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繁華,終是空

讀完金庸的《天龍八部》,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一部趣味性極濃的武俠小說,更是一部滲透着佛教主題思想的哲學小說。

段譽作爲大理國皇家後裔,權傾一方,富甲天下。段家絕學六脈神劍、一陽指名揚天下。他卻以一個身無武藝的窮秀才的身份獨自一人行走於江湖。他是淡泊的,他不想學武藝,也不想權傾一方,富甲天下。他只願逍遙自在,平淡無爭地過自己無憂無慮的日子。卻在無意中,得百毒不侵之身,學會蓋世神功凌波微步。引得鍾靈和木婉清的愛慕。後來,他深深執念於對王語嫣的愛戀而不可自拔。最終以真心換取了王語嫣的真心,但兩人卻沒有圓滿。王語嫣和阿碧回到了發瘋的慕容復身邊,照顧他。這似乎與常理相悖。這也是金庸先生佛學思想的一個重要體現:放下執念,一切即空。段譽在與王語嫣分別後回到大理做了皇帝。四十年後,辭去帝位,皈依佛門。權傾一方,富甲天下,不如靜心修行。

佛說,浮生若茶,甘苦一念。一憂一喜皆心火,一榮一枯皆眼塵。靜心看透炎涼事,千古不做夢裏人。

在《天龍八部》另一位人物蕭峯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俠者氣概,是忠潔,是義氣。用佛家的思想說,那是慈悲。他成長在大宋,卻是實實在在的契丹人。生世之迷使他苦不堪言,但最終卻能放下仇恨,是大大的慈悲。當契丹王讓他攻打大宋時,他卻拒絕了。兩國開戰,百姓無家可歸,生離死別,生靈塗炭。所以,他寧願自己死,也不願百姓死。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爲他人着想,那就是慈悲。蕭峯不但有勇有謀,有忠有義,還有大慈悲。即使他個人的幸福到頭到終是一場空,他的精神氣節卻是與天同壽。

《天龍八部》中,虛竹獲得完美的結局,關鍵就是“放下”兩個字!曾幾何時,虛竹的執念比誰都強,他曾經爲了少林的武功和戒律,誓死不像天山童姥屈服。但是最終虛竹和夢姑的一段經歷過後,使他徹底放下了。放下對少林武功,少林戒律,少林弟子的執念。放下即自在,他可以隨心所欲地修煉逍遙派的武學,與兄弟喝酒吃肉,享受愛情的甜蜜。

放下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學會放下,纔會有所收穫。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纔會真正懂得放下使你心底坦然而收穫美麗。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順其自然,豁達明澈。若歲月靜好,那就頤養身心;若時光陰暗,那就多些歷練。生命中最困惑的,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沒有放下,怎能擁有;不守寂寞,豈見繁華。曾經再美,不過一紙空談;人世繁華,終是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