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賭AI,百度值不值?

  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站在科技前沿,把人工智能比作未來50年的“主菜”。

  “人工智能時代不僅僅會深刻地改變、影響我們消費的領域,也會深刻徹底地改變產業、改變To B的領域。它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比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要更加深遠。”李彥宏說。此前一天,無人駕駛開發平臺Apollo入選第五屆互聯網大會“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李彥宏看起來對百度AI底氣十足。自2017年中旬宣佈All in AI以來,百度的業務調整已初見端倪。2018年11月,百度世界大會上,每一個參會嘉賓都拿到一本《百度AI行業入門手冊》,其中提到50多個AI落地的案例,覆蓋了出行、醫療、金融、零售、物流等15個行業,90%爲To B的客戶。大會現場,Apollo與一汽合作的L4無人駕駛汽車放在會場最顯眼的位置。就在騰訊官宣將組建無人駕駛團隊時,百度的Apollo系統已經升級到第三代,並和一汽、沃爾沃等公司展開合作,第一批無人巴士、無人車已經上路。

  李彥宏還在現場興奮地演示了小度智能音箱,測試眼部篩查系統,也從農業、工業到醫療等各領域,詮釋百度AI的落地機會。

  2018年伊始,李彥宏成爲首位登上《時代週刊》封面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當天百度市值888億美元,爲百度2017年的翻身仗畫上了完美的句號。可以說,百度已是國內綜合技術儲備方面頂級的人工智能公司。

  然而,一切仍存在變數。陸奇的離開讓百度市值下跌,人員架構變動,AI業務成果遲遲未能體現在財報中,信息流和搜索業務仍是財報中流砥柱。9月,百度正式上線小程序,從信息流出發,打響ToC的反擊戰,第三季度,信息流業務增長得到投資人的認可。

  從第三季度財報來看,百度在AI研發中的投入已經超過70億元,陸奇離開後,百度再沒有提過All in AI的口號。在巨頭紛紛向ToB轉型時,提前邁出一步的百度,仍面臨着抉擇,需要思考下一步,豪賭AI 是否值得。

  2017年1月17日,百度宣佈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任百度集團總裁和COO。彼時,百度正處在“魏則西事件”等輿論危機,O2O業務下滑,2016年財報整體淨利潤銳減的境遇。陸奇被寄予百度轉型的重擔。

  陸奇上任後,很快主導了百度內部一系列業務結構調整,並規劃出“主航道+關鍵使命”的四象限,人工智能和信息流及搜索業務一起,成爲百度的主航道。受此影響,百度貼吧事業部總經理胡玥、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東旻等諸多高管在一個月內陸續出走。

  陸奇也提出“All in AI”的口號,開啓百度轉型之路。

  在百度集團目前設立的六大事業羣中,除了主營傳統的搜索引擎服務的搜索公司,其餘各部門都是AI戰略的一部分。人工智能事業羣(AIG),主要負責百度所有的AI技術研發;智能駕駛事業羣(IDG),主要負責汽車的智能駕駛;金融事業羣(FSG),主要負責互聯網金融業務;還有一個是新興業務事業羣(EBG);

  2018年3月6日,百度又宣佈成立了智能生活事業羣(SLG),由陸奇親自擔任負責人。

  在陸奇的主持下,之前一直”吊車尾”的o2o項目、百度外賣、百度醫療等逐漸剝離開,整個業務主航道圍繞信息流和人工智能展開。

  To B業務是陸奇關注的焦點,DuerOS和Apollo作爲開發平臺,短期內需要通過與企業合作賦能,擴大影響力,最終獲取收益。

  “做AI必須要有陣痛,必須經歷投資人的質疑。”一位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人提到,百度在轉型初期,也經受了很多質疑,但由於陸奇的主心骨作用,百度得以靜下新來招募人才,進行科研攻堅。2018年,百度市值重回2015年高峯,一度超過900億美元。

  與此同時,經歷大整改的百度也開始進入深水區。一方面,人工智能業務需要大量的投入,而落地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僅Apollo的啓動投資就超過2000億美元,DuerOS開發平臺的落地,智能音箱等硬件需要源源不斷的補貼。

  另一方面,搜索和信息流業務仍然在總收入中佔據近八成,需要用2C業務補充AI的鉅額開支,從而達到平衡。

  有接近百度的投資人對全天候科技提到,AI業務在百度總收入中佔比太小,現在還很難作爲其估值的基礎,“很多人會認爲人工智能項目是在畫餅,對公司股價沒有正面的幫助。而百度一直以來,都是急於貨幣化,李彥宏作爲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需要對投資人負責,但All in AI在短期內一定會影響公司的利益。這也許是李彥宏和陸奇出現分歧的原因。” 上述投資人提到。

