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拒絕何炅飯局:見過世界的女人,究竟有多可怕?

1994年8月31日傍晚,韓雪在放學回家途中,被草叢中的毒蛇咬了一口。

救護車匆匆而來,眼看着自己的傷口被醫生切開,血肉模糊的樣子讓年幼的她心慌不已,以爲自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可令她不曾想到的是,也是這一年,自己可以作爲少先隊代表,去北京參加少代會,參觀了中南海,還受到了國家領導人接見。

那年,韓雪僅有12歲。

波濤洶涌的流年樣貌,她在金釵之年就全見過了。

出道19年,鏡頭下的韓雪,你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已經36歲的女人。

年近不惑,卻依然皓目如初,少女感十足。歲月在她的臉上,只留下了優雅與淡然。

裹在她黑色大衣裏,那張臉有着不可名狀的隔絕之意。

韓雪活得一如當年爺爺送給她的那句話:

“紛紛萬事,直道而行。”

韓雪在《我就是演員》奪冠的瞬間,身着虞姬的正紅色戲服站在舞臺中央,恰到好處的微笑,眼裏含着熱淚,長長舒了一口氣。

當聽到自己是冠軍歸屬者時,她鞠躬致謝,清冷自持的神態盡顯大家風範。

花瓶,曾是韓雪身上無奈又頑固的標籤,如今她終於可以親手將它狠狠撕掉,正如她自己所說:

“我終於可以拍着胸脯說,我是能夠站在舞臺上的好演員了。”

有些人,一出生就身在羅馬,註定不凡。

1983年1月11日,那年蘇州的冬天分外寒冷,因出生時大雪紛飛,故取名爲“雪”。

這是一個軍人家庭,爺爺是解放軍副軍長,一生南征北戰,母親是軍醫,父親是機電工程師。四歲那年,她就坐着私人飛機看過世界。

優渥生活的另一面是嚴苛的家教。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的韓雪,長輩對她說得最多的兩個字,便是“規矩”。

按點睡覺、按量吃飯,不可有任何偏差。

父母嚴格的家教讓韓雪自小懂得了自律,也不免讓那顆對外面世界充滿好奇的心受到了桎梏。

她坦言18歲時最想要的就是自由。

追求自由是從逃離開始的,2000年,尚在念高三的她偶然參加了“嘉禾世紀之星”的影視新人選拔大賽,卻意外獲得了冠軍。

隨後毫無表演經驗的她與郭富城、張柏芝合作出演了電影《浪漫櫻花》,這次無意的演出,卻讓她從此與表演結下了不解之緣。

同年,韓雪以文化課第一名的成績被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錄取。

明明可以靠背景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

正式踏進演藝圈前夕,爺爺給韓雪寫了三句話:紛紛萬事,直道而行;做好人,演好戲;三分天賦可問津,七分勤奮入桃園。

這三句話,足足影響了她的一生。

她終於得以窺見更廣闊的世界,而這一切纔剛剛開始。

出道前七年,她作爲新人的選擇權微乎甚微。那時,簽約公司索尼爲她打造的形象是“玉女”,接拍何種類型影片、發行什麼風格唱片,全由經紀公司拍板。

唱着歲月靜好的流行音樂,演着不痛不癢的“苦情戲”,《錯愛一生》播出後的兩三年,幾乎所有“玉女形象”的角色都送上門來。

那一刻,韓雪只剩心慌,未來似乎一眼便可望到頭,可從小看過大千世界,精神豐富的她,怎會被輕易擊敗。

“樂天知命”是對她30歲前狀態的最好註解。

2008年,與索尼的七年合約到期,她毅然決然離開這個禁錮之地,打破“花瓶”標籤。

在姑蘇文化的浸染下,她既有着江南女子的靈動秀美,又因爲出生于軍人之家而多了一份果敢與幹練。

韓雪開始找回自己。

從小她就是個有主見的姑娘,擁有獨立的人格,用爺爺的話說就是“這孩子腦有反骨”。

命運也在此刻悄然聲息地發生了轉變,她演的電視劇《北平往事》在央視收視率不錯,因此收到了春晚小品的邀約。

她跟句號、周煒搭檔演《街邊衛士》,那是她從未嘗試過的表演形式。沒上過舞臺的韓雪有點放不開,她內心很慌張。

最終,《街頭衛士》獲得央視春晚“最喜愛的春晚節目”語言類節目三等獎。

這次經歷讓韓雪重新認識自己:

