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癌晚期?明明是背了黑鍋,還不知道!

文/路行之

最近幾年流行一個詞“懶癌晚期”,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不知爲啥莫名想笑,這詞兒形容人懶夠恰如其分的。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所謂懶癌,就是形容一個人懶到了極致。懶癌分早、中、晚期,其中,懶癌晚期是懶到極致中的極致,也是人們對懶人常用的形容詞。

知乎上曾有人爲此討論這個話題,有人一語驚人:患有懶癌的人,牀以外的距離都是到不了的遠方。它給人造成的錯覺是,使你以爲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長久下去喪失、希望、信心、鬥志,因此有妹子在知乎上留言尋求幫助:23歲,女,懶癌晚期,求救!

懶癌晚期是貶義的、負面的、消極的詞語,所有人都喜歡積極、勤勞、勤奮的人。當我今天閱讀《成功心理學》,顛覆了我對“懶癌晚期”一詞的原有的認知。

原來有些人不是懶惰,他對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些事情,充滿熱情動力無窮。但是對於當下要做的事情陌生且不擅長,缺乏瞭解和訓練。一想到要做恐懼害怕或者提不起興趣的事,一點也不好玩,還會去做嗎?當然一直拖下去。雖然每每想到不至寢食難安,但是良心備受譴責。

因此每個人都有懶癌上身的時候,程度不同輕重不一,不用太自責。我也有,有的事情真心不想做,比如我以前做營銷天天硬着頭皮去陌生拜訪。於是就拖着,拖到不得不去面對,無法逃避時,再去出門。我的上級領導含沙射影地批評我銷售業績難看,我也很痛苦。是懶惰嗎?是的,牀以外的地方對於我來說都成了遠方。

但是,我們要一直揹着“懶癌晚期”的沉重枷鎖嗎?此題無解嗎?Oh ,no。


先來研究下你的興趣或者擅長的技能類型。《成功心理學》裏面指出,研究者們把智力定義爲解決特定類型的現實世界問題的一系列能力。他們把智力分爲八種不同的類型:

文字/語言智力——運用詞語和語言、記憶信息和創造想象世界的能力

邏輯/數學智力——複雜地思考和推理、運用數字以及認知抽象模型的能力

視覺/空間智力——把目標、空間維度形象化和創建心理影像的能力

身體/動覺智力——瞭解並運用肢體,並在運動、舞蹈、表演和手工藝等活動中控制肢體的能力

音樂智力——識別韻律、節奏、聲響;記憶旋律和辨認背景音樂的能力

交際智力——人際溝通、領導和解決衝突的能力

內在智力——自我意識、自我反省、追求興趣和設置目標的能力

自然智力——在自然中識別模式

不一一贅述。相關內容在書裏P65頁可以查到。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上述8種智力,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兩項優於其他人的智力。比如我根據以上內容,得出結論是:我最擅長的類型是文字/預言智力和內在智力兩種。

當我在應酬中無法做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瓏感到不快樂時,我認爲是自身的問題。直到我涉獵一些心理學書籍,認清自己,接納自己,我永遠成爲不了處事圓融,溝通高手。好吧,回到我們擅長的一面吧。人生苦短,何必用自己的短處去與人家的長處比呢。

所以,當我莫名地喜歡閱讀與寫作時,我不知我爲什麼如此熱愛?原來,我已不知不覺運用我的優勢文字/語言智力和內在智力了。所以,哪有什麼懶癌一說,有的時候明明背了黑鍋了。我們還未可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