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的“兩字經”

      手裏掰着日子,數着數着,馬上就是五四了,今年可是“五四運動”100週年。


      打開時光隧道,翻開歷史扉頁,1919年5月4日,北京街頭人頭攢動的那一幕,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他們就是那些可愛的人兒,揮灑着熱血和青春,抒寫着愛國情深。轉眼100年過去了,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歲月如何流轉,那一顆顆鮮紅的中國心永遠都熠熠生輝。重溫“五四”,重溫青年人的熱血,做一個合格的“五四”青年人。

      “愛國”。說起愛國,不得不提及那高歌“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子,他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矢志獻身祖國的決心是古今愛國的不朽豐碑。雖遭讒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爲念;他明知忠貞耿直會招致禍患,但卻始終“忍而不能捨也”,他明知自己面臨着許許多多的危險,在“楚材晉用”的時代完全可以去別國尋求出路,但他卻始終不肯離開楚國一步。古人言傳身教至今,今人亦不可辜負,祖國養育我們,是母親,愛她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奮鬥”。曹操曾感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說的是人到暮年,壯心猶在。人老了尚且能如此,更何況是風華正茂的青年人呢?更應該要有這種奮鬥拼搏的精神。面對艱難困苦,懦弱者被磨去棱角;勇敢者將意志品質磨礪得更爲堅強。每顆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並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爲一顆珍珠。想要卓爾不羣,就要有鶴立雞羣的資本。忍受不了打擊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視和平淡,就很難達到輝煌。年輕人要想讓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須奮鬥,把自己從一粒沙子變成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青年人要敢於做磨礪中的勇敢者,挫折中的奮鬥者,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扛起中華之崛起的使命。

      “逐夢”。《離騷》奏響“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逐夢讚歌,人生路漫漫,逐夢一直在路上。一位哲人曾說過:“夢裏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牀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夠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大膽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着等待新的開始,不僅現實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擁有的也會失去。不忘初心,逐夢前行,當我們每個人手持夢想,綻放夢想,逐夢成功的那一刻,將共同描繪出精彩絕倫的中國夢,實現“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


      “愛國、奮鬥、逐夢”,學好“五四”青年的“兩字經”,做一個合格的“五四”青年人。(禾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