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時候,你覺得你已經很努力了,工作很勤奮了,每天一睜眼就在忙,經常還要加班,兢兢業業,可是很多年就這樣過去了,確還是一事無成,那麼很可能,是你的方法出現了問題,大家都知道南轅北轍的故事,如果是方向就錯了,那麼馬越好,準備的乾糧越多,車伕越好,那就會走的越來越遠。

所以,很多時候,選擇怎麼做,選擇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怎麼安排自己的工作,怎麼安排自己的方向,讓自己可以看到未來,讓自己可以成功,比一時的努力,尤其是看上去的努力要重要的多。那麼如何進行選擇,如何合理安排有限的時間呢,先從採銅的精進一書說起吧。

1採銅的收益值和半衰期

採銅在他的精進一書中,建議我們把所做的事情分成兩個維度來考慮,一個是完成此事後給我們帶來的收益大小,這個收益可以是認知方面的、情感方面的,也可以是身體方面的,稱爲“收益值”;二是這個收益值隨着時間衰減的速度,稱爲 “收益半衰期”,半衰期短的事情,就是那些收益很快就消失的事情,而半衰期長的事情,就是收益能夠持續很久的事情。

這兩個維度正交以後就形成了一個四象限圖。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放進這個圖裏面。下面是一些例子: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情:找到真愛、學會一種實用的思維方法、完成一次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的旅行等。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情:看綜藝節目、玩一下午遊戲、吃一頓自助餐等。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情:寫一篇文章、一小時的私教課程、看一篇得到上的專欄文章等。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情:圍觀網絡事件當吃瓜羣衆、在街頭看跟自己無關的熱鬧,漫無目的刷朋友圈等。

從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對我們有用的事情,當然是長半衰期的事情,即使是低收益的事情,只要長期積累,一定是有利於發展的,有利於身心健康,有利於成長的。

那些短半衰期的事情,即使是高收益的,也只能帶來一時的娛樂,而那些低收益的,其實是一點兒益處也沒有的,只是荒廢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所以做事情的時候,先好好想一想,這件事情是不是一件長半衰期事情,有空的時候,就多列一列自己的日常清單,把那些短半衰期的事情,儘量從自己的清單中去掉,這樣其實就表示我們已經開始活在未來了,長此以往,想不進步,想不成長都難呀。

而在工作中,也有一個相似的非常好的四象限理論,就是重要和緊急的劃分。

2科維的重要和緊急

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的變量劃分爲四個象限:重要且緊急、重要且不緊急、不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且不緊急。

重要且緊急:老闆要求寫一個下午就要交的報表、用戶的投訴郵件或者電話等。

重要且不緊急:用戶的維護拜訪、工作的總結和彙總、專業知識的積累,同行的有效溝通、業內的專業會議等。

不重要且緊急:同事的電話求助、馬上要開的一個跟自己沒有太大關係的會等。

不重要也不緊急:工作羣裏的一個跟自己關係不大的討論、參與一場辦公室與目前工作無關的討論、同事間的一些等。

很多時候,我們就是陷入了各種緊急的事情中,這些緊急的事情即有重要的,也有不重要的,你有沒有覺得很多時候,感覺自己就像個救火隊員,忙的不可開交,甚至比總理還忙,而這些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很多時候其實就是因爲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沒有做好轉化而來的,因爲沒有定期拜訪用戶,所以用戶出現了緊急問題,因爲沒有做好每週、每月的工作總結,只要有工作彙報,就一下子陷入完全抓瞎的狀態。

或者不懂得推掉不重要且緊急的事件造成的,去參加一個不重要的會議,一上午沒有了,要求交的報告一下就沒有時間寫了。關係還不錯的同事來電話求助,一聊就是大半天,原來安排好的工作一下子沒有時間做了,所以不重要的求助電話,能推辭,就推辭一下,不好推辭的,就另外約時間來解決,不要佔用安排好任務的工作時間。

多做一些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那麼就是把未來的事情,現在就做,逐漸的,重要且緊急的事情就會越來越少了,這樣就逐漸的形成了良性循環,工作起來就可以做到淡定從容了、得心應手了。

而對於工作以外的時間的具體安排,最近劉潤5分鐘商學院的一篇文章非常精彩。介紹如下。

結語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其實仔細列一下每天在做的事情,很可能,你的努力很多隻是看上去的努力罷了,只是在忙一些短半衰期的時候,只是在忙一些不重要但是緊急的事情,是用在了交易上,用在了消費上。

所以,花一些時間,理一理日常清單,儘量把時間多分配在重要且不緊急的事情上,分配在長半衰期的事情上,分配在投資上,那麼就可以讓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從容,越來越成功,就可以活在未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