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架這一資本市場的新寵,爲何瘋狂不起來?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一個產業從爆火到遇冷究竟需要多久?無人貨架的遭遇可能要再次刷新紀錄。從風口浪尖上的加速擴張,到最近多個無人貨架企業被爆出融資失敗、裁員甚至倒閉的消息,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見證了互聯網時代的新陳代謝和生存法則,也讓人反思這背後的原因。

  貨櫃直接進入辦公室,消費者×××……實際上,無人貨架算不上新鮮事物,從05年開始便有國內企業陸續做起這門生意。然而近年來,“果小美”“猩便利”“哈米科技”等幾十個無人貨架品牌相繼出現,藉助新零售概念的東風,成爲資本市場的“新寵”。據不完全統計,去年7月份到今年初,無人貨架行業涌入了至少40名“玩家”,光融資總量就高達50億元,這一數字比肩共享單車的鼎盛時期。資本瘋狂追逐讓無人貨架企業爆棚式增長,一時間,各種零食飲料涌入了各大商場、寫字樓、辦公區,圍繞投放點位展開的“百架大戰”,也頗有當年外賣領域“百團大戰”、共享單車行業“彩虹大戰”的架勢。  大連那家醫院看婦科好 http://mobile.0411fuke.com/

  遺憾的是,風口概念的故事說得再好聽,也改變不了無人貨架本身存在的短板,資本的瘋狂推動,反而加速瞭如今遇冷的尷尬。且不論高損耗率、供應鏈缺陷等問題,是無人貨架企業一直以來難以有效克服的弊端,單從我們普通消費者的視角看,價格貴、產品質量難以保障、種類不夠齊全、更新不及時等切身感受,就令人質疑:即便無人貨架解決了一個“方便”的問題,但消費體驗又該如何保障呢?在資本熱潮下,只注重數量擴張,忽視精細化運營,複製“價格補貼”“燒錢大戰”的套路,難免會陷入盲目擴張和惡性競爭的泥潭。市場“×××圈地”,但產品距離消費者需求卻越來越遠,這或許是無人貨架遇冷的原因所在。

  由此來看,無人貨架從爆紅到遇冷,背後蘊含着更爲深刻的判斷:不論是商業發展還是互聯網創新,必須尊重規律、迴歸理性。從“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的集市交易,到百貨商店帶來的“現代商業第一次革命”,再到如今線上線下結合的個性化消費體驗,雖然零售的形態不斷變化,但都離不開成本、效率和體驗三個關鍵詞,忽視任何一個環節,恐怕都難以支撐一種零售業態的長久。而從創新層面來說,無人貨架作爲“互聯網+”的一種模式創新,有其價值,但光有模式創新,光靠創業者造夢、資本吹風,遠遠不夠。失去對規律的準確把握、對現狀的科學分析、對結果的審慎評價,沉迷於資本造富神話,便會扭曲市場心態,也不利於創新持續進行。

  當然,也有人指出,當下所謂的遇冷也許只是階段性產物。一方面,無人零售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無人貨架作爲模式之一,只要選對了方向,開展良性競爭,將會開闢更爲寬廣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優勝劣汰是市場規則,無人零售賽道上的企業註定要經歷大浪淘沙和行業洗牌,有實力的企業將屹立不倒。與此同時,頭部資本玩家的入場,將會改變原有的產業格局。近年來,阿里、京東、蘇寧等均在新零售上不斷加碼,頭部之間的較量或將開啓下半場,讓涼了的無人貨架生意有了再次火起來的可能。

  未來究竟如何,需要時間來檢驗。但毋庸置疑的是,無人貨架要想真正從危機中突圍,必須先從資本的狂熱中冷靜下來。贏得消費者口碑,這是零售行業萬變不離的根本,既要把精細化運營水平作爲主攻方向,也要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方面構築企業發展的“護城河”。而這,也是中國互聯網創新從表面走向深入、從浮躁走向堅實的必由之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