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TCP/IP數據包格式詳解-包括數據鏈路層的頭部


圖中括號中的數字代表的是當前域所佔的空間大小,單位是bit位。

黃色的是數據鏈路層的頭部,一共14字節

綠色的部分是IP頭部,一般是20字節

紫色部分是TCP頭部,一般是20字節

最內部的是數據包內容

黃色部分:鏈路層

目的MAC當前step目的主機的mac地址

MAC當前step的源主機的mac地址

類型:指定網絡層所用的協議類型,通常是IP協議,0x0800


綠色部分:網絡層,這裏用的是IP包頭格式

版本:記錄數據報屬於哪一個版本的協議,如IPv4IPv6

首部長度:指明IP頭部長度,單位是32個bit位,也就是4個字節。該域的值最小爲5,就是標準的頭部長度;最大爲15,表明有擴展部分。

服務類型:用來區分不同服務的需要

數據報總長:包含IP頭部的數據報的總長度。注意,這裏不包括鏈路層的頭部,目前最大值是65535字節。

分組ID這個域的作用是當一個大的數據報被拆分時,拆分成的小的數據段的這個域都是一樣的。

標記:共三個bit,第一個未使用;第二個DF(Don’t Fragment),設置成1表示這個數據包不能被分割,這個是針對路由器的一條指令;第三個MF(MoreFragment),如果一個數據包被分割了,那麼除了最後一個分段爲0以外的所有分段都必須設置爲1,用來表示後面還有更多的分段沒有到達,最後一個設置爲0,用來表示分割的段全部到達。

段偏移量:這個域有13bit,也就是每一個數據報最多有8192個分段。每一個分段的長度必須是8字節的倍數,也就是說8字節是分段的基本單位,當然分組的最後一個段不做限制。這樣最大的數據報長度爲8*8192=65536字節,比目前限制的最大數據報長度還多1,能夠滿足對網絡中所有數據報傳送的需求。

生存時間:這是一個生存期計數器,最大爲255s,但是實際上使用的時候用作跳數計數器,當值爲0時數據報被丟棄,用來避免一個數據報過久的逗留在網絡中。

高層協議:這裏和鏈路層的類型作用相同,用來表示更高層的協議,這個數據報裏是TCP

首部校驗和:IP頭部的校驗和

IP地址:數據報來源主機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數據報目的主機的IP地址


紫色部分:傳輸層,這裏用的是TCP協議

源端口號:數據報來源主機的端口號

目的端口號:數據報目的主機的端口號

注意: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端口號,目的端口號這四個字段唯一的確定了一個TCP鏈接。

TCP序號(sq)發送的TCP的序號,從0開始,實際中這個值就是發送的數據報中內容的字節數,比如我發送的第一個報中sq=0,數據報內容20字節,那麼下一個數據報的sq就應該是21

捎帶的確認(ack)確認收到上一個數據報,然後act的值是指定自己想要收到的下一個數據報的sq,比如我收到一個數據報的sq=0,數據報內容20字節,那麼我的ack就應該是21,用來標明我sq=0,內容爲20字節的數據報已經收到,我接下來期望收到的是sq=21的數據報。

首部長度:IP頭部的長度域類似,這個域用來標明TCP頭部的長度,單位是32個bit位。

保留:6bit未使用的域

Flag從左到右,[URG|ACK|PSH|RST|SYN|FIN]

ACK設置爲1表示前面的確認(ack)是有效的,否則前面的確認應被忽略。

PSH表示要求對方在接到數據後立即請求遞交給應用程序,而不是緩衝起來直到緩衝區收滿爲止。

RST用於重置一個已經混亂的連接。

SYN用於建立連接的過程。在鏈接請求中,SYN=1ACK=0表示該數據段沒有使用捎帶的確認域。鏈接應答則捎帶了一個確認,即SYN=1ACK=1.本質上SYN位是用來表示CONNECTION
REQUEST
CONNECTION ACCEPTED,然後進一步用ACK來區分是請求還是應答,的確很高明。

FIN用來釋放一個連接。它表示發送方已經沒有數據要傳輸了。然後,在關閉一個連接後,關閉進程可能會在一段不確定的時間內繼續接收到數據。SYNFIN數據段都有TCP序號,從而保證了這兩種數據段被按照正確的順序來進行處理。

窗口大小:指定了從被確認的字節算起可以發送多少個字節。要深入理解這個域的含義,可以參看TCP用色控制和慢啓動算法

http://blog.csdn.net/alexander_xfl/article/details/13170371

校驗和:校驗範圍包括TCP頭、數據報內容和概念性僞頭部。概念性僞頭部又包括源IP,目的IPTCP協議號。

緊急指針:指向數據報中緊急數據最後一個字節的下一個字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