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後小腿腳後跟疼?骨科醫生告訴你:「跟腱炎」該如何防治

還記得08年劉翔傷退淚灑鳥巢的畫面麼?那應該是「跟腱炎」這個病,給國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

然而,並不只是職業運動員會有跟腱炎。喜歡體育運動的普通人,甚至不做運動的人也經常會受到“跟腱炎”病痛的折磨[1]。相關數據顯示:專業體育運動員的跟腱病終生發病率高達24%[2]。而我們這些休閒跑步的普通人中,跟腱炎佔到了全部跑步損傷的6%-17%[3]。


隨着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漸提高,跑步,如今已成爲越來越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跟腱炎”患者數量也隨之逐漸增加。這一點從我之前文章的評論區留言和後臺私信也能看到,很多人都在詢問諸如“腳後跟疼到底是什麼病”、“得了跟腱炎還能不能跑步”、“跟腱炎該如何治療、保養和預防”等等的問題。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跟腱炎」這個話題。



1、什麼是「跟腱炎」?

跟腱,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腳筋”、“大筋”。

如上圖所示,跟腱的一頭連接着小腿後方肌肉,另一頭連在腳後跟骨頭上。這樣,小腿肌肉一收縮,拉動跟腱,再帶動跟骨,就可以完成墊腳尖、加速跑和起跳等重要動作。


跟腱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我們奔跑跳躍的基礎,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武俠小說和黑幫電影裏,經常會說一個人的腳筋被挑斷,武功盡失,人就廢了。儘管有些誇張,但也從一方面反映出跟腱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是的,我們走路、跑步和跳躍都會使用到跟腱。如果使用的過度,甚至於暴力作用,就會讓跟腱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引起跟腱發炎,表現出小腿後方足跟上方的疼痛。這就是跟腱炎。



2、「跟腱炎」有哪些症狀表現?

主要表現爲:小腿後方、腳後跟上方疼痛。

較輕者會在早晨感覺到小腿後方僵硬痠痛,嚴重者局部還會表現出腫脹甚至發紅。

腳踩地、墊腳尖、跑步、跳躍等活動會誘發疼痛,或讓疼痛感加重,休息能明顯緩解。



3、哪些因素可能導致「跟腱炎」?


(1)長期反覆的運動鍛鍊

在長期反覆高頻的跑跳運動中,跟腱反覆受到牽拉刺激,局部細微的損傷炎症得不到有效的修復,累積時間久了,就會形成跟腱慢性的損傷和炎症。而後,偶爾的一次輕微損傷或者運動量增大,就成了壓壞跟腱的“最後一根稻草”


(2)突然增加的鍛鍊或運動量

長期反覆運動突然增加訓練量,或者平時不怎麼運動突然猛的運動一次,就比較容易讓跟腱遭受損傷,從而誘發跟腱炎的急性發作。尤其是在鍛鍊前和鍛鍊後沒有進行充分熱身拉伸活動時。


(3)穿不適合的鞋子進行鍛鍊

穿着不適合的,甚至已破損的鞋子進行運動跑跳,也是引起跟腱炎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當足跟骨後部存在關節炎或骨性增生時,不合適的鞋子會與本身病變共同作用,摩擦並損傷跟腱,誘發炎症。


(4)其他

除了以上一些常規因素外,專業的醫學研究也發現了“跟腱炎”的其他危險因素。

比如:寒冷天氣訓練就與跟腱炎的高發病率相關[4]。

再比如:先天性的足踝力線不良、跑步姿勢不正確)、雙腿不一樣長等,也和跟腱炎發作相關[5,6]。更甚者,年齡、男性、肥胖以及高血壓都可能是發生跟腱疾患的危險因素[7]。

一些特殊的藥物,比如名字叫“XX沙星”的氟喹諾酮類抗生素,也可能與跟腱炎甚至跟腱斷裂有相關性[8]。



4、「跟腱炎」怎麼治?