  2018年5月,陸奇宣佈離職,百度股價當天重挫9.54%,市值一夜蒸發近百億美元。此後All in AI的口號也鮮被提起。但從下半年的百度合作者大會和百度世界大會開看,這一頹勢一定程度上得以控制,目前百度的市值維持在650億美元上下。

  李彥宏接過原本由陸奇掌舵的智能駕駛事業羣組和智能生活事業羣組,扛起百度轉型大旗。

  AI的To B業務是百度轉型的新開局。李彥宏曾提到,最看好兩個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一是智能的家庭,二是智能的交通。這些均是百度正在發力佈局的領域,除了To C業務盤活,還需要聯動相關的業務品牌。

  陸奇離開前,分別提拔李震宇和景鯤作爲智能出行和智能生活事業羣的領頭人,兩人都是百度的老員工,雖然並非技術牛人,但在團隊裏發揮了主心骨作用。百度AI因此沒有爆發較大規模的離職潮。

  從此後的百度開發者大會以及百度世界大會來看,百度沒有偏離人工智能的主航道。

  然而,李彥宏現階段面臨的問題是,在60%以上營收仍然依靠搜索和流媒體廣告的情況下,AI相關業務的盈利需要提上日程,同時將C端與To B業務結合,盤活更大的市場。

  陸奇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後,轉型中的百度面臨着全新的境遇。一方面,2017年開始發展信息流業務逐漸成爲的盤活手百、短視頻等To C流量入口關鍵,進一步賦能廣告營銷,與搜索業務並肩成爲營收擔當;另一方面,百度也有希望向一個專注於企業服務(B端)的公司,向SAP、Oracle、微軟等看齊,通過深耕AI和雲計算,在佔據先發優勢的自動駕駛等領域打響反擊戰。

  但投資人們眼中“急於貨幣化“的百度,很難說下一步是否會偏重哪一部分,這個選擇關乎百度的未來。

  作爲All in AI的重點,人工智能領域的To B業務正在迅速發展。百度AI的三大主要業務——DuerOS, Apollo系統和百度雲都是以B端業務爲主。而DuerOS和Apollo上線僅一年多,已經完成三次升級。

  作爲百度的技術基礎,百度雲總經理尹志明幾乎在各種場合都會先宣傳百度雲的"ABC+IOT" 三位一體戰略——A是AI,人工智能;B是Big Data,大數據;C則是Cloud Computing,雲計算,IoT是物聯網,這一戰略,也標誌着百度雲全面向B端轉型。

  8月,百度雲牽頭上線AI to B平臺。這是百度的AI技術、AI能力的輸出平臺,目標是加速百度AI在企業級市場的商業化進程。通過兼具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在製造、金融、城管、新零售等領域廣泛賦能。這是從百度雲出發, 發展B端業務的重點。

  在雲計算業務上,百度發力較晚,2015年才正式入局。相比市場份額超過50%的阿里雲來說,在業內並不顯眼。但放在百度的平臺上,百度雲是鏈接各個業務的重要一環。

  “百度本身這個公司長在雲裏面。”百度總裁張亞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三大業務,都是在大型的數據中心和雲上,搜索、視頻和存儲、網盤這三個業務,這些東西我們已經做很多年了,由於有這麼大的應用場景,所以這些數據中心都是雲計算核心的內容。”

  百度雲也希望逐漸突破公衆對其“雲盤”的固有印象,在企業服務領域尋找更多突破。如百度雲與優信二手車的合作,則是通過VR技術升級遠程選車,並在線下門店內部署AI攝像頭,通過人臉識別匹配購車信息,結合雲平臺與業務系統沉澱用戶數據,爲後續經營提供支撐。百度雲與東航合作,幫助其構建新一代智能客服系統,實現信息數據的快速調用與高效處理。智能駕駛(IDG)無疑是陸奇和李彥宏最重視的業務之一。百度世界大會現場,一輛最新的L4級別自動駕駛乘用車停放在顯眼的位置,IDG總經理李震宇緊隨李彥宏出場,解讀Apollo的進展。

