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丨膝蓋注射藥物效果不好,需手術換關節?至少得等3個月

對上了歲數的人來說,「膝蓋疼」是件很痛苦的事兒。而且,是絕大多數60歲後的人都要面對的痛苦。


就像汽車零件一樣,用了一輩子了,膝蓋裏面和周圍各種結構都磨損嚴重,老化的差不多了,所以就會出現膝蓋的腫脹、疼痛,活動不方便,陰天下雨天氣寒冷時酸困難受,等等。


輕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尚可以通過休息、熱敷等常規方式緩解症狀。但對於中度,甚至重度的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必須通過口服各類非甾體類藥物來達到消炎和鎮痛的綜合效果。很多病情更爲複雜的,可能還需要醫生將一些有治療作用的藥物,注射到膝關節周圍或膝關節裏面,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目前,臨牀上用於膝關節注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

(1)一類是有強力抗炎作用,同時也有較大(感染等)風險的「激素」類藥物。這類藥物可以根據發炎部位的不同,由醫生注射在關節周圍,也可以注射到關節腔裏。

(2)另一類,就是有潤滑和營養作用的「透明質酸鈉」(也稱“玻璃酸鈉”)。這類藥物是注射到關節腔裏面的。


然而,對於很多重度骨關節炎,即便是往膝蓋裏打藥後,治療效果也很差,最終仍需要做手術。但是,因爲之前往膝蓋裏打了激素或玻璃酸鈉,增加了膝關節手術感染的風險,所以必須在上一次打針後,等很長一段時間醫生纔敢給做手術。

那麼,問題來了:

1、膝蓋打針後,如果還需要手術換關節,至少等多久,做手術才安全呢?

2、往膝蓋裏打激素,和打玻璃酸鈉,等的時間有區別麼?

3、就打1次,和連着打了很多次,等的時間有區別麼?



2019年1月16日,發表在骨科期刊JBJS的一篇最新研究,給了我們參考的答案。

1、最新研究

在2019年1月的這篇研究(上圖)中,Richardson SS教授團隊通過分析醫療保險數據庫中的相關大數據,對比了:

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前,「注射激素」和「注射玻璃酸鈉」,對「術後感染率」的影響。

他們調查分析了美國一醫療保險數據庫中,總共58337例做了「全膝關節置換術」的患者數據。其中,有3249名患者(約5.6%)在術前1年裏膝關節注射過玻璃酸鈉,有16656名患者(約28.6%)膝關節裏打過激素。

作者團隊通過統計學方法分析(邏輯迴歸方程等)對龐大的數據進行了各種分組對比,最終得出以下有意思的結論:


(1)「最後一次注射」距離「手術」的時間,是個關鍵因素。

如果這個時間超過3個月,那麼往膝蓋裏打針,不管是打激素,還是打玻璃酸鈉,都不會增加手術感染風險

但是,注意了,如果這個時間不足3個月,那麼,不管是注射激素(OR, 1.21; p=0.014),還是注射玻璃酸鈉(OR, 1.55; p=0.029),都會顯著增加關節置換術後的感染機率,即二者均是術後感染率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


(2)在手術後感染機率升高幅度方面

不僅打激素與打玻璃酸鈉之間沒有明顯差別,就連打一次跟連着打好幾次之間也沒有顯著差別。



2、我們能從中能得到什麼?


(1)膝關節裏注射藥物,都有風險,無論是注射激素,還是注射玻璃酸鈉;

(2)只要膝蓋裏打過藥,無論打的是激素還是玻璃酸鈉,無論是打了很多針還是隻打了一針,一定至少等3個月再手術。


更多有趣有用有料的醫學科普知識,歡迎繼續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參考文獻:

Richardson SS, Schairer WW, Sculco TP, et al. Comparison of Infection Risk with Corticosteroid or Hyaluronic Acid Injection Prior to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19 Jan 16;101(2):112-118.


骨科醫生路遙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