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选择协议介绍

路由可以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
就是由管理员在路由器中手工设置的固定的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不能对网络的改变做出反映,一般用于规模不大、拓扑结构固定的网络中,其优点是设置简单、高效,在所有路由中,静态路由优先级最高,当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发生冲突时,以静态路由为准。
动态路由:就是由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互相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主要用于规模大、拓扑结构复杂的网络。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我们会在稍后撰文做出详细的说明,该文主要探讨一些理论性的内容。
动态路由协议介绍:
动态路由选择依赖于路由选择协议来收集与传播有关信息。路由选择协议是为了学习与维护路由表,它获取网络上其他参与者的路由更新数据包。

动态路由选择协议根据运行区域范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IGP(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信息。RIP、IGRP、EIGRP、OSPF都属于IGP。
2、EGP(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BGP(边界网关协议)就属于EGP。

管理距离的概念:
多个动态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可以同时使用,如果到达同一个网络有多个路由协议学习路由信息,就要用管理距离来评价每条路由信息的可信度。使用管理距离能将到达同一网络的由不同路由协议学习到的路由信息的优劣区别出来。如果到达同一个网络有多条路径(路由),并且运行了不同的协议,那么就比较它们的管理距离,管理距离越小,其优先级就越高,就被视为最佳路径(路由)放入路由表中。

各种路由协议的默认管理距离:(备注:括号内数值代表默认管理距离)
直连接口(0);
静态路由(1);
EIGRP(90);属于混合型协议,是思科私有协议。也称之为“增强型内部网关协议”
IGRP(100);该协议已经淘汰
OSPF(110);
RIP(120);
未知的/不可信的(255)

路由选择协议介绍:
在自治系统内部,大多数IGP路由选择协议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距离矢量:距离矢量算法,确定到网络中任意节点的方向(矢量)和距离,包括RIP、IGRP。
2、链路状态:链路状态算法,计算路由器重新生成这个网络(或部分网络)的准确拓扑,包括OSPF、IS-IS。(协议号:89)
3、混合算法:混合算法对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算法的某些方面进行了集成,包括EIGRP。(协议号:88)

经常会被路由器用来计算度量值的参数:(根据算法的不同,参与的参数也有所不同)
1、跳数(RIP);
2、计时点;
3、开销;
4、带宽;
5、延迟;
6、负载;
7、可靠性;
8、MTU(最大传输单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