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漂流記 -《阿貝的荒島》

熟悉《驢小弟變石頭》、《老鼠牙醫》等童書的同學,也許看封面圖就有熟悉的感覺。沒錯,這是威廉·史塔克寫的兒童小說,插圖也是他親手繪製的。


                                                            隨記與感想

《阿貝的荒島》,我是16年研讀“威廉·史塔克”作品時買的,最近又重讀了一次。

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老鼠阿貝在突如其來的暴風雨中,因爲去撿被風吹走的妻子的沙巾,不幸隨水流飄下一個瀑布,最後到了一座荒島上。

憑着對新婚妻子和家人的牽掛,阿貝靠信念和意志在荒島上勇敢的生存了下來。同時,在獨處的空閒時光中,他開始思索自己的人生,並發現了自己對雕塑的熱愛,從而找到理想的職業。


看完之後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書裏的描寫太真實了,彷彿就是某個人的經歷,要麼是史塔克的,要麼是他的某個家人或朋友的。

不過搜尋記憶,好像沒這個印象。於是網上搜索一番,發現他的最後一任妻子珍妮·多頓(Jeanne Doron)是雕塑家和作家,從年份上推算,阿貝寫於和珍妮結婚之後,難道他寫的是珍妮?


後來在阿甲老師編譯的一篇文章裏找到了答案:

史塔克從事童書創作以前,已經是《紐約客》雜誌的一位知名漫畫家。早年,當他還是一位自由畫家時,他從廣告創作中獲得了豐厚的收入,但他非常討厭廣告。到了40年代,史塔克找到了另一個更合自己脾氣的施展才華的行當,他開始用木頭做雕像。他的雕刻作品收藏於紐約海德公園的羅斯福故居,還有新英格蘭的幾家博物館……


看來這真的是一部傳記性質的作品。

當然,並不一定是漂流荒島的經歷,也許是隱喻。


有評論說這本書是“動物版的《魯濱遜漂流記》”。前面的部分,我感覺挺像的,一直到他開始做塑像……

流落荒島的艱難,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難排解的是孤獨。

阿貝想了種種辦法自救,想要離開這座荒島,從造船、改造小船,到修橋、鋪石路……

有成就感爆棚的時刻,更有自我懷疑:被放逐到這無人的荒島,真的只是場意外嗎?莫非流放是有緣由的?或者是上天在考驗他?妻子還在愛着自己嗎?那些想念中的親人真的還存在嗎?……


是大自然給了他藝術創造的激情和靈感:

長時間棲身於這最純粹的自然中,阿貝漸漸地意識到,在這片表面的靜謐中掩藏着無數悄無聲息的變化。植物在生長繁衍,結出累累碩果;枝椏茂密,花蕾綻放;雲朵撒着歡兒在天空中變幻出無窮的形狀和色彩。阿貝內心充滿了激情,也想加入大自然創造和變化的遊戲。


之前,他曾用紅色的粘土做過一些生活上用的碗碟和罐子,現在他決定去創造一樣真正屬於他自己的、美麗的東西。於是他開始做日夜思念的妻子阿曼達的塑像。


剛開始,他根據直覺的指引,按1:1的形式做阿曼達的雕像。完成後,這座雕像不怎麼像她,但它明顯是一隻雌性老鼠。他對自己的手藝暗暗感到驚奇。無論美醜,她畢竟是個塑像,是個藝術品!他不停的修改,直到雕琢出一個惟妙惟肖的妻子。它看上去如此逼真,他都想去擁抱它了。

接下去他又做了母親的塑像和兄弟姐妹們的塑像,8個月之後,第二年的5月,阿貝給他的新朋友青蛙呱爾做的塑像,已經是非常棒的藝術品了,呱爾感嘆到:我敢打賭,有一天它一定會擺在博物館讓大家參觀的。

所以說,除了曲折生動的歷險情節,這個故事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主題:自我發現、重新認識自我。阿貝在無聊的閒暇時光裏,面對內心,重新認識自己,從而找到了生活的意義。

我發現,阿貝之所以能在荒島上順利生存下來,還要歸功於他淵博的博物知識。

在第一次逃離荒島計劃失敗後,阿貝摘了些蘑菇放進嘴裏,沉思着往櫻桃樺樹走去。

他之前在家讀索略斯的《植物學》時,研究過菌類植物,所以知道哪種蘑菇可以吃。

還好,“島上盛產可以吃的植物,其中有許多植物他曾在《大百科全書》的圖鑑上見過。”

……


看來,多讀書、多瞭解大自然是多麼重要啊!哈哈


                                                 關於版本、適讀年齡等


1. 適合多大的孩子讀?

這是一個以小動物爲主角的故事,沒有特定的年齡限制。

如果想讓孩子自己讀,在孩子能看字書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如果有耐心給孩子讀長篇,5、6歲聽也是合適的。


2. 關於版本

現在市面上有兩個版本,我買的這本《阿貝的荒島》是“不老泉文庫”裏的,另外一個版本書名是《老鼠阿貝漂流記》,如下圖。

不過這兩個版本都是麥克米倫世紀出品的,譯者也一樣。

新蕾出版社早期也出過兩個版本,“國際大獎小說”系列裏的:

一個是注音版,一個是和《真正的賊》在一起的版本。那時候,Steig還被翻譯爲“史代格”。


3. 史塔克還有什麼童書作品?

1968 年,威廉·史塔克(William Steig)應朋友之邀以61歲的高齡進入童書界,到2003年去世之前的35年間,共出版32本圖畫書和3部兒童小說,並獲得好多重量級的獎項:

第三部童書作品《驢小弟變石頭》就獲得了1970年的凱迪克金獎,《會說話的骨頭》獲得1977 年凱迪克銀獎。小說《阿貝的荒島》和圖畫書《老鼠牙醫生》分別獲1977 年和1983 年紐伯瑞銀獎。1990 年創作的《怪物史萊克》獲得了1991年荷蘭銀畫筆獎並被拍成了動畫電影。他本人在1982 年和1988 年分別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畫家獎和作家獎的提名。


關於他的作品,我以前整理過一個列表:

名家|威廉·史塔克 William Steig


我在16年研讀會之後還寫過一篇記錄及延伸:

史塔克創作多產原因之猜想


                                                       ---我是Flag的分界線---

3月下旬,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

微信公衆號每週更新兩篇文章

希望自己能堅持下去,保持Flag不倒:)


最近寫的閱讀隨記:

《哈利·波特》7冊

《納尼亞傳奇》7冊 

再讀《綠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