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口頭禪,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怎麼這麼沒用?

你能幹啥呀?

你是笨蛋嗎?

你跟你爸一個德性!

你看看人家……

你是廢物嗎?

看你以後怎麼辦?

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要不是爲了你,我早就……

以上這些話,你熟悉嗎?是你的口頭禪?還是你從小聽到大的耳邊風。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言語,卻是最尖銳的刺,它可能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和你的人生。

1   

我的朋友蕊妮是一位年輕的媽媽,陽光、開朗、熱愛生活、事業有成、教子有方。她一直堅持對孩子進行放養式教育。她的兒子,今年9歲,非常獨立,從3歲開始,外出時自己收拾揹包;5歲時,去春遊,別家的孩子,都是父母幫着拿包,拿水,她要求兒子全部自己搞定;剛上小學,脫離了幼兒園保姆式教育的其他小朋友,上完廁所,褲子總是提得亂七八糟,而她家孩子,連揹帶褲這種對小朋友來說相對複雜的衣服,都能自己穿的整整齊齊。別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的時,她在雲淡風輕的敷面膜:陪啥呀,作業本來就是他自己的事。

每次朋友們聚會,吐槽孩子們的糟心事,她都是笑而不語,而我們也總開玩笑說:“你不僅活成了女人該有的樣子,還活成了家長該有的樣子。”可是,最近一次見她時,她卻皺着眉頭,一臉的憂心忡忡。

怎麼了這是?

兒子最近狀態不對。

你家孩子夠省心了,能有啥事。

唉!

她長嘆一口氣,跟我聊起了小朋友最近的苦惱,當然也是她的苦惱。她說,有天晚上,她兒子突然拱到她的懷裏,抽泣着問她:

“媽媽,我是個廢物嗎?”

兒子的話,讓她心裏一驚。她趕忙摟緊兒子:

“怎麼會呢,寶貝,你那麼棒!”

“可是,姥姥總說我是沒用的東西。”

他看着兒子委屈的小眼神,心裏很不是滋味。她當然清楚孩子姥姥的性格,嚴苛,強勢,凡事要求盡善盡美。有一點事達不到她的理想預期,她就會跟自己較勁,跟所有人較勁。

蕊妮說,自己就是這樣被母親教育大的,所以童年很不快樂。這也是她爲什麼,對兒子總是放養教育的原因。她希望兒子有個快樂、獨立、自主的童年,不要像她一樣,活得小心翼翼,過早的揹負不屬於一個孩子的謹慎和苛刻。她說,自己屬於開竅比較晚的小孩,高中以前,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所以,“沒用的東西”“就知道吃”“豬一樣的東西”……是她母親日常懟她的口頭禪。

誰也沒想到,這個“沒用的東西”灰頭土臉的長大後,人生居然開了掛,考上名牌大學,進入大型央企,工作五年後,辭職創業,人生一路走高。如今的她,已然是大家眼裏的人生贏家。可即便這樣,母親對她還是不滿意。

“你也不管管孩子”

“你也不管管那誰(蕊妮的先生)”

“花錢大手大腳,這點家底早晚被你們敗光”……

這是近幾年,母親的口頭禪。母親年齡大了,怎麼說她,她都還是願意把母親安頓在自己身邊頤養天年。可是,她沒想到乖巧懂事的兒子,居然也成了母親嘴裏“沒用的東西”,不都說隔輩親嗎?她挺想不通的。

那天,我們分開時,她說,得想辦法和母親溝通一下。雖然很難。可再難,也不能讓兒子重蹈自己的覆轍。

蕊妮算是幸運的,雖然母親的口頭禪,句句扎心,讓她的童年過得黯淡無光,但好歹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她活出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就像電視劇《都挺好》裏的蘇明玉,最終用自己的強大療愈了原生家庭的傷。

可不是每個人都像蕊妮、明玉這般幸運。

比如川子。

2   

40歲的川子,有着不錯的工作,屬於旱澇保收的那種。有房,有車,有存款,每年還有一次帶薪休假。家裏面,妻子賢惠,孩子乖巧,父母健康,家庭和睦。在朋友們眼裏,他們家是典型的妻賢子孝,家和萬事興。

可是他卻常常困頓在“自己的人生不夠成功”的迷局中。

有一次,我無意中說了一句:“你挺成功的,你擁有的,就是很多人努力的。”

他卻苦笑搖頭:“在我媽眼裏,我挺窩囊的。我表哥表姐,都是做生意的,我媽覺得那樣才叫成功。”他的表哥表姐?我想起來了。那個帶着大金鍊子的中年油膩男,他最近好像在鬧離婚,他是過錯方,可能要淨身出戶,那是他表哥;他表姐在外地做生意,一年回不來兩次,孩子在家跟爺爺奶奶,慣得不成樣子,她兩頭跑,焦頭爛額。這……典型的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他說,家庭的成功,也是一種成功。因爲川子骨子裏已經被他母親的口頭禪洗腦了“一個大男人,不想着多掙點錢,天天圍着老婆孩子轉,窩不窩囊”,這是他母親經年累月嘮叨他父親的開場白,等他成年以後,索性連他一起算上“你跟你爸一個德性”。所以,我們聊天時,川子的開場白經常是“我挺窩囊的”“我這輩子可能就這樣了”。

每每看着他緊鎖的眉頭,我總忍不住想:明明你就很成功,很幸福呀!

大概母親的話是枷鎖,困住了他的感知力吧?

3   

語言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用它去溫暖一個人時,它是三月春風,用它去傷害一個人時,它是最鋒利的刺刀。“口頭禪”明明可以可愛幽默,調劑生活,爲什麼要把它當成語言暴力的刀尖呢?

心理學家認爲模仿、暗示、同情是影響心理成長的本質源頭。特別是語言和行動帶來的暗示,經過日復一日的重複刻畫,就會對孩子的人格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我想,這大概就是蕊妮,在得知母親總說他的孩子是“沒用的東西”時恐慌的原因吧。當然,這更是川子不惑之年,依然困惑不已的直接原因。

小時候,我們或多或少都被那些口頭禪似的語言暴力傷害過,長大後也曾不經意間成爲施暴者。如今,爲人父母,我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一邊努力學習怎麼做合格的父母,一邊努力回想當自己還是孩子時,父母的樣子。我希望你在回憶從前時,想起更多的是自己作爲小孩的心理活動,而不僅僅是父母的威嚴。

這世界,唯有溫暖御風寒。願所有以愛爲名的口不擇言都從我們的生活中滾蛋。

鍾飛揚

2019.04.1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