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利器:遷移

遷移,是認知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把一個情景中學到的東西遷移到新情景的能力,對於熱愛學習的人羣,遷移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可以稱爲學習利器。

本篇文章將通過認知心理學的的一個精典案例和採銅圖書《精進》中的一個案例進行闡述。

1認知心理學案例

在認知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遷移案例,原例是這樣的。

將軍希望佔領一個位於鄉村中部的要塞,要塞有多條向外延伸的道路,但是所有的道路都埋上了地雷,只有小分隊可安全通過這些道路,如果是大隊人馬通過時,就會引爆地雷。因此大規模的直接攻擊是不可能的。將軍的解決方法是把他的軍隊分成多個小分隊,讓每個小分隊走一條路,最後各個小分隊同時在要塞會師。

需要解決的案例是:

你是一名醫生,面對一位胃部患惡性腫瘤的病人。病人不能動手術,除非腫瘤被摧毀,否則病人會死去。有一種射線可用來摧毀腫瘤,如果所有的這些射線一起照射腫瘤,且密度足夠高的話,腫瘤是可以被摧毀的,但周圍的組織也會受到損害。低密度射線對健康組織無害,但它們也不會對腫瘤造成影響。問題是,採用哪一種步驟來摧毀腫瘤,同時又避免傷及健康組織呢?

因爲有上面的案例作爲參照,所以大部分人都可以找到答案,就是用小劑量的射線從各個方向對腫瘤進行照射,使總量達到需要的強度,從而摧毀腫瘤,同時也不傷害肌體,就象將軍把大隊人馬拆分成小分隊一樣。

這兩個案例中的遷移部分就是:軍隊分爲小的單位和使用小劑量的射線集中到同一腫瘤上的相似性。在學習中,進行遷移是有規則可尋的,主要有下面幾種方法:

1.歸納法:解決具體案例,然後收集其他相似案例,目的是爲了抽象出能幫助我們進行彈性遷移的一般性原理。

2.條件假設法: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然後加入到“如果,怎麼辦”類問題解決中來,或者問自己“如果改變問題的這一部分,怎麼辦”。

3.批量思考法:嘗試思考不僅能解決單一問題,而且能解決整個相關類羣問題的方法。

4.情景聯想法:多情景的遷移思考,將結構近似,但情景不同的一般性原理抽離出來對照。

下面通過一個跟如何成長相關的案例來具體解釋一下。

2採銅《精進》中的學習原理

在如何成長方面,採銅老師的圖書《精進》中提到了一個法則,其中用到了一個概念,就是:半衰期。

其實半衰期是物理學的中的一個概念。原始的定義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通過遷移,採銅老師把半衰期用到了學習和成長上。

就是:當我們評價一個事情值不值得去做、應該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時候,可以從兩個不同的維度來看,一是該事件將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大小(認知、情感、物質、身體方面的收益皆可計入),即“收益值”;二是該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稱爲“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地較長。

這兩個維度正交以後就形成了一個四象限圖。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進這個圖裏面。下面是一些案例: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陪伴孩子一些玩耍、看一本有思想且有意思的圖書、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旅行、寫出了一篇滿意的文章。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看一晚上綜藝節目,買一件衣服、玩一下午遊戲、吃一頓大餐。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記10個單詞、讀懂經典著作的一個章節、多重複一次技能練習、認真地回覆一封友人的郵件;收集一個有可能會用到的素材。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參與一次網絡事件、漫無目的地網上閒逛、刷一下午休閒類的微信朋友圈。

同樣是如何學習,如何成長,其實如果用通俗的說法來解釋,也可以把事件分爲有用的和沒有的、有意思的沒意思的。有用的可以對應長半衰期事件,沒用的可以對應短半衰期事件,有意思的可以對應高收益值的,沒意思的可以對應低收益值的。

如果想成長,當然要做有用的事情,可是很多有用的事情,其實是沒有意思的,其實就就是是低收益值的,效果很難立刻產生,需要不斷的持續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對於一般人來說,讀一小時書當然不如看一小時綜藝節目有意思,但是綜藝節目就是當時覺得有意思,其實對成長並沒有什麼用,如果想進步,想成長,就需要多做有用的事情,也就是長半衰期事件。

3結語

遷移的基本原理其實可以用在很多地方,讀的書多了,就會有一種感覺,不同作者的理論,在很多時候,其基本含義好象都有一些關聯,可以殊途同歸,我們的知識體系就如同長在自己心中的一顆不斷生枝長葉的樹,又如同一張隨時變大變複雜的網,不同知識的遷移,也就是讓樹更加枝繁葉茂的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