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之旅(C/C++):26. 刪除排序數組中的重複項

PS:不明之處,請君留言,以期共同進步!

題目描述:

給定一個排序數組,你需要在原地刪除重複出現的元素,使得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返回移除後數組的新長度。
不要使用額外的數組空間,你必須在原地修改輸入數組並在使用 O(1) 額外空間的條件下完成。

示例 1:

給定數組 nums = [1,1,2],
函數應該返回新的長度 2, 並且原數組 nums 的前兩個元素被修改爲 1, 2。
你不需要考慮數組中超出新長度後面的元素。

示例 2:

給定 nums = [0,0,1,1,1,2,2,3,3,4],
函數應該返回新的長度 5, 並且原數組 nums 的前五個元素被修改爲 0, 1, 2, 3, 4。
你不需要考慮數組中超出新長度後面的元素。

說明:

爲什麼返回數值是整數,但輸出的答案是數組呢?
請注意,輸入數組是以“引用”方式傳遞的,這意味着在函數裏修改輸入數組對於調用者是可見的。
你可以想象內部操作如下:
// nums 是以“引用”方式傳遞的。也就是說,不對實參做任何拷貝
int len = removeDuplicates(nums);

// 在函數裏修改輸入數組對於調用者是可見的。
// 根據你的函數返回的長度, 它會打印出數組中該長度範圍內的所有元素。
for (int i = 0; i < len; i++) {
print(nums[i]);
}

代碼實現:

//第一種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int numsSize) 
{
    for(int i = 0; i < numsSize - 1; ++i)
    {
        if(nums[i] == nums[i+1])
        {
            for(int j = i; j < numsSize - 1; ++j)
            {
                nums[j] = nums[j + 1];
            }
            numsSize -= 1;
            i--;
        }
    }
    return numsSize;
}

//說明:
//這是最一般的做法,外層循環用於遍歷數組以判斷相鄰兩個元素是否相同,
//內層循環用於遍歷“後續元素”從而把它們依次往前移動一個位置,爲了應
//對多個相鄰元素都相同的情況,在進行完內循環之後要進行【i–】的操作,
//從而抵消外循環中【i++】的操作。

//第二種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int numsSize) 
{
    int i = 0, tail = 0;
    if(0 == numsSize)
        return 0;
    for(; i < numsSize - 1; i++)
        if(nums[i] != nums[i + 1])
            nums[tail++] = nums[i];//等價於nums[tail] = nums[i];tail++;
    nums[tail] = nums[i];//前面一定要進行numsSize是否爲0的判斷,否則當numsSize爲0時會產生緩衝區溢出的錯誤
    return tail + 1;
}

//說明:
//tail指向新數組的尾部位置,虛位以待那個“不同的數”的到來。
//i用於遍歷數組,以判斷相鄰兩數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就把i指
//向的數保存到tail指向的位置;如果相同,則什麼都不做,i繼
//續往後走,直到遇見兩個不同的數,此前i已經遇到若干個相同的
//數了,現在要把i指向的、同時也是這若干個相同的數中最後一個
//數保存到tail指向的位置。然後i繼續往後走並繼續進行以上的判
//斷和操作,當i走到整個數組的末尾時,它就走到盡頭了,此時要
//把它指向的數保存到tail指向的位置。

//第三種(1)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int numsSize) 
{
    int i = 1, tail = 0, same = 0;
    while(i < numsSize)
    {
        if(nums[tail] != nums[i])
            nums[++tail] = nums[i];
        else
            ++same;
        ++i;
    }
    return numsSize - same;
}
//第三種(2)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int numsSize) 
{
    int i = 1, tail = 0;
    if(0 == numsSize) 
        return 0;
    for(; i < numsSize; ++i)
        if(nums[tail] != nums[i])
            nums[++tail] = nums[i];
    return tail + 1;
}

//說明:tail指向新數組的尾部,當nums數組不爲空時,它的第一個元素肯定要加
//入新數組的,所以i從下標1開始往後走,當它遇到一個與tail指向的元素不同的數
//時,就先讓tail往後走一步,並且把那個數保存到tail現在指向的新位置,當它碰到
//一個與tail指向的元素相同的數時,就什麼也不做,接着往後找,直到走到nums數
//組的盡頭。
//以上兩種寫法,一種要判斷numsSize是否爲0,一種不需要判斷,是因爲最後返回
//值的寫法不同。

class Solution {
public:
    int removeDuplicates(vector<int>& nums) 
    {
        int i = 1, tail =0;
        if(nums.empty()) 
            return 0;
        for(; i < nums.size(); ++i)
            if(nums[tail] != nums[i])
                nums[++tail] = nums[i];
        return tail + 1;
    }
};

//說明:
//本來想用迭代器,但是發現用了比不用還麻煩,於是放棄了,
//將前面的C語言程序稍稍改寫一下就行了。

總結:

在三種解題思路中,我最喜歡第三種思路,不僅很簡單,而且時間複雜度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