKEY-CURRENT-CONFIG:定義了計算機當前配置情況

Windows再啓動時真正只用到HKEY-LOCAL-MACHINE與HKEY-USERS這兩大主鍵,其它各項都有這兩項衍生或動態生成的。

打開註冊表方法:開始-->運行-->regedit

3、組策略

組策略就是修改註冊表中的配置。通過組策略的設置遠比手動修改註冊表方便靈活,功能也更強大,也不會因修改錯誤導致系統崩潰。

組策略的打開方式:開始-->運行-->gpedit.msc

二、常用手工優化手段

1、關閉自動播放功能:

1)組策略:計算機配置-->管理模塊-->系統-->關閉自動播放-->設置

用戶配置-->管理模塊-->系統-->關閉自動播放-->設置

2)關閉服務:services.msc-->shell hardware detection-->禁用

2、清空系統臨時文件:

Document and setting\用戶名\localsetting\temp這個目錄下存儲的軟件安裝或運行時留下的臨時文件夾和廢棄的文檔,可以清空該目錄。

3、自動釋放系統資源

每一個程序的在運行時就會消耗一定的系統資源,當程序關閉時,內存中可能還有一些沒用的資源沒有釋放,這樣就使得系統的運行速度下降。可以通過修改註冊表鍵值的方法,使關閉軟件後自動清除內存中沒用的文件:

HKEY-LOCAL-MACHINE\SOFPWAT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主鍵,在右邊窗口新建一個名爲alwaysunloaddll的字符串值,然後將其鍵值修改爲1

4、虛擬內存的設置:

虛擬內存的概念是相對於物理內在而言,當系統的物理內存空間不夠時,操作系統便會在硬盤上使用一塊磁盤空間當內存使用:pegefil.sys,一般情況下虛擬內存是物理內存的1.5到2倍。

三、常用優化軟件

使用第三方優化軟件進行優化,其原理也是修改註冊表。

windows優化大師     超級兔子      360安全衛士



006-計算機維護及常見故障排除

一、計算機故障類型

單機故障   網絡故障   硬件故障    軟件故障

二、BIOS概述

1、bios簡介

BIOS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 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主板上的ROM芯片上的程序。

ROM芯片包含着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BIOS)/系統設置程序,開機加電自檢程序和系統啓動引導程序。

2、CMOS簡介

CMOS (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是主板上可讀寫的儲存芯片,它具有數據保存功能,它保存有系統初始化時要用到的許多芯片參數,其數據的存儲是由主板上的電池供電,若沒有電池支持則會將數據丟失。

三、BISO設置詳解

1BIOS種類:

根據目前主流製造廠商的不同分爲:

AWARD BIOS程序

AMI BIOS 程序

PHOEIX BIOS 程序

各品牌機特有的BIOS程序

2、進入BIOS設置界面;

開啓計算機或重啓計算機後,在屏幕顯示waiting時,按下del/f2/enter鍵就可以進入BIOS設置界面了

3、BIOS設置詳解

四、常見故障排除

 1、單機故障:

1)開機警報的含義及診斷

一短          系統正常啓動

二短           常規錯誤,進入BIOS重新設置錯誤的選項

一長一短   RAM或主板出錯

一長兩短   顯示器或顯卡錯誤

一長三短    鍵盤控制器錯誤

長響             內存未插緊或損壞

2)驅動問題

設備顯示×××的問號:表示該硬件未能被操作系統所識別

設備顯示×××感嘆號:指該硬件未安裝驅動或驅動安裝不正確

3)硬件故障:

主機和顯示器的電源都是亮的,但顯示器屏幕是黑的,顯示器故障

鼠標和鍵盤燈是亮的,但無法使用,重啓系統

計算機死機:可能是溫度問題,可以進bios查看一下cpu的溫度。

4)軟件故障

隱藏文件和系統文件無法顯示,修改文件夾選項也沒用,regedit--hkey-local-machine-\sofeware\microsoft\windwos\currentversion\explorer\advanced\folder\classicverstate新建checkedvalue鍵值新建dword值命名爲checkedvalue,鍵值設置1。XP系統開機總是自檢,正常關機也自檢;檢查任務計劃/啓動項裏面有沒有相應的加載的,如果有則可以刪除。如果是FAT32,則可轉換爲NTFS:convert c:/fs:ntfs