(1)急性發作

1)休息:也是最基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其間任何引起疼痛或者能讓疼痛加重的動作,都儘量要避免去做,以避免進一步的損傷或加重炎症反應。

2)冰敷:注意不是一直冰敷。一般是使用裝着“冰+水”的熟料袋冰敷,每次冰敷的時間爲15-20分鐘,1天可以冰敷4-6次。

3)外用或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儘管如今非甾體類抗炎藥已經較爲安全了,但畢竟仍有一些副作用,非專業人士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般情況下服用一週左右。具體藥物就不說了,避廣告之嫌。關於外用和口服的非甾體類抗炎藥,我之前的文章有詳細說明,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下方鏈接查看:

《「外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扶他林),到底有沒有用?有多大用?》

《這個藥,是骨科腰腿疼的常用藥,卻也是最容易被老百姓誤解的藥》

4)酌情選擇足跟墊、彈力繃帶、扎貼甚至支具等以支撐跟腱,控制炎症。

5)跟腱炎無論是急性發作,還是慢性持續,個人都不建議打封閉,因爲遠期可能增大跟腱斷裂風險。目前業內對急性跟腱炎打不打封閉都尚有爭議。


(2)慢性持續

慢性跟腱炎治療起來相對複雜。

1)接受專業的運動康復治療。

慢性跟腱炎的運動康復較爲專業,涉及到各類負荷抗阻運動、離心型運動等複雜專業康復鍛鍊,且有過程中有一定風險(如病情加重,甚至跟腱斷裂),不是我們可以自學的。所以這裏就不做科普介紹了。不要小看慢性跟腱炎,會對未來運動產生不少影響,所以運動康復這種重中之重,一定要交給專業人士。

2)急性疼痛緩解後,可以在無痛的前提下逐步恢復正常活動運動。但是活動前,一定要下功夫花時間充分熱身,活動後更要仔細拉伸。

3)如果經前期治療,疼痛症狀仍持續存在,如今一些新型的技術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酌情選用,比如:體外衝擊波、PRP注射、低能激光燈治療以及手術。



5、如何預防「跟腱炎」?


在知曉前文第3節中的危險因素後,我們就可以做出各種預防措施以預防或降低跟腱炎的發病率。比如:

(1)在鍛鍊前對肌肉進行充分的熱身和拉伸運動。

比如,如果我們準備跑較長距離,在正式跑之前可以先慢跑一段時間預熱,而後做一下專門的下肢熱身運動和拉伸。在正式開始跑步時,我們先從一般速度開始,隨後緩慢增加跑步速度。

(2)避免突然增加鍛鍊或活動。

當我們因爲受到各種刺激,比如被別人說胖而準備進行一項新的鍛鍊或活動時。我們需要循序漸進的緩慢開始。隨着時間推移,慢慢的進行強度更大的、持續時間更長的鍛鍊。

(3)避免在寒冷的戶外跑步或鍛鍊,穿適合自己的鞋子,避免在堅硬的路面上跑步。

(4)必須服用“XX沙星”這類氟喹諾酮類藥物的運動員,運動需有所小心。

對於需要使用氟喹諾酮類治療的運動員或活動量較大的患者,還是有必要採取預防措施以減少跟腱炎或跟腱斷裂風險的。比如:服藥期間適當減少訓練量及訓練強度。一般在氟喹諾酮類藥物治療完成2-4周後才恢復到高強度訓練或比賽。而對於服藥期間發生跟腱部位疼痛時,應予以警惕,及時到醫院檢查。

更多有趣有用有料的醫學科普知識,歡迎您繼續關注@骨科醫生路遙



參考文獻

1.Alfredson H, Lorentzon R. Chronic Achilles tendinosis: recommendations for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Sports Med 2000; 29:135.

2.Kujala UM, Sarna S, Kaprio J. Cumulative incidence of achilles tendon rupture and tendinopathy in male former elite athletes. Clin J Sport Med 2005; 15:133.

3.Fahlström M, Jonsson P, Lorentzon R, Alfredson H. Chronic Achilles tendon pain treated with eccentric calf-muscle training.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3; 11:327.

4.Milgrom C, Finestone A, Zin D, et al. Cold weather training: a risk factor for Achilles paratendinitis among recruits. Foot Ankle Int 2003; 24:398.

5.Järvinen TA, Kannus P, Paavola M, et al. Achilles tendon injuries. Curr Opin Rheumatol 2001; 13:150.

6.Leppilahti J, Korpelainen R, Karpakka J, et al. Ruptures of the Achilles tendon: relationship to inequality in length of legs and to patterns in the foot and ankle. Foot Ankle Int 1998; 19:683.

7.Holmes GB, Lin J. Etiolog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ymptomatic achilles tendinopathy. Foot Ankle Int 2006; 27:952.

8.van der Linden PD, van Puijenbroek EP, Feenstra J, et al. Tendon disorders attributed to fluoroquinolones: a study on 42 spontaneous reports in the period 1988 to 1998. Arthritis Rheum 2001; 45:235.


骨科醫生路遙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