“我覺得它把我身上作爲演員所有的偶像包袱和顧慮全都打碎了,我還有什麼不能演,突然就覺得自己豁然開朗了。”

在舞臺上,她會被自己某個瞬間驚訝到,原來表演是如此充滿魅力。

她將自己完全放置於情境裏,燃燒情緒,只爲換來一次次真實的表演。

可儘管如此,韓雪的演藝生涯,始終不溫不火,但她表示無所謂。

這些年來,韓雪一直有着“三不”原則:不拍吻戲;不把自己當圈內人;不和圈內人談戀愛。

當衆多女星忙着利用大好時光嫁入豪門時,她卻從未身陷焦慮,反而用空閒的時間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

曾經有一段採訪,主持人問到有關三十歲女人的“中年危機”的問題,韓雪這樣回答:

“我的危機感不來自於表演本身,我的危機感來自於學習的時間不夠。”

看似順風順水的背後,藏着的是她對人生精準的規劃。

不論拍戲與否,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起牀、3分鐘洗漱、5分鐘上妝。

她和奚夢瑤、謝依霖參加真人秀《女人有話說》,枕邊放的是全英文原版小說《演員的力量》。

在專業模特奚夢瑤面前,韓雪的身材依舊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在減肥和塑形這方面,她一貫有着自己的行爲準則。

“我已經堅持十年不吃午飯、晚上6點後不再進食。我不餓的情況下,絕對不會因爲嘴饞去吃東西。你需要的能量,永遠沒有你們感覺到的那麼多。”

哲學家康德說:“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

演戲,從來不是韓雪人生的全部。

她抓住所有碎片化時間充實自己。每天起牀後,邊準備早餐,邊給私人英語老師打電話練習口語。

印小天曾經在節目上說過:“別人休息時都是打遊戲、刷手機,只有韓雪一個人坐在那兒戴着耳機聽英語。”

上天從不會辜負默不作聲努力的人。

2016年底,她登上TED全程脫稿進行英文演講,自信萬分侃侃而談,令人歎爲觀止。

作爲一個女生,韓雪對包包、化妝品並不熱衷,而是鍾愛一切和邏輯思維、程序代碼、科技有關的事物。

比如研究數碼產品,不會只看參數和設計,而是把產品拆解再安裝。以至於可以分分鐘把手機拆了再裝回去。

日常是給自己修手機,上科技類的節目也能出口成章,問出專業性的問題。閒暇時研究機器人,陪伴家人。

堅決不炒作的韓雪,在衆聲喧譁的娛樂圈中,多半是沉寂的。

與其說是沉寂,不如說是厚積薄發。

直到2018年,她登上《聲臨其境》的舞臺,可以一人分飾兩個角色爲《海綿寶寶》配音,全英文發音老練地道;

一人分飾八角配音《頭腦特工隊》,語言節奏拿捏精準,情緒控制極其到位,唯妙唯俏的聲音令人歎爲觀止。

在《我就是演員》的舞臺上,她是“商女亦知亡國恨”的玉墨,風情萬種卻性情剛烈,身着一襲墨綠色旗袍,剪去長髮後用吳儂細語唱出《秦淮景》時,彷彿那一刻她確確實實就是那個秦淮女人。

無論是不動聲色地落淚,還是絕處逢生的堅韌,她對角色的闡釋,彷彿計算機程序一樣,精準到難以置信。

她憑藉教科書般的演技,讓一度認爲她是花瓶的人無地自容。

每一份看得見的優秀,背後都是從不間斷的努力。

那些年,讀過的書,走過的路,讓韓雪深知自己是誰,知道世界之大,處於什麼階段,應該如何選擇人生。

“一旦你做了人生中的某個選擇之後,你就要全力以赴地爲了這個選擇去拼搏,而不是躺倒不幹,必須自負其責。”

