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的伊能靜接受魯豫訪談,從失敗的婚姻中自救,讓Right小姐遇到Right先生

文/路行之

圖/來源網絡

昨天在【婚姻育兒】專題審稿時,發現了一篇文章中講到,伊能靜在《魯豫有約》訪談裏提到,自己是怎樣通過一系列的自救,走出離婚的陰影。

我對伊能靜最初的印象,不是來自她作爲一名歌手,歌唱得有多棒,而是多年前,她與男演員劉燁一起主演的《潘玉良》。

說實話,她詮釋的一代畫家潘玉良,我早已印象模糊。但是,在小鮮肉靠臉吃飯的演藝圈,她一直以多才多藝的女藝人身份爲自己贏得一片天。

我深深佩服,她在歌手、作家、演員、主持甚至母親多種身份中自由切換。但是,如果你瞭解她的成長經歷,她與我們普通人並無兩樣。

伊能靜出生臺灣眷村,那是林青霞等衆多大明星的成長地。早年父母離異,母親帶她改嫁給一個日本人。

從小缺失父愛的她,18歲那年遇見大她8歲的庾澄慶,認定他就是自己一生的愛人。

這一對娛樂圈的金童玉女,相戀14年,結婚9年,最終還是以離異收場。

01原生家庭埋下了炸彈

有些離婚似乎是必然的,這麼說有點宿命且殘忍。至少伊能靜的第一段婚姻是如此。沒有良好的原生家庭,從小缺失父愛,再婚的母親把她帶到日本去生活,然後早早獨自在娛樂圈闖蕩。

明星的光環和財富的累積並不能填滿一個人內心的缺失。人,總是缺什麼,渴望什麼,問題的顯露只是早晚的事。

02不幸的婚姻雪上加霜

婚後的伊能靜曾一度被傳婆媳關係不好,不被京劇名伶婆婆接納。攜帶一身風霜,渴望進入婚姻,會有人爲她遮風擋雨,一起風雨兼程,沒想到所有的風雨都是他帶來的。

與庾澄慶9年的婚姻生活,孩子的到來給予她帶來的溫暖,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擦亮最後的一根火柴。

內在沒有修復完好,外在過於獨立自我,往往讓不幸的婚姻雪上加霜。

離婚後,沒有撕逼,沒有上演醜陋的人性大戰。一紙聲明宣告了往事如風,愛已飄零。獨自帶着兒子生活的伊能靜走上了沉默,自救的痛苦之路。

03接納自己,療愈自己,全新面貌

當伊能靜離婚之後,她沒有選擇逃避,而是直面問題,彷彿質問自己,一定是自己哪裏不對。媒體曾曝光她一度暴瘦到不能入睡。

而今訪談中,成熟的伊能靜沒有任何地指責抱怨,一切都是需要經歷和了解。她選擇去印度進修學習,通過不同途徑的嘗試和學習,最終悟出是自己的智慧不夠,去解決當時情境下的人事。

04遇見對的人,纔有對的生活

伊能靜自曝,在上一段婚姻中一直在忙於處理外界的聲音,無法將生活落到實處。且沒有足夠的智慧去處理面對。而這一段婚姻讓她感受到柴米油鹽的生活,接地氣的平常的生活讓人感到幸福。

當伊能靜顧慮外界聲音,擔心輿論壓力,狠心拒絕秦昊的追求:

“你能夠接受我比你大10歲嗎?”

“你瞭解我的過去嗎?”

“我沒有辦法給你全部的愛,我還要分一部分的愛給我的兒子。”

“這些你都能接受嗎?”

東北大男人秦昊的回答簡單直接:“別人的世界可以有我們,但是我們的世界一定不可以有別人。”

他的回答質樸真誠,徹底打消了伊能靜的顧慮,溫暖她受傷已久的心。

一直渴望愛與被愛的伊能靜,通過結婚到離異恢復單身,再重新勇敢地進入婚姻,她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幸福從來不是被人給予的,是自己,永遠是你自己。

只有自救,Right小姐才能遇到Right先生。

【90天無戒寫作主題訓練  第71篇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