  這款與一汽合作的產品計劃於2019年小批量下線示範運行、2020年大批量投放到更多城市運營。

  無人駕駛是藍海,再向前也是一片“無人區”。很多業內專家認爲,即使拿到T3牌照(自動駕駛測試試驗用臨時號牌共5個級別,T3是目前企業獲得的最高級別),短期內也很難普及上路。

  Apollo是可以提供完整的軟硬件和服務解決方案的開源項目,通過開放源代碼、數據、API、雲端接口等方式,吸引汽車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目前,Apollo自動駕駛開放平臺的合作伙伴數量也達到了131家,包括沃爾沃、戴姆勒、福特、博世等國際知名品牌,也和金龍合作商用大巴。這樣的成績,也讓百度成爲全球最大的智能駕駛軟件平臺。

  陸奇還在百度時明確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最佳的商業化方式是打造生態系統。李彥宏也認爲,只要Apollo生態發展的好,變現不是什麼大挑戰。“未來通過Apollo,百度可以賣高精度地圖、賣仿真平臺、甚至賣計算硬件ACU,這些都是很直接很剛需的服務”,他說。

  今年1月,百度曾表示將來會賣一系列硬件,能夠插到車上運行他們的軟件,實現自動駕駛功能,這個硬件就是李彥宏所指的ACU(Apollo Computing Unit)。另外,百度還有一些軟硬一提的方案,比如代客泊車解決方案,也是一種變現方式。

  但百度在搭建Apollo生態過程中,看起來有點操之過急。據36氪報道,百度免費開放無人駕駛能力的Apollo計劃實施後,仍有每月必須完成一定的合作伙伴數量這樣的KPI,在這樣要求下,“部分Apollo的對外合作流於表面。”

  在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中,百度着重提到了DuerOS(度祕)開發平臺。這是中國唯一一個從硬件到框架,再到平臺、開發生態、生態應用系統、終端硬件全覆蓋的AI應用生態平臺。今年DuerOS已經升級到3.0,通過語音識別技術,達到喚醒功能,可以搭載在智能音箱等智能設備中。

  DuerOS在2015年推出後,業內已經是語音識別的紅海,每家公司都想兜售自己的操作系統。DuerOS卡在與阿里雲、科大訊飛這類廠商的競爭中,一度沒有受到高層重視。陸奇上任之後,很快把度祕業務部門提升爲事業羣,並開始了尋求商務化突破和搶佔市場的過程。

  DuerOS的發展可謂一波三折。

  2018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智能生活事業羣組總經理景鯤宣佈,DuerOS搭載量在行業內位居第一。這背後,百度對DuerOS的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爲了擴大DuerOS終端數量,百度投資了投屏電視極米科技和視頻音箱小魚在家,爲了豐富DuerOS的內容,百度又持續投資了百度視頻、縱橫文學、蜻蜓 FM、梨視頻和人人視頻等內容公司。

  這也直接導致內容成本的提高。從百度最新發布的Q3財報上看,百度所付出的內容成本也水漲船高。Q3財季,百度內容成本爲67億元,同比增速達73%,較Q2的68%進一步增加。

  “我們硬件可能是行業裏補貼最多的。目前沒有考慮商業化,還太早了,還需要鋪1-2年的量。”景鯤接受採訪時提到。

  2017年,巨頭看到智能音箱作爲智能家居入口的潛力後紛紛入局,阿里、京東、小米等展開一輪補貼大戰,音箱價格不斷下調。紅海中,百度原計劃是結合技術優勢,走差異化的高端路線。2017年2月,百度收購渡鴉科技,開始進入智能音箱市場。同年11月,百度發佈的第一款智能音箱Raven H,價格1699元。但中國用戶目前並不存在對智能音箱的剛需,在行業均價低於500元的大格局下,沒有多少人爲百度買賬。

  此後,百度轉變策略,加入到價格戰中。3月,百度和小魚在家聯手打造的帶屏智能音箱售價降低到599元,隨後又進一步降低價格。6月,百度發佈了小度智能音箱,售價249元,嚐鮮價只有89元。

  “我們不是在賣智能音箱,是在尋找切入loT佈局的入口,所以現階段沒有盈利壓力。”景鯤對全天候科技提到。

  Canalys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百度智能音箱出貨量達到100萬臺,環比增長711%,是所有廠商中增長最快的一家,現在已經超越京東,躋身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前三位。

  至此,百度終於在智能硬件上有了明顯的突破,這對百度來說意義重大。此前百度更多靠DuerOS等軟件系統給硬件廠商提供支持,現在也能在硬件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就在百度對外大力宣傳人工智能前景的同時,陸奇規劃的“主航道”中的信息流業務也逐漸有所起色。

