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夜讀|關於對理性與感性的思考

Part 01

愛情文學中的一盆冷水

記得韓寒導演的電影《後會無期》中袁泉扮演的劉鶯鶯說了這樣一句話:“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剋制。”

從這句話來看,喜歡和愛似乎並不是同一種東西。

其實,不僅僅是少年時情竇初開的我們,或者是如今的你我,可能都還覺得自己對喜歡和愛這兩種情感的區分是困惑的、混沌的,但其實我們的心早已爲自己作出了判斷。


當你以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時候你會看到,你本身就在用兩種態度面對這兩種情感。當喜歡的時候,你用盡感性,憑自己的意願放肆,而當愛的時候,你用理性來剋制自己,爲對方的意願做更多的考慮。


文學作品裏都在寫愛情有多麼癡纏熱烈,令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瘋狂、卑微如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遺憾、悲情如張愛玲《半生緣》,浪漫、治癒如杜拉斯《情人》……一句“我們回不去了”,一句“我更愛你蒼老的容顏”,它們寫盡了愛情的動人模樣,滿足了我們對於或美好或痛苦的愛情的審美感受。


但是同樣寫愛情,英國女作家簡·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卻淡淡然地潑了一盆冷水。請你們從迷狂的傳說中抽離一下吧,愛情是一件複雜的事情,它不是僅僅用感性就可以駕馭的,它還需要用理性去維護,而太過理性,你也別想把握好愛情。


Part 02

每個人頭腦中都有一對姐妹


在《理智與情感》這本書中,簡·奧斯汀寫了一對性格迥異的姐妹的情感經歷,理性的姐姐埃莉諾喜歡上一個名叫愛德華的男人,卻發現他早就有了未婚妻,感性的妹妹瑪麗安愛上魅力青年威洛比,但威洛比最終卻因爲想嫁個富婆吃軟飯而娶了個富家千金。


一個恨不相逢未“娶”時,一個遇人不淑,聽起來這對姐妹之中的哪一個都非常悲慘,但是在故事的結局,她們兩個人都獲得了幸福。

因爲,在故事的最後,她們都作出了所謂的“妥協”。

當愛德華的未婚妻露西最終選擇嫁給愛德華的弟弟後,愛德華又轉頭向埃莉諾求婚,結果埃莉諾同意了。


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聽到這兒可能覺得愛德華是退而求其次,而埃莉諾是勉爲其難吃了回頭草,但事實上這是一對有情人的終成眷屬。


埃莉諾這個不會爲失戀而哭天搶地、總是隱藏自己的心思,無比剋制的理性姑娘,動用了感性,拿出了她的善解人意,去理解愛德華的苦衷。


她明白未婚妻露西不過是愛德華在少不更事的年代喜歡的姑娘,儘管後來愛德華已經否定了這種情感,仍抱着一份責任和道義去履行婚約。


這份感性的理解,加上理性的對這份感情和這個人的珍視,讓她不會因爲醋意或者其他任何的情緒去和這段真正的幸福擦身而過。


而瑪麗安,那個風風火火、縱情任性的妹妹,最終嫁給了她曾認爲非常無趣的布萊登上校。因失戀而大病一場之後,感性的她終於也懂得用一份理性去欣賞那個男人的內斂和他種種的低調品質了。


所以,如你所見我說的所謂的“妥協”並不是任何一種有損原則的退讓,而是一種調和。


我們每個人的人格里確實都潛在着像埃莉諾和瑪麗安這麼一對姐妹,她們一個代表理性,一個代表感性。這對姐妹總是矛盾的,就像瑪麗安總是對姐姐埃莉諾的剋制加以鄙夷,而埃莉諾又總是嫌妹妹稍顯幼稚一樣,我們的感性和理性總是在彼此鬥爭,它們之中的一個總會在某一個需要抉擇的關卡控制我們,令我們太過感情用事,亦或是太注重規則而錯失了其他的可能性,因此我們總會作出種種不適合自己的決定。

簡·奧斯汀所提醒我們的,其實就是,我們要調和我們自己人格中潛在的這對姐妹的關係。

因爲我們人生命運的主體不是感性和理性所引發的任何一種情緒,而是我們自己。



Part 03

感性的廣,理性的深


如果將每一個人想象成一座模型,那麼可以說我們終其一生,無論讀書、工作、都是爲了朝着各個方向地去探索、延伸這個模型的廣度和深度,將困在渺小肉身中的自己,以另一種方式變得無限。


而感性幫助我們拓寬思維和見識的廣度,理性則讓我們深度地挖掘生命。


如三毛所說,過度的優越感會限制一個人的認識。太多的偏見讓我們變得狹隘,思想受限。

這個時候感性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別人,所以我們學會謙卑,以拓展我們思想的疆域,因爲唯有足夠包容,我們的心靈才更加廣闊。所以我們能夠理解世界上那麼多和我們不同的羣體,同時也認識到更多樣化的美好。


而理性,讓我們對於一切固有的真理產生懷疑。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自信憑自己的閱歷和智慧,可以迅速地看清一個人,但是簡·奧斯汀筆下的埃莉諾卻不這麼認爲:


“我曾屢次發現自己犯有這種錯誤,”埃莉諾說,“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上完全誤解別人的性格,總是把人家想象得同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不是過於快樂,就是過於嚴肅,不是太機靈,就是太愚蠢。我也說不清什麼原因,怎麼會引起這種誤解的。有時候爲他們本人的自我談論所左右,更多的是爲其他人對他們的議論所左右,而自己卻沒有時間進行考慮和判斷。” 
                                ——《理智與情感》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寫下《傲慢與偏見》、《勸導》、《理智與情感》這麼通透的文字的女人,爲什麼一生都沒有談過一次羨煞旁人的愛情。但當看到這兒的時候,我大概明白爲什麼簡·奧斯汀會一生未婚了。


因爲她不是那種大多數想得清楚但活得不清楚的人,她是一個太過理性的人,時時刻刻嚴苛地審視自己,以至於不能夠爲愛或是爲寂寞或者爲任何衝昏頭腦。後世的讀者也許會爲她感到遺憾,而她本人卻不會。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太理性多一份冰冷,太感性又多一份粘膩。人生在世,最好的狀態就是就是冷眼、暖心、醉態三者的調和。


而人最幸福的一點,也莫過於同時擁有理性和感性的能力,他可以用感性去體會這個世界上最熾熱最美妙的情感,然後用理性,來守護它。

晚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