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榮,***帝國,社會化網絡----社會化網絡能否平衡抽象主導的現代生活?

    年已百歲的美國史學大師雅克巴爾贊在2000年的著作《從黎明到衰落》裏評論了西方五百年來的文化生活,他特別提到西方文明崛起和衰落的一個原因是抽象的泛化。他的概括本身都站在文化角度,不過我們到是可以從信息技術的角度討論一下這個主題。

 
       《激情燃燒的歲月》裏面的石光榮是很多中國老一代人的代表,功成身退後退隱農村,在自己的園子裏種點水果蔬菜,是一種中國式田園生活的歸宿。這個理想隱含的價值觀有兩個,一個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另一個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一種自己自足的,確定無疑的生活方式,也最符合人類的自然本性。這樣的生活不需要一個管理的抽象層。
         老子在《道德經》裏預見性地發出“智慧出,有大僞”的感嘆。管理社會的信息抽象層一旦建立,智力上的巧取豪奪就已經開始背離“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農業本性,再不復返。農民進城的種種不解,二十年來是中國小品的主題,其根基就是以樸素的農民價值觀看待城市生活抽象化的反差。
 
文官體系的信息抽象---文書
 
羅馬和中國漢唐開始的封建帝國管理了宏大的地域,用的辦法都是建立了一個文官體系,這個金字塔式信息交換體系的功用是處理帝國的各種事件。由於龐大帝國範圍內發生的事件實在太多,因此,所有的事件都被抽象爲一種信報和奏摺這樣的文書(現在的電子郵件),交由各個官吏來進行處理。文書的抽象是信息抽象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個階段裏,事件被描述爲一種有重點的概括,最早還由於書簡的昂貴,還必須用極爲儉省的古文。文官抽象層存在的結果比以前的諸侯國管制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不過同時,也開始造成了管理階層和平民階層的信息不對稱。
 
 
 英美創建的全球商業體系是國際貿易世界的抽象
 
自從李嘉圖創立了比較優勢說,即所有國家都應該做他們有比較優勢的行業,通過國際貿易達到兩國經濟增長的共贏,英帝國的崛起就是意料中的事情了。作爲工業國的英國由此建立了國際貿易規則,泛金融體系,通行的商業規則與法律等一系列抽象的國際規範,現在流行的巴塞爾協議之類的法案是那個體系的後裔。表面上看,英國向法國輸出紡織品,法國向英國輸出農產品公平合理,如同現在美國向中國輸出知識產權,中國向美國輸出廉價勞動力一樣,然而很快其中的一方就意識到這個交易的不對等,因爲兩者出口物的利潤率有天壤之別。靠着這些抽象的國際貿易規則,英帝國纔在工業革命後的幾百年成爲“日不落“帝國,這些抽象的規則是工業革命後幾百年的統治力量,直到二戰後將接力棒傳遞給華爾街。這些規則的建立的邏輯森林是如此複雜,所有大型公司都必須僱傭專業的法律,貿易與會計顧問公司來應對。
 
數字化管理是工業時代的信息抽象
 
“這個Q業績預期如何?”
 
抽象體系的第三個階段由福特公司開始,先是亨利福特發明了流水線這種抽象的生產方式,這種抽象方式帶來了二十世紀的最關鍵詞彙“效率”,爲了達到這種效率,人類已經被抽象爲一種沒有情感的勞動機器,從此開始,一個工人再也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和最終制品之間的聯繫。抽象的生產方式引起了卓別林式的反譏,但一點也沒有阻礙這種高效的模式的繼續發展。五十年代,福特的“藍血十傑”代表的數字化管理將這種機器時代推上了更高的層次,這些二戰負責美國空軍物資調度的後勤天才,開始將企業管理納入到數學控制的領域,開了財務治理公司的先河,現在流行的各種財務,ERP,SCM等企業軟件的就是這種數字管理邏輯的IT實現,這個模式的影響現在也是主流的。“用數字說話”是這種管理模式的口頭禪。
 
社會化網絡能否平衡被信息抽象主導的現代生活? 
 
西方文明不斷抽象化的悖論在於,它在給世界帶來空前效率的同時,一直在不遺餘力地蔑視人類的感性。情感,民俗,宗族,習慣,個性,個人歷史都被效率這個詞彙消滅了。《***帝國》比較極端地表達了對這種趨勢的擔心,強調效率的史密斯不斷複製自我,對於人的選擇,意義,自由,情感缺乏理解。這個昏暗的隱喻幾年前引起許多人對數字化趨勢的一種恐懼。
 
感謝摩爾定律與互聯網,信息技術五十年來不斷地從大型企業的企業級應用開始***到個人生活,從解決銀行,電信,政府,大型製造業的ERP等“關鍵事務”開始***到個人的情感與生活:朋友,情感,喜好,個人歷史,鄉里鄉親。最近流行的社會化網絡有趣的一點是它迴歸了“真實與身份”,人們在經歷了所謂六度人際網絡等理論的幾輪轟炸以後,發現自己的知己和好友還是那些有共同歷史和情趣的朋友,新的社會化網絡創造了一種真正的親密感。這種情感迴歸裏面的信任與認同,情感積累,鄉親和知己的感覺和羅大佑《鹿港小鎮》的情感模式相呼應。在無數電影裏描述過的小鎮青年進入大城市抽象社會後難以釋懷的疏離感,現在可以在新的封閉式社區裏得到樸素的釋放。筆者兒童時代熟悉的自由市場,鄰里鄉親,“發小”“哥們”現在也有了一個可以延續的平臺,現在開始使用社會化網絡的這代人三十年後對待老去的方式也許不象現在的中國老年人一樣孤獨,因爲他們生活的點滴可能每一天都在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互相的同步。
 
討論新的社會化網絡的經濟價值太過倉促,它對社會變遷的影響遠遠大於它短期的經濟價值。既然人們可以將第一代互聯網命名爲“注意力經濟”,使得人氣成爲一一種資本,那麼,擁有更大粘性和影響力的社會化網絡成爲改變商業環境的基本影響力就只是時間問題了。目前的社會化網絡扮演了一個開創性的角色,打開了歷史的新頁,我們對它寄予厚望。至少,它可以成爲平衡西方文明體系抽象化趨勢的一種力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