一個女人倘若只有皮囊眉眼之美,卻沒有人格和智慧支撐,那麼再美的容顏在歲月的摧毀下,也會逐漸崩塌。

在變化莫測的娛樂圈,她從不博人眼球,不製造流量曝光,唯獨在意自己的內心感受。

韓雪的世界沒有因爲年齡漸長而窄小,反而更自由,更遼闊。

“對於女生來講,我覺得我不可能比二十歲更年輕漂亮,隨着年齡慢慢增長,我覺得只有終身學習,纔會讓一個女生變得更加睿智,富有魅力。”

出道19年,她始終與紛繁複雜的娛樂圈保持着某種疏離,圈內朋友不多,聲色犬馬的生活從來不是她所追求的

有一次工作完,好客又廣結好友的何炅邀約韓雪一起去吃飯。沒想到韓雪想都沒想就果斷拒絕:“我去不了,我要回家寫作業。”

這不是推辭的藉口,而是事實。

現在的韓雪,依舊保持着每天2-3個小時的英語學習。

即使在工作量極大的劇組,她依舊保持着這個習慣。同組的演員說,是第一次見到在劇組做英語作業的人。

對此,她說:“因爲有太多有意義的事情急切地想去完成,所以不想把時間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她鮮少有聚會,從沒因爲任何一個角色跟製片人吃過飯。

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個沒什麼人跟我玩的獨身者,我是一個特別固執的人,很少會受到環境和他人的影響。”

不只是推掉飯局,她還堅決刪掉手機遊戲,學習的時候,絕對遠離微博、朋友圈這些虛擬社交。

與其無用的社交,不如高貴的獨處。任何圈子,都無法給你的人生制定潛規則。

韓雪身上的秩序感並不是冷淡,而是歷經世事,見慣潮起潮落後自生的波瀾不驚。

楊絳先生曾說:“人就是要活出自己的樣子,能夠愛自己所愛,恨自己所恨,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決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在魚龍混雜的娛樂圈,她太清楚該如何潔身自好,也深知什麼纔是自己一直追求的,包括未來的伴侶。

那是在一次綜藝節目裏,聊到擇偶觀時,韓雪說:

“我喜歡看過世界的男生,不喜歡對世界還蠢蠢欲動的男生。”

有些人不理解,韓雪進一步解釋:“只有讀懂過生活,看過世界,你纔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東西。”

蘇芩補充:“這就是見過世界的女人的擇偶標準。”

當被問及如何尋找安全感時,她淡定自若地回答道:

“我覺得我自己能給自己安全感,我不會把我自己的高興或不高興、幸福不幸福建立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與其說她自身修養高,倒不如說在面對非黑即白的世界時,她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條。

有人說:“既然你這麼多信條,就不要進娛樂圈啊。”

韓雪輕輕地笑了笑,她不在意,只是擡頭目視着她眼前那更廣闊的世界。

居里夫人說過這樣一段話:

“17歲時你不漂亮,可以怪罪於母親沒有遺傳好的容貌;但是30歲了依然不漂亮,就只能責怪自己,因爲在那麼漫長的日子裏,你沒有往生命裏注入新的東西。”

出道近20年以來, 韓雪始終堅持既定的處世哲學,在芳華歲月中,不緊不慢地做着自己,她的生命早已擺脫“花瓶”。

平和的嘴角,從容的眼神,這張臉上只寫了四個字:寵辱不驚。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她太清楚自己的路該如何走下去。

她的恬然與堅韌,就像一株風中的蘆葦,彷彿隨時都會折斷,卻永遠不會。

韓雪用自己36年的人生告訴我們:

“一個人的結局,絕不是出生就被寫好的。”

她終究結束了自己的玉女時代,迴歸本真,成爲真正意義上的韓雪。

部分資料來源:

《中國新聞週刊》:韓雪:人生的風浪,12歲就全見過了

《人物》:韓雪 突然變成實力派

《南方人物週刊》:韓雪 終結玉女時代

《簡書》:韓雪這樣的女人,太可怕了!

《可凡傾聽》:韓雪專訪

圖片來源:網絡、人物

—The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