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被坑,這場大火你瞭解多少?

這兩天比較“火”的就屬巴黎聖母院了,這一國際知名建築物慘遭破壞令人着實惋惜,無論是內部人員誤操作導致,還是其他破壞分子的報復行爲,亦或是什麼其他的意外。目前追逐原因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未來如何防範,如何儘快彌補一系列的損失。小編還想給大家講講另一個熱潮:就是“自查自糾”

從個稅到自查自糾給“掛證族”帶來了嚴重的打擊,我有一個哥們也在掛證,近期聚會還調侃他一番,今年還計劃考幾個證來賺點外快嗎?他直呼早已經撤出掛證市場,這一外塊已經徹底沒戲了,再掛下去鐵飯碗恐不保。曾經風靡一時的考證潮正逐漸走向衰退,其實這不利於行業的快速發展。能考證的人不去幹對應的崗位,然而能幹對應崗位的人不能去考證。到底是誰制約了這個行業持證上崗人員的發展?引起了我對於掛證行業的追溯,在我國,單位若要進行資質升級,須配備相應數量的註冊人員;年審時,須出示其資格證書纔可通過覈驗。由此,催生出“掛證”現象。目前,此現象多出現在建造師、藥師、造價工程師、消防工程師等職業領域。

事實上,職業資格考試考察的內容,和實際工作需要並不完全相符。這一點小編是深有體會,大學裏面的課本都是二三十年前的東西了,建造師相關考試教材估計也已經很多年未更新了,理論嚴重脫離實踐。國家規定、企業需求、人才素質之間的不匹配,導致掛證這一行業的持續發展。那麼這種人證分離可能帶來安全隱患,一定程度上破壞市場秩序。以醫藥行業爲例,執業藥師不在藥店工作,實際開藥的人無證上崗,可能出現醫療事故。而對建築行業來說,“證到人不到”,工程質量、施工安全都令人擔憂。

小編在想,國家要如何儘快解決這個大BUG,整體來規範市場。四庫一平臺、個稅APP自然而然成了整治掛靠的工具,工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到位之後,社保聯網、人證合一的風聲邊不斷在各地區傳播,基本傳了快兩年,在2018年初,多部委明確提出將進一步建立長效機制,儘快從整體上解決“掛證”問題。各相關政策便撲面而來,利用人社部的社保一卡通、住建部的“四庫一平臺”(全國建築市場監管與誠信發佈平臺)等信息化手段,大數據分析方式,讓很多掛證族暴露在了陽光下,從而也解決了信息的不對稱,推動職業資格教育的良性發展。

近年來,青海、山東等多省市相繼發佈政策文件,大力查處並通報多起掛證行爲。對於一些較隱蔽、難以察覺的情況,監管部門以現場檢查出勤情況、向知情人詢問現場信息等方式進行查處。“見證更見人”,將人證合一落到實處。

逐步減少各證書的需求,也是從根源上杜絕“掛證族”的重要途徑。2018年3月5日,住建部覆函同意《廣東省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放管服”改革試點方案》,其中就提到將企業資質許可事項委託下放的舉措。個別省市減少非必要人員,進一步降低資質申報資格門檻,減少企業資質與人員資格之間的掛鉤,實際上就是減少企業在資格證書上的硬性任務,爲企業減負,增加發展活力。

國家是要重拳出擊從根本解決行業這一怪相,對於很多的個人而言,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增強自身競爭力,做到不僅有證、更有能力,成爲企業和市場需要的人才,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是對自己職業的最大保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