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魚時光


近日裏,閒的無與倫比,一日三餐加午睡,賞花養魚加泡茶。我在開始反思:是人到中年,油膩了?還是前些年忙慣了,現在反而不習慣了?看到朋友圈裏友人們還在每天樂此不疲的打卡,鼓勁兒,拼命,掙錢,旅遊,逍遙,每個人都在精彩的進行着自己的生活,我卻懶得連朋友圈都不發了,我是提前步入老年生活了嗎?

這還真是個很尷尬的年紀,談老太早,談小又太老。

前幾日和一夥兒小姐妹打的火熱,看着她們正值青春少女的年紀,每天過得嘻嘻哈哈,沒心沒肺,快樂至上,足以觸動我這顆年近四十的中年婦女的心。都說在KTV裏唱歌最能顯出年齡,不管你的外表多麼青春,你一張嘴便透露出來了。你唱《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她唱《童話鎮》;你唱《濤聲依舊》,她唱《嘴巴嘟嘟》,可以說中間跨了一個銀河系的距離,她還會不時嘲笑你說:“年輕就是最大的優勢呵!姐姐~~嘻嘻”。然後開始搔首弄姿。唉,隨你怎麼說吧,跟你們在一起,我也可以變得更青春了呵!

出生於八十年代的我們,也曾貧窮過,也曾奮鬥過,也曾努力過,也曾彷徨過。生活給予了我們太多美麗的顏色,要麼熱情似火,要麼冰冷如霜,要麼淡雅如蘭,要麼燦爛如光。有人說80後的一代是最能吃苦的一代,我深表贊同。

我們出生於改革開放初期,雖然當時物質相對匱乏,卻也可以吃上白麪饃,不至於捱餓了。後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普及,從沿海到內陸,大批人開始下海經商,從廣深一帶倒騰貨物到內地,那時候這叫倒兒爺,可就是這些倒兒爺成了最先富起來的一批人,也間接促進了個體工商業的快速發展。於是萬元戶成了當時農村富裕的代名詞,後來大哥大,BB機兒,大頭皮鞋,墨鏡,再到後來的電視機,錄音機,卡拉OK,漸漸的這些被稱爲舶來品的東西快速進入到千家萬戶。記得大姐夫當時也是在縣城開門市賣家電,於是我家在村裏有了第一臺電視機。

電視搬回來那天,正好是熱天,父親把窗戶打開,把電視搬到窗臺上,屏幕對着外面,接上天線,屏幕出人了,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來看熱鬧。我記得那時一臺只有十四寸的黑白電視,當時播的最火的便是80版的《西遊記》,還有《聊齋志異》。一個只有現在筆記本大小的電視機當時確是個非常少見的新鮮事物,這也成爲了我們80後最獨特的回憶。

改革開放後的日子,真是過得越來越起勁兒,越來越興奮,我們跨進了新世紀,走進了新時代,老百姓的生活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了。電腦、QQ、互聯網,這是90年代的新事物,當時我們已經上中學了,進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每天唱着“十七歲那年的雨季”,看着《青春愛情故事》,讀着《射鵰英雄傳》,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遇到自己喜歡的男孩女孩,很少主動去表達,可是洋溢在臉上的是羞澀,是內斂,是含蓄。當時還不時興自由戀愛,在農村,早戀是要被父母老師輪番批評教育的:你們現在是學習的年紀,就應該好好學習,不要搞那麼多閒不要緊的,小孩子懂什麼?於是當時,早戀成了不正經的代名詞,於是,我們那一代是很少有人在中學有勇氣追求愛情的。

人生中有個過程就叫青春,就像一杯苦澀的咖啡,我們盼望着長大,盼望着,盼望着,我們真的長大了,沒有了孩子的純真,沒有了青春的羞澀,卻有了成年人的成熟。於是油膩的中年人就這樣煉成了,每天重複着一樣的方式,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地點,像極了我們上學時的生活,當時就想逃離這樣的生活,幻想着以後要過得有計劃,活得有滋味。誰知道在不知不覺中,多年後卻又回到了生活的原點,成就了現在閒魚般的時光。於是又開始盼望着,盼望着,在盼望中,我們開始走向老年,甚至走向生命的終結。

生命就是一個輪迴,兜兜轉轉,無數次出發,無數次到達。最終還是回到了最初的那般模樣,這也許纔是生命的該有的樣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