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專利之爭:小米超華爲,國家電網纔是大Boss?

作者 | 一一

編輯 | 琥珀

出品 |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

以往相關機構發佈 AI 專利數量排行榜時,如果表明“中國在 AI 專利申請數量上已經超過美國,中國在 AI 技術實力上已在國際上遙遙領先”,這類榜單會招致對中國科技發展缺乏自信的網友“有水分”、“盲目自信”、“自己逗自己玩”的評價。

近日,據日經中文網報道,中國企業過去 3 年在“日經人工智能專利 50 強”榜單上表現亮眼,目前在總專利申請數量上已經領先美國。日經中文網的這項專利排名以美國、中國、歐洲和日本以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公開數據作爲來源,市場研究公司 Patent Result 也提供了幫助。


AI 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前 15 家企業(來源:日經中文網)

報告顯示,從全球 AI 專利申請數量比較,IBM 以 3000 項人工智能專利遙遙領先,而微軟、谷歌分別以 1995 項、1659 項 AI 專利位列二、三位。

而中國企業中,百度居於首位,專利申請數量達到 1522 項,排名從第 11 位上升至第 4 位。國家電網公司排名第 6,專利數量爲 1173 項。騰訊也從上次的 20 位上升至第 8 位,專利總數爲 766 項。

總體來看,上榜的一些中國科技巨頭都在意料之中,不過這份榜單呈現的其他信息使其在發佈後上了微博熱搜,引發網友熱議。具體而言,有以下三大疑問:

問題一:小米在 AI 專利申請數量上逆襲超華爲?

排行榜中,小米僅以三項 AI 專利申請數量的微弱優勢領先華爲,位列第 11 位,而前者去年的排名還是第 85 位,可謂進步神速。

小米集團副總裁、小米技術委員會主席崔寶秋在微博上發佈了這一消息,隨後雷軍同樣轉發微博。

根據清華大學去年發佈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 2018》,小米同樣以 333 項專利數量領先於華爲的 211 項。中外兩份榜單都顯示小米在 AI 專利數量上領先華爲,打破了小米在 AI 研發上與華爲等公司相差甚遠的刻板印象。

即便如此,以此榜單來證明小米比華爲在 AI 技術實力上厲害一籌並不足夠(當然華爲未必認可這一排名),目前這個成績只能肯定小米作爲“黑馬”確實在 AI 技術研發上下了功夫,而研發投入不足是其此前被人們所詬病的地方。

實際上,就全球專利數量相比較,小米在華爲面前是小巫見大巫。在今年任正非接受央視專訪時,表示華爲在全球一共有 87805 項專利,其中有 11152 項是在美國獲得授權。而 2018 年 3 月,雷軍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提到小米的專利只有 6324 項專利。如崔寶秋所言,同志還尚需努力。

要在 AI 領域引領技術潮流,與其他科技巨頭一樣,小米已有所準備。據瞭解,小米在 2018 年前三季度投入了高達 40 億元的研發費用,在 AI 領域投入了超過 1500 人的團隊;而在今年年初的年會上,雷軍正式宣佈小米啓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他表示,這將是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並且將在 AIoT 領域持續投入超過 100 億元。

總之,AI 專利數量明顯不是衡量企業技術實力的唯一標準,一家企業是否能在 AI 時代做大做強也不只依靠專利數量,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持續不斷的投入,專利數量這一“量變”是會引起質變的。

問題二:國家電網纔是 AI 領域的大 Boss?

讓人深感意外的是,華爲、中興、海康、大華這樣的科技巨頭,還有商湯、曠視這樣的人工智能獨角獸都沒在前十名。反而,在 AI 專利 15 強的榜單中,國家電網竟然赫然位列第 6,並且以 1173 項申請專利數量遠超騰訊和阿里,這個名字是鶴立雞羣般在其中顯得格外閃亮,讓不少人摸不着頭腦。

實際上,去年中國專利保護協會發布的《人工智能技術專利深度分析報告》顯示,國家電網在國內企業中的專利申請量也僅次於百度和騰訊。當時就有人質疑榜單評判的標準可能太過寬泛、“不科學”,國家電網在 AI 領域的實力,在大衆視野中的宣傳是不是太過低調?

《人工智能技術專利深度分析報告》(2018)

《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 2018》指出,國家電網公司近年來人工智能專利增長迅速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電網的運行和管理涉及不同類型數據的採集與分析,爲圖像處理、語音識別和大數據分析等人工智能技術提供了極好的場景;

二是國家電網除了具備龐大的資產全生命週期數據和豐富的用戶數據,還擁有電網廣域多時間尺度運行數據,並且完成了數字化和信息化改造,這就爲電網運行管理的進一步智能化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三是國家電網公司有着指向明確的項目管理制度,人工智能方向的項目具有嚴格的定量化的項目成果考覈指標。

AI科技大本營在搜索國家電網相關 AI 項目投入時,沒有搜到相關信息,不知道這是否與其國企性質的保密措施有關。但這也給外界造成對國家電網在 AI 專利實力上的質疑。不過,作爲一家傳統國企,能夠在人工智能領域申請的專利數量如此之多,無論放在國家層面還是對企業自身,至少也彰顯出其在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方面要領先的迫切性。

問題三:中國在 AI 專利申請數量超美國,意味着 AI 實力強於美國?

隨着近年來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視,尤其頻繁在國家層面出臺相關 AI 戰略政策,中國在 AI 技術領域的發展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甚至在國際競爭中,AI 技術競爭都聚焦都在中美兩國之間。

中美兩國申請了大量的 AI 技術專利,背後體現的也是國家、企業間的博弈。2013 年到 2015 年間,美國在專利申請數量遙遙領先,但在近三年裏,AI 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前 50 的企業中,中國企業數量翻了一番,一共有 19 家,超過了美國的 12 家。而最受矚目的排行榜前 15 名中,中國佔據六席,美國有五席,日本有三席,韓國有一席。


中國企業 AI 相關專利申請增長明顯(來源:日經中文網)

中國在人工智能專利領域的增長主要來自電子商務、數據搜索和語言處理等領域。圖片處理專利表現尤其強勁,達到 1.6 萬項,是美國的 4 倍,當然這是中國在人臉識別技術領域實力的體現。

單從專利申請數量來看,中國領先美國確實令人鼓舞,但我們也應在基礎技術的創新、AI基礎架構、傑出人才佔比、科研機制等方面看到差距。比如,最直接的是在基礎框架上,全球使用率最高的依次是 Google 的 TensorFlow 和 Facebook 的 Pytorch,而中國企業的機器學習框架使用率還不能與之相比。

總而言之,我們現在在 AI 技術上的研究研究在“數量”上有了展現,但重要的是提高 AI 技術的“質量”,如此中國才能更好的引領 AI 技術浪潮,如果未來再抓住 5G 等新技術,我們在技術發展上將會更加自信。

最後,你怎麼看這份 AI 專利申請數量榜單排名?歡迎留言討論。

「2019 Python開發者日」7折票限時開售!這一次我們依然“只講技術,拒絕空談”,除了10餘位一線Python技術專家的演講外 ,大會還安排了深度培訓實操環節,爲開發者們帶來更多深度實戰的機會。掃描海報二維碼,即刻搶購7折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