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歲男孩跳橋身亡:媽媽,求你不要嫌棄我

“媽媽,我先走了”

今天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整個人都懵了。

在上海盧浦大橋上,一個男孩突然從車裏衝出來,從橋上跳了下去,緊跟着的女子是男孩媽媽,因爲沒有抓住他而坐地痛哭。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男孩年僅17歲,但在跳橋那一刻,沒有半分猶豫,整個過程,不到5秒。

據報道,男孩跳橋當天,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矛盾,事後又遭其母親批評,於是衝下車毫不猶豫從盧浦大橋跳下去了。

這個視頻只有短短幾秒鐘,我反覆看了無數次,每次都爲男孩那個決絕的背影所心痛。

有人說孩子的行爲過激,心靈太脆弱,也有人說這個媽媽會一輩子活在自責中,太痛苦了……

但更多人想到了自己的經歷,認爲是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她不知道,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之前,都發生過了什麼。

我記得上個月也有個新聞:一個19歲男生在長江大橋上,與這個世間做出了訣別。

跳橋之前,他打了個電話給他媽媽,如今聽來依舊令人唏噓:

“媽媽,我做錯事情了,你不要說我,也不要罵我。您別來找我了,也別想我,您和爸爸養我這麼大,我沒能報答你們,只能來生再報答了。我走了,不要來找我。”

然後一條年輕的生命,就此消失。

“我的孩子不完美

知乎上有個提問:有出息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點贊很高的一條回答:

“考試拿第一,大學讀重點,年薪上百萬,娶妻白富美,嫁人高富帥,對父母孝敬感恩,對親友慷慨大方。”

但我划着划着,在屏幕最底下,有個回答令我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爲什麼所有父母都希望有個出息的孩子,卻從來沒有問問自己,你是不是一個出息的父母呢?”

是啊,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讓父母和孩子分別給對方打分,結果竟是驚人的相似。

所有媽媽給孩子打出的分數,最高是8分、7分,基本都是不及格。

媽媽們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完美,愛哭愛鬧,挑食不講衛生,種種小毛病一一細數。

可是當媽媽們,聽完孩子對自己的評價,瞬間就哭了:

在孩子眼裏,媽媽是這樣的:

“媽媽很漂亮”

“媽媽很辛苦”

“媽媽變老了,我會很傷心”

“媽媽不陪我,我會想媽媽”

總之,在孩子眼裏,媽媽是滿分,沒有缺點,完美得無可挑剔。

看到這一幕,媽媽們說,自己除了感動,更多的是慚愧。

原來爲人父母最大的成功,不是孩子考高分,不是孩子能掙多少錢,而是孩子能夠健康快樂,能夠感受到自己不白來人間一趟。

支撐起這一切的,從來不是物質的富足,而是愛的滋養。

“我的媽媽是送外賣的”

我們常常問,最好的教育是怎樣的?

在《少年說》裏,一個男孩與他的媽媽的一段對話,給出了最好的回答。

首先是男孩當着衆多同學的面,大大方方說出的一段話,令無數人淚崩:

我的媽媽是一位外賣員。

她每天起早貪黑,風吹日曬都沒能阻止她的步伐。但還是有很多人不尊重這份職業,有時還會莫名其妙給差評,甚至無理取鬧。

有一次我的媽媽送一份外賣,在最後兩分鐘送達了,雖說有一些晚,可也是在規定時間內送達的,客人十分不滿意,抓着我的媽媽就讓她賠錢,我知道這件事之後,十分地心疼。因爲我的媽媽,她辛辛苦苦的工作,卻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因爲當你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看見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裏的‘小公主’。”

媽媽的職業是外賣員,在外人看來,不那麼風光,但這在男孩心裏,他從不介意這一點,他只是心疼媽媽背後的不容易。

當我們被孩子這份真摯打動時,媽媽的反應,則令我們明白,爲什麼她的孩子像個小天使一樣暖心了。

媽媽並沒有順着兒子的話,去抨擊別人,反而告訴兒子:

兒子,謝謝你的理解,也謝謝你讓我知道你現在是長大了,會爲別人着想了,也謝謝你那麼體諒媽媽,媽媽覺得很欣慰。

其實你看到的,只是個別人,還是有很多好的方面。比如就說下雨天,或者時間確實來不及,有的客人還是挺好的,會說你們路上注意安全,或者是時間到了你們先點送達就可以了。

我聽到你說的那些話我非常感動,我沒想到你不會嫌棄媽媽做這份工作,我感到很欣慰。”

那一刻,我們終於明白:

教育的本質,不是特長班,不是學區房,是發自心底的理解與愛。

飲愛而生的孩子,才懂得如何去愛。

下輩子愛或不愛

都不會再見了

寫到最後,再想起那個17歲男生跳橋的瞬間,不禁想說:

父母子女一場,有今生無來世。

每個父母都應該告訴自己,更應該告訴孩子:

“我愛你,與你的成績無關”

“我愛你,與你有無出息無關”

“我愛你,與你結不結婚無關”……

因爲你的孩子,從來不會這樣嫌棄你,就像感動無數家長的那首詩《挑媽媽》寫的: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

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

覺得你特別好

想做你的兒子

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經在你肚子裏

(轉自:莫問大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