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ICPC LOGO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 即美國計算機協會.
 
ICPC-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 即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
 
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英文全稱: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Contest(ACM-ICPC或ICPC)是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主辦的,一項旨在展示大學生創新能力、團隊精神和在壓力下編寫程序、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年度競賽。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已經發展成爲最具影響力的大學生計算機競賽。
 
競賽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970年,當時在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舉辦了首屆比賽。當時的主辦方是the Alpha Chapter ofthe UPE Computer Science HonorSociety。作爲一種全新的發現和培養計算機科學頂尖學生的方式,競賽很快得到美國和加拿大各大學的積極響應。1977年,在ACM計算機科學會議期間舉辦了首次總決賽,並演變成爲目前的一年一屆的多國參與的國際性比賽。迄今已經舉辦了35屆。
 
最初幾屆比賽的參賽隊伍主要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後來逐漸發展成爲一項世界範圍內的競賽。特別是自1997年IBM開始贊助賽事之後,賽事規模增長迅速。1997年,總共有來自560所大學的840支隊伍參加比賽。而到了2004年,這一數字迅速增加到840所大學的4109支隊伍並以每年10-20%的速度在增長。
 
1980年,ACM將競賽的總部設在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貝勒大學
 
在賽事的早期,冠軍多爲美國和加拿大的大學獲得。而進入1990年代後期以來,俄羅斯和其它一些東歐國家的大學連奪數次冠軍。來自中國大陸的上海交通大學代表隊則在2002年美國夏威夷的第26屆和2005年上海的第29屆,2010年哈爾濱的34屆全球總決賽上三奪冠軍。來自中國大陸的浙江大學代表隊在2011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35屆全球總決賽上奪冠。這也是目前爲止亞洲大學在該競賽上取得的最好成績。賽事的競爭格局已經由最初的北美大學一枝獨秀演變成目前的亞歐對抗的局面。
 
ACM-ICPC以團隊的形式代表各學校參賽,每隊由3名隊員組成。每位隊員必須是在校學生,有一定的年齡限制,並且最多可以參加2次全球總決賽和5次區域選拔賽
 
比賽期間,每隊使用1臺電腦需要在5個小時內使用C、C++或Java中的一種編寫程序解決7到10個問題。程序完成之後提交裁判運行,運行的結果會判定爲正確或錯誤兩種並及時通知參賽隊。而且有趣的是每隊在正確完成一題後,組織者將在其位置上升起一隻代表該題顏色的氣球。
 
最後的獲勝者爲正確解答題目最多且總用時最少的隊伍。每道試題用時將從競賽開始到試題解答被判定爲正確爲止,其間每一次提交運行結果被判錯誤的話將被加罰20分鐘時間,未正確解答的試題不記時。例如:A、B兩隊都正確完成兩道題目,其中A隊提交這兩題的時間分別是比賽開始後1:00和2:45,B隊爲1:20和2:00,但B隊有一題提交了2次。這樣A隊的總用時爲1:00+2:45=3:45而B隊爲1:20+2:00+0:20=3:40,所以B隊以總用時少而獲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