5)藍屏

2、網絡故障

1)局域網故障

a、網絡的連接

b、IP地址的設置

c、是否有啓用防火牆

2)廣域網故障

網關

DNS設置



007、網絡基礎概述

一、計算機的網絡功能及發展

1、功能:

1)第一代計算機網絡:面向終端的網絡

2)第二代計算機網絡:分組交換網絡。分組交換網絡將網絡分爲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兩部分

3)第三代計算機網絡:開放式標準網絡

4)第四代計算機網絡:internet網絡。可以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能夠 和任何一個人通過網絡傳輸任何信息。

二、計算機網絡分類

1、按地理範圍分類:

1)局域網(local area network)

2)城域網(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3)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

2、按通信介質分類

1)有線網絡

2)無線網絡

三、傳輸介質簡介

1、有線介質

1)雙絞線

類型:屏蔽雙絞線    非屏蔽雙絞線

製作標準:T568A:綠白 綠 橙白 藍 藍白橙 棕白 棕

            T568B:橙白 橙 綠白 藍 藍白 綠 棕白 棕

雙絞線連接規則:同種設備用交叉線,異種設備用直通線

根據不同的製作方法分爲:直通線,交叉線,反轉線

網絡中的設備根據不同的功能可以分爲:

DTE:(數據終端設備)  pc 路由器

DCE:(數據通信設備)交換機 集線器

2)同軸電纜

基帶同軸電纜

粗纜:傳輸距離約500m

細纜:傳輸距離約200m

寬帶同軸電纜

3)電話線

4)光纖

單模光纖

多模光纖

2、無線介質

1)微波通信

2)衛星通信

3)紅外

4)藍牙

四、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

拓撲:用點和線表示網絡中的節點和連線所組成的幾何平面圖像

1)星型結構

2)總線型結構

3)環形結構

4)樹形結構

5)網狀結構



008、網絡模型介紹

一、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1、OSI/RM模型

1)特點

2)分層:

層次               作用                協議                  PDU

應用層       用戶與計算機的接口        http

表示層       定義數據的表現形式               ASCII  JPEG

會話層       應用會話的管理                 SQL            

傳輸層       數據可靠不可靠的傳輸           CP  UDP                        段

網絡層       邏輯尋址                  IP IPX                                               包

數據鏈路層   物理尋址                  802.3   802.2         幀

物理層       定義物理接口電氣特徵      EIA/TIA-232                位

2、TCP/IP協議棧

應用層

傳輸層

網絡層

網絡接口層

3、OSI/RM模型與TCP/IP協議棧的對比

二、IP地址的組成及作用

1、IP地址的組成及作用:

由32個bit組成,分爲網絡ID和主機ID兩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網絡中進行位置的查找及定位,使用數據包準確傳遞到目的地

2、IP地址的分類

IP地址分爲5類

A:1.0.0.0--126.255.255.255

B:128.0.0.0--292.255.255.255

C;192.0.0.0--223.255.255.255

D:224.0.0.0--239.255.255.255

E:240.0.0.0--

3、私有IP地址及特殊的IP地址

1)私有IP地址

A:10.x.x.x   B:172.16.X.X--172.31.X.X    C:192.168.X.X

2)特殊的IP地址

0.0.0.0   可以代表任何一個網絡

127.X.X.X    本地迴環地址,主要用於測試TCP/IP協議的完整性

169.254.X.X  DHCP服務保留地址

255.255.255.255   本地廣播地址

4、子網掩碼的組成及作用

子網掩碼由三十二個連續的1和連續的0組成,其中1表示網絡部分,連續的0表示主機部分

子網掩碼與IP地址進行與運算,可以靈活的劃分網絡規模的大小,有效節約IP地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