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感《祈禱落幕時》

這是一篇完全帶有個人主觀感情的評論。

片子的末尾,當加賀恭一郎重新走過日本橋人形町,走訪每一家之前破過案子的店鋪時,讓我回想起的,是從新參者開始,到紅手指、麒麟之翼、沉睡的森林,直到這一部祈禱落幕時,一幕一幕重現時,之前看劇、觀影時的心緒一陣陣涌上心頭,寫下的這些文字,代表着我當下的心情。

之前單獨寫過一篇關於加賀恭一郎的評論(參見加賀恭一郎:一段關於自我的探索經歷),那是在讀過祈禱落幕時這部小說之後。從小說到影像化的作品,這個系列的作品保持了很高的水準。當然,從選角上看,阿部寬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幾乎就是加賀恭一郎本身的化身;此外,這個系列劇中的男配角們,如中井貴一、香川照之、小日向文世等等,讓這個系列的故事精髓得到了完全的釋放。這裏並非是說女角們不好,而是在加賀恭一郎系列中,女角們的位置相對沒有那麼“樂觀”,她們或是一種羈絆的締造者,或是參與者,或是受害者,從故事上看沒有一種強烈的對決感。

之前自己寫過,加賀系列相比其他東野圭吾筆下的偵探/警察/科學家,最大的特點在於“不完美”,加賀是一個很有特點的警察,他並不是一個站在高位審判對手的法官,而是一個生活在尋常巷陌的警察。特別是在日本橋的這一段長期的經歷,每天從“美食街”中穿梭,有排不上隊的經歷,有吃飯判案的經歷,也有不受待見的經歷,加賀恭一郎並不是超脫的人,他擅長從細微處觀察,從蛛絲馬跡中尋覓線索,一層一層撥開迷霧,還原故事的真相。

我愛這個系列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因爲喜歡這一點。加賀系列的“破案”,並非驚天地、泣鬼神的奇案,也不是需要極端科學的怪案,而是一般“鄰里街坊”之間的“閒案”。加賀對於案情的分析,大多來自自身的觀察加上邏輯判斷,案情揭穿的瞬間,觀衆會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而過程在這裏就體現的非常重要了。這裏不得不說,東野圭吾在這個系列中,注入的心血並不比其他的名篇少,更不用說這個系列的非影像化作品裏,還有惡意、誰殺了她、我殺了他這樣的精彩之作。況且這個系列,從第一部畢業開始,就留下了這一處加賀恭一郎母親出走的伏筆,並且加賀從警視廳搜查一課到日本橋警署,本身就一直沒有正面交代原因,這一切都爲這一部作品打下了基礎,所有關於加賀恭一郎自己的謎團,也都在這部影片中一一化解。

如果說,在紅手指裏面,加賀逐漸懂得了父親的用意,完成了父子和解的話;這一部祈禱落幕時,則是讓加賀徹底放下了家庭的包袱,讓他明白了母親當初出走的含義、父親的隱忍,以及他對加賀自己的影響。

如果加賀恭一郎系列就此收筆,那麼祈禱落幕時已經證明是一個非常棒的句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