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周大新,1952年生於河南鄧州。1970年從軍。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已發表長篇小說《走出盆地》、《第二十幕》(上、中、下)、《21大廈》、《戰爭傳說》、《湖光山色》五部,中篇小說《向上的臺階》、《銀飾》、《舊世紀的瘋癲》等三十餘部,短篇小說《漢家女》、《金色的麥田》、《登基前夜》等五十餘篇,另有散文、劇本和報告文學作品共六百餘萬字。曾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馮牧文學獎和茅盾文學獎等。有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朝文、捷克文。多部作品被改編爲戲劇、電影和電視劇。2008年,《湖光山色》榮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以曾進城打工的鄉村女青年楚暖暖爲主人公,講述了她回到家鄉楚王莊之後不斷開拓進取、進而帶領全村創業的故事。暖暖是一個“公主”式的鄉村姑娘,她幾乎是楚王莊所有男青年的共同夢想。村主任詹石磴的弟弟詹石梯自認爲暖暖非他莫屬,但暖暖卻以決絕的方式嫁給了貧窮的青年曠開田,並因此與橫行鄉里的村主任詹石磴結下仇怨。從此,這個見過世面、性格倔強、心氣甚高的女性,開始了她漫長艱辛的人生道路。小說結構嚴密,充滿悲情和暖意,作家以他對中國鄉村生活的獨特理解,既書寫了鄉村表層生活的巨大變遷和當代氣息,同時也發現了鄉村中國深層結構的堅固和蛻變的艱難。


  推薦書評:探知人性的變革

  這雖然是一部小說,抑或是故事。可故事中無論是人物還是事件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一一找到。這讓人讀起來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過多的渲染。其思想的表達卻依然不落俗套。表達活躍,卻也不失莊重,尤其在於對人物性格的表達上。真正做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貼切結合。

  精彩片斷:

  ……開田也是楚王莊人,姓曠,是暖暖自小的玩伴。暖暖記得最初和開田認識還是在一個秋天隨娘去凌巖寺上香的時候。在楚王莊,去凌巖寺燒香最勤的,除了暖暖她娘就是開田的娘。暖暖娘燒香勤是爲了讓佛祖保佑暖暖爹在丹湖裏打漁不出事情。開田娘燒香勤則是爲了地裏的莊稼,開田家是那種一心種地的人家,爲了保證地裏有個好收成,開田娘不僅要在年節裏去給佛祖叩頭,春種、秋收、夏播前,也都要去寺裏送個香火。就是在凌巖寺的大門前,暖暖第一次和開田見了面。她記得他們兩個人當時都拉着自己孃的衣襟,一齊隨着上香的人流向大門裏進。在娘和開田他娘打招呼的時候,她看了一眼開田,那一刻開田正把一小塊水果糖塞進嘴裏,兩隻眼新奇地看着山門。你頭一回來?暖暖問。開田因爲當時嘴裏有糖塊而只是笑了一下,不過他很快又伸手從嘴裏把糖塊拿出來,說:俺娘說娃娃太小寺裏的和尚爺爺不讓進寺門。爲啥?暖暖驚奇了。怕把尿撒到佛堂裏。開田說完就又把糖塊塞進了嘴裏。暖暖笑了,說:俺跟娘來過好多回了,一次也沒尿過。邊說邊看着開田吃糖,不自主地吞嚥了一口口水。糖,甜嗎?她又問,儘管她知道這樣問有饞嘴的嫌疑,可是她仍然沒能忍住,她已經有許久許久沒吃過糖了,每次她對娘暗示她想吃糖時,娘總是說:吃糖頂啥用,有那點錢還不如買點鹽哩。甜!要不你嚐嚐,俺娘給俺買了三塊糖。開田邊說邊從衣袋裏又掏出一塊糖遞到了暖暖手上。暖暖遲疑了一瞬,接下了。當她將糖塊上的紙剝去填進嘴裏的時候,她飛快地看了一眼娘,還好,娘沒看見。這是暖暖覺得最甜的一次上香之行。也是因此,她記住了開田,記住了這個秋天。在此之前,暖暖一直不願和娘一起到凌巖寺上香。不願的原因就是心疼東西,每次看見娘把家裏不多的一點白麪蒸成供香饃送到寺裏擺到佛祖像前,把家裏賣雞和雞蛋換來的錢買成香、裱在寺裏的香爐裏燒掉,她就心疼得難受。就想:還不如讓我吃了供香饃耐餓,給我買了糖塊解饞哩。有一次,她把這想法給娘說了,一向不發火的娘啪地在她屁股上打了一把掌。娘生氣地說:不送供香饃,不燒香和裱,不去寺裏祁願,佛祖會保佑你?!爲了她這話,娘那次在大殿裏的佛像前多磕了幾個頭,邊磕頭還邊向佛祖道歉:娃兒小,不懂事,你老可別怪罪她……從楚王莊到凌巖寺,足有三裏地。每次娘拉着她走到寺裏,都把她累得夠嗆,有時娘也揹她一程,可她心疼娘,不想聽娘那粗重的喘息聲,總是沒背多遠就要下來自己走,走到寺裏累不說,關鍵是餓。……

  大師情懷,文學風采,願你喜歡。

參考文獻:1.豆瓣 

廈大圖書館館藏信息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