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朋友瞅瞅我的耳朵,笑着說我:兩耳都有孝心痣,胸中丘壑皆感恩。我心中苦笑了一下,俗話說百孝不如一順,百順不如一用,多年來,自己先是在外求學,之後一直在外工作,即使回得家去也是短短几日,每逢過年也是抵近年關才着家,這時候,準備過年的事務基本都已完成,我的任務就剩大快朵頤消滅這些美味,所以,內心的那份慚愧無以復加。

      年關時,母親炸的肉丸子是女兒和我最喜歡的佳餚,她製作的方法介於油炸酥肉和小肉丸之間:先將瘦肉切成半釐米多些的長條,再用鹽和花椒及料酒醃製,後加入蔥花雞蛋攪得及其均勻入味後,最後用少許麪粉裹住,團成小球狀炸出來,香脆得無以倫比。我曾按此流程如法炮製,可不知因爲秦巴山區的食材更加純淨,還是身在異地他鄉我領悟的愚鈍,比起她老人家做的,我那味道的差距,給甩出了幾條街。現在,年邁的母親許多活兒已幹不動了,只有給我們做總指揮,當我在她的指導下做出自我口感甚好的包子、丸子和小甜點時,感覺一個熱鬧的年才基本有了保證。兄弟姊妹間也因多了份參與感,多了親力親爲,這樣的年味變得更加厚重起來。當一切都準備妥當,新年的氛圍也就烘托了出來。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父母在,遊子可以歸家;父母在,兄弟姐妹盡情相聚。換句話說,家人在一起就是年,兒女繞膝父母雙全,其樂融融共享天倫之樂,這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意義。

        除了春節聯歡晚會,開播的第四季《中國詩詞大會》也是我們全家春節期間最喜愛圍觀的的節目,從大年初一到年初十,從13歲的小女孩鄧雅文到本期奪冠的北大博士陳更,聽着平凡人物口中的詩意人生,賞讀沉澱千年的文化瑰寶,讓人覺得,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傳播詩詞經典真是中國傳統文化裏不可缺少的“一道菜”。尤其在春節這個最傳統的節日,我們很溫馨地陪在父母身邊,重溫父母膝下的孩提時光,回憶父母給予的養育之恩。和他們坐在一起,當他們也跟着電視背上幾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詩句,那種對古典詩詞所蘊含的感動和召喚,不僅感染着我們,也展現着老人們生命故事中慢慢釋放的自我。我感謝這一份傳承,許多的時候,讓我們堅定地走下去的並不只是一些快樂和激情,而是包容博大的那份平靜,那份在挫折和打擊下保持心靈的平靜。誰的人生都不可能只有一帆風順,而那些的經典詩詞,那些經大浪淘沙之後的傳世之作,往往帶着堅韌的人性光輝,穿越時空的距離,照進現實、照耀心靈。它在你傷痛的時候,給你雪中送炭,讓你淡定平和,甚至動人愉悅。

        美好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離家臨行前母親給打包攜帶的每份東西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愛,寄託着她太多的牽掛和念想。年過完了,我回到崗位開始上班,在理性的工作右岸和溫暖的親情左岸,最終還要回歸成年人理性世界。爲人子女,在外平安健康認真工作,就是給父母最大的確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