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了乏了擡头看看星空,然后继续走脚下的路——读《月亮与六便士》

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一个忠厚老实、素然无味的老实人;一个不可理喻且自私自利的怪人;一个心肠冷酷、不折不扣的奇人;一个为自由而活、为梦想而生的伟人;一个最终名扬千史、响彻中外的画家。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思特里克兰德如何打破现有生活的桎梏,追求内心所想,最终成为一代伟人的故事。

他在英国伦敦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证券经纪人,有一个温柔可爱的妻子,膝下一儿一女,在旁人看来多么温馨而美满的家庭。他兢兢业业地埋头于工作,妻子贤惠持家。这似是很符合现代的思考方式:男人挣钱女人花。

某一天,他突然失踪了,给妻子儿女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仅仅一张薄薄的信件,没有解释,也没有歉疚。那时便觉得有点懵,他是多么不负责任,多么任性。或许当时的我只是在用芸芸众生中普遍存在的教条模式在思考:既然组建了家庭,甚至有了小孩,作为一家之主,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

当他在巴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时,面对他人的恩惠,他毫不留情的拒绝,并鄙夷不屑。施特略夫,一个充满爱心的画家,当思特里克兰德患下重病,他义无反顾地把他接到自己房间,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然而,思特里克兰德并没有感恩,相反,他跟施特略夫的妻子勾搭成伴,最终还简接地导致施特略夫的妻子自杀的惨局。

但最终在一座孤岛上,他再婚了,他得到了曾经憧憬的自由国度、一直向往的自由生活。

第一段婚姻,他像一台没有灵魂的机器,为了满足妻子儿女的生活而工作着,他逃离了;第二段感情,与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的同居,勃朗什企图用物质的生活模式束缚他,但他义无反顾地回击,便唾弃而去了;然而,第三段婚姻,与爱塔生活的三年,却是他真正幸福的时光,最终他选择留下了。爱塔是一个自力更生的坚强女孩,她充分给与他空间、支持他,没有物质负担、精神桎梏。就像书中写道:“思特里克兰德画画儿、看书,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去坐在凉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多么惬意安详的画面。当有人问他,“同爱塔的时间是否幸福时”,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她不打扰我,她给我做饭,照管孩子,我叫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凡是我要求一个女人的,她都给我了”。或许,这就是他如痴如醉所追求的生活状态:在一个没有是非的世界里不被任何人打扰并做自己喜爱之事。

这篇文章中,令我感触颇深的并不是他成为名画家这件事。毕竟,有些东西,除了努力之外,还存在着一层天赋。爱迪生说:“人的成功1%靠天赋,99%靠努力”,殊不知我们往往忽略了后半句,因为99%的成功依赖于那1%的天赋,这就意味着有些人在某一领域,不管是智慧上还是能力上,已经优先于他人。

当通读完整篇文章,思特里克兰德变得没有那么可恨,也没那么怪异。他只是比普通人更能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所想,并且有无视公众舆论压迫的勇气,以及付诸于行动的决心。这些着实值得我们学习。毕竟一个人“舒适圈”停滞太久,便会逐渐淡化前进的动力。就像书中所写“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知道最后泄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是啊,这仿如我们的“舒服圈”。

他追求自己所想的行动及决绝的勇气,的确值得赞扬。但思特里克兰德的所想要的生活方式,作为现代人的我们未必能够唾手可得。大部分的我们都幻想别一样的生活,但被迫现实生活因素、金钱因素等的影响,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现状,然后摸索着适应它、接受它,最终习以为常的活着,常人的世界没有太多的矫情。

伟人终归伟人吧!有些超凡脱俗的思想或许我们能够一知半解,但,作为沧海中渺小的一粟,有时不得不学会向现实低头。破釜沉舟的决心,需要你有足够的资本:“足够的家财、足够的优秀、足够的努力+1%的天赋;亦或一无分文,但是堪称天才的怪人”。

小说名《月亮与六便士》,便蕴含着整篇小说的主题—理想与现实,月亮是仰望星空时的理想,六便士却是脚下的现实。

累了、乏了,擡头看看星空,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继续走余下的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