  信息流已經成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寵兒”。據艾瑞諮詢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到2019年,信息流廣告市場規模將超過1400億。百度自然也希望從中分一杯羹。

  2017年,百度開始發力信息流業務,並稱累計向內容生產者分成100億元,所有個人和機構內容生產者都可以入駐百家號,參與分成,百度至此加入內容扶持大戰,爭奪信息流及廣告市場。

  此後,信息流業務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長。到2017年Q2,信息流廣告收入也從Q1季度的每日1000萬迅速上漲到每日3000萬。2017年整年的信息流業務收入超過10億美金。

  百度App是百度內容和服務生態最重要的載體,聚合了好看視頻、全民小視頻、百家號,並在最近上線小程序,進一步搶奪流量。

  最新數據顯示,百度App日活躍用戶數1.6億,日均搜索響應超過60億次,每日信息流推薦差距150億次。信息流產品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增長68%。

  在2018年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李彥宏提到,信息流廣告和搜索廣告目前都爲廣告商帶來了可觀的回報率。“相比較而言,信息流廣告會對預算調整更爲敏感,因爲很大一部分信息流廣告與品牌相關。除此之外,信息流廣告往往較搜索廣告而言會有更快的增長”,李彥宏稱。

  可以說,相比人工智能業務,信息流變現的效果更加立竿見影。這得益於搜索業務的良好基礎,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的附能。

  “有流量就有收益,百度信息流日均分發好幾百億,插條廣告流量也是億級曝光水平了。”一位百度的內容負責人提到。

  百度試圖用信息流改變用戶習慣。在PC時代,用戶通過百度搜索引擎流向各處,但如今,百度希望用戶通過搜素需求進來,依然留在百度App中。要留住用戶,百度App的策略是靠小程序提供服務,靠以百家號承載的圖文、全民小視頻、好看視頻、直播、貼吧、動態小說等提供內容。

  而另一邊,人工智能的投資日漸增加。陸奇離開後,百度持續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鉅額投入,每年的研發經費已經超過百億元。

  百度管理層在Q3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提到,AI業務和信息流業務營收已經超過總營收的20%。在二季度財報中,AI業務和“其他業務”營收放在一起,總量不超過10%。

  至少在近一年發佈的幾次財報中,百度都未披露AI具體的營收狀況,僅提及技術突破和革新等。雖然百度在電話會議中提到,2019年人工智能及相關業務收入要達總收入三成以上,這一數據仍未被寫入財報或其它公開文件中。

  儘管現階段投入高,收益少,但百度在AI上的戰線上終於看到了一些收穫。

  通過AI發展To B事業線能否跑通,還要看最後的落地和盈利能力。今年,騰訊、阿里等巨頭也紛紛入局,加上諸多AI領域的獨角獸,起步早一步的百度AI的最終戰績,還需要時間檢驗。

  但投資人們似乎已經沒有耐心。從百度的大盤走勢來看,AI業務的投入已經影響到百度市值。

  “如果把人工智能一年100多億元的投入砍掉,百度的市值能上漲30%-50%。”一長期關注美股的投資人提到。

  “百度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廣告營銷,人工智能和雲業務帶來的大數據優勢,今後也會附能廣告。”上述投資人提到,“但這點幫助,與巨大的投入不成正比。”

  一個值得借鑑的例子是字節跳動。10月,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宣佈完成40億美元pre-IPO融資,估值達到750億美元。這一估值已經超過百度目前的市值。自2012年成立至今,字節跳動一直圍繞信息流廣告業務做內如佈局,從資訊類今日頭條App,到短視頻類的抖音、西瓜視頻等,僅用5年時間完成了流量收割,成長爲超級獨角獸和生猛的流量平臺。根據恆大研究員最新數據顯示,信息流廣告可以爲頭條帶來近500億元收入。

  早在2017年5月的百度聯盟大會上,李彥宏就重新定義了百度,他稱,百度將不再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但今天,百度的營收中,搜索及信息流廣告這種典型的互聯網產品依然佔據大頭。

  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在演講最後提出一個問題,AI會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嗎?百度的回答是,“Yes, AI do.”

  然而,目前來看,AI沒有讓百度的市值變得更美好。下一步,百度是在to B的人工智能業務與搜索及信息流業務之間二選一,分出主次,還是吃力兼顧二者,同步前行?現實會讓百度給出答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