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NA-1-OSI七層參考模型

1、名詞解釋: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

OSI:開放系統互聯(opensystem interconnection )

20世紀70年代後期,ISO創建OSI參考模型,希望不同供應商的網絡能夠相互協同工作,爲開放式互連信息系統提供了一種功能結構的框架,但迄今爲止,這仍然是一個偉大的目標。

2、上層與底層:

上層爲應用層,包含應用層、表示層與會話層;底層爲數據流層,包含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wKiom1jHYFWiVffxAAAcOSl0plA672.png-wh_50

3、應用層:

應用層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其功能是實現應用進程(如用戶程序、終端操作員等)之間的信息交換。與應用程序連接,爲其進程提供服務。

4、表示層:

表示層是數據表示形式的控制層,主要進行數據表示、加密等特殊處理過程,從而將應用層提供的信息變換爲能夠共同理解的形式

5、會話層:

會話層是會話單位的控制層,保證不同應用間的數據區分,提供應用建立和維持會話的服務,並使會話獲得同步。

6、傳輸層:

傳輸層主要進行端到端的IP傳輸,具有緩衝作用。假設兩臺計算機經過網絡進行數據通信時,當網絡層服務質量不能滿足要求時,它將服務加以提高,以滿足高層的要求;當網絡層服務質量較好時,它只進行極少量的傳輸工作。

7、網絡層:

網絡層是定義與指定協議相關聯的源和目標邏輯地址、定義通過網絡的路徑。網絡層規定了網路連接的建立和拆除規程以及數據傳送規程等。其中三種網絡的通信方式爲:單播、廣播、多點(組播)。

·PS:地址分類: 

               單播地址: A類:0-126  B類:128-191  C類:192-223 

               組播地址:D類:224-239 

               科研地址:E類:240-255

               127 本地迴環碼【訪問這個地址,相當於訪問自己

8、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是將比特組合成字節進而組成幀、用MAC地址訪問介質、錯誤發現但不能糾正。獨立的鏈路產品中最常見的當屬網卡,網橋也是鏈路產品。數據鏈路層將本質上不可靠的傳輸媒體變成可靠的傳輸通路提供給網絡層。IEEE802.3中,數據鏈路層分成了兩個子層,一個是邏輯鏈路控制,另一個是媒體訪問控制。主要功能有對媒體的訪問、MAC地址的查看等(PC端進入cmd管理界面輸入ipconfig/all查看ip與mac地址)。

9、物理層:

物理層負責接受或者發送比特流、說明電壓或線速、線纜等。物理層爲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及互連設備,爲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


詳細可參考百度百科開房系統互聯參考模型詞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