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的人生,就是做一個“無用”的人

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會拼命工作,卻不會享受這個世界真正美好的東西。但其實,那些不一定有助於你成功,卻讓你覺得很有趣,很快樂的事情,看似無用,最終潤雨細無聲的化成養分在某個時段爲你輸送供給,甚至帶來人生新思路和轉機。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鬆,曾經在廈門大學的一場演講上倡議大家都多去做一點看似“無用”的事。他說,中國人從來不做無用的事,我們講究“直達”。工作、生活都是功利的直達目標,過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是啊,自從有了智能手機後,不要說閒逛,我們連無聊的機會都消失了。一閒下來,就拿起手機,看個微信刷個微博,胡亂搜索點兒什麼。手機不僅阻止了無聊,也阻止了無聊所能夠帶來的好處。

“無聊”也是能帶來好處的,也許很多人無法理解這一點。蔡康永說臺灣的爸媽是很奇怪的,總是喜歡問“這有什麼用?”

“我想學舞臺劇。”“這有什麼用?”
“我正在讀《追憶似水年華》。”“這有什麼用?”
“我會彈巴哈了。”“這有什麼用?”
“我會辨認楝樹了。”“這有什麼用?”

但慶幸的是,他的爸媽從來不問他“有什麼用?”

“漂不漂亮?”“喜不喜歡?”“好不好吃?”這些纔是整天會被問到的問題。但在他看來,人生不是拿來用的。而是拿來享受的。

愛情、光榮、正義、尊嚴、文明,這些一再在灰黯時刻拯救他、安慰他的力量,對很多人來講“沒有用”,對他來說,卻是人生的珍寶,經得起反覆追求。從很小的時候起,大人就教育我們,長大後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玩物一定會喪志,等等諸如此類的警世名言總是迴盪在耳邊。我們急着教會小孩怎麼去變成一個能幹又厲害的大人,卻很少有人去教他們怎麼做一些無用的事,更別說做一個“無用”的人了。那麼,從小就學着做一個有用的人的我們,長大後怎麼樣了呢?身邊總會有一些朋友來和我訴苦,他們訴苦的中心點大概圍繞着工作太無聊了,每天在家與公司間重複兩點一線的工作生活、彷彿這樣的日子還要再繼續個三五十年,想着就沒勁。我問朋友,爲什麼呢?除了暫時沒有對象,其它不都還挺順利的嗎?工作相對比較自由,同事都很好相處,薪資能在養活自己之外有一些結餘,彷彿沒什麼讓人抑鬱的理由啊。朋友說,就是突然不知道活着有什麼意思。每天這樣上班加班下班,回家就吃飯玩手機睡覺,沒什麼追求,也懶得改變,但是心裏又很不得勁,覺得這樣的生活狀態是不好的。其實我很無力,不知道怎麼改變。聽着的確也讓人揪心,如一潭死水的生活,有時候真的會讓人絕望,20多歲的人就過着彷彿七八十歲的暮氣沉沉的生活,一眼都能望到頭的日子毫無漣漪。

其實人一輩子哪怕三分之一花在無用的事情上,其心靈和精神就會豐富,幸福指數會大大提高。如果百分百都花在有用上,最後就會像我那個朋友一樣變得很焦躁,以至於最後可能還會得心理疾病。人生應該多做一些無用的事情,比如聽音樂會、閱讀、插花、畫畫、書法,這都是看起來沒有什麼用的東西。看Discovery、國家地理、BBC的紀錄片多了後,會發現很大一撥不幹“正事”的人。他們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都和某個動物呆一起、照顧保護他們,沒有收入甚至有時候可能還得自己掏錢。但是看他們臉上燦爛的笑容,你就知道他們有多麼開心幸福。

這類人在國內大部分家長看來,大概就屬於那種一事無成玩物喪志的異類吧。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說:“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茶,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我們大多數人都只會拼命工作,卻不會享受這個世界真正美好的東西。

那些不一定有助於你成功,卻讓你覺得很有趣,很快樂的事情,看似無用,最終潤雨細無聲的化成養分在某個時段爲你輸送供給,甚至帶來人生新思路和轉機。金錢不過是追求“更大更好的世界”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積極的生活觀,應當是不吝惜力氣去工作,去賺錢,也要不吝惜時間去享受,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個人只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

世俗的“無用”對渴望自由的靈魂來說卻是金錢換不來的“有趣”,人生如果只做有用的事情 那該多麼無趣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