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這9個人物理論,年年必考!

每個備考教師的小可愛心裏都有一座動物園

巴甫洛夫的狗🐶 桑代克的貓🐈

斯金那的老鼠🐀 班杜拉的寶寶👶

托爾曼的白鼠走迷宮🐭 苛勒的猩猩抓香蕉🍌


行爲主義


桑代克

💡實驗:貓開籠取食實驗       

📒理論觀點:嘗試-錯誤說(試誤說)

學習規律

1.效果律:強調反饋

2.練習律:強調重複

3.準備律:強調準備


巴甫洛夫 

💡實驗:狗進食的搖鈴實驗   

📒理論觀點:經典條件反射作用理論

1.第一信號系統(物理性刺激)和第二信號系統(語言爲中介的刺激)

2.刺激的獲得和消退

3.刺激的泛化和分化


斯金納

💡實驗:小白鼠迷箱實驗       

📒理論觀點:操作性條件反射作用理論 

1.正強化:普雷馬克原理(高頻活動作爲低頻活動的強化物)

2.負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迴避條件作用

3.消退: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4.懲罰:與強化結合效果好

5.程序性教學


班杜拉

💡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理論觀點:社會學習理論

1.認知-行爲主義

2.觀察性學習的類型: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的觀察學習、創造的觀察學習

3.觀察性學習的過程:注意、保持、複製、動機

4.強化的分類:直接強化、

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認知主義

 

苛勒   

💡實驗:大猩猩接杆實驗       

📒理論觀點:完形—頓悟說

學習過程是在頭腦裏主動積極地對情境進行組織,對情境的突然頓悟的過程。


托爾曼           

💡實驗:白鼠迷宮實驗           

📒理論觀點:符號學習理論

1.學習是有目的的

2.學習是對“符號—完形”的認知(形成認知地圖)

3.S-O-R

4.潛伏學習


布魯納                       

📒理論觀點:認知結構學習理論 

1.學習觀:學習的實質是主動的形成認知結構;學習包括獲得、轉換、評價三個過程

2.教學觀:教學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提倡發現學習;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是動機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奧蘇貝爾                   

📒理論觀點:有意義學習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和條件

2.有意義學習的類型: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3.意義的同化:新舊知識建立聯繫

4.先行組織者策略

5.接受學習


加涅               

📒理論觀點:信息加工理論 

學習過程的八階段:動機、瞭解、獲得、保持、回憶、概括、操作、反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