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學習方法分享

    昨天在互動吧上看到活動介紹真的是很激動啊,感覺這個活動一定是非常有意思。我特地做了一點準備,寫了一點自己對學習的理解,分享給大家。如果我寫的文章和活動主題不符,請忽略。

描述問題

    在這裏還想給大家分享另一個自己經常使用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描述問題。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遇到技術故障的情況,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清楚怎麼處理,很盲目,都是請教別人。後來,我覺得麻煩別人很不好意思,而且老是這樣,面子上也掛不住。

    後來,我就自己想辦法去描述故障現象:用的什麼儀器,環境溫度是多少,在什麼條件下被觀察的對象發生了什麼現象。如果改變了外界條件,被觀察對象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如果沒有故障應該是什麼現象。總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觀察到的現象儘可能地客觀地描述出來,整理成文檔,這樣自己就從那種抓耳撓腮,手足無措的慌亂中走出來。

    把自己描述的問題呈現給更有資歷的人,他們很快就能看到問題的癥結,而且,這樣學習一段時間,自己能編寫和整理出很實用的維修手冊,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自己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寫方案

    還有個方法就是寫出行動方案,也是自己經常使用的學習方法,如果自己對某個事情不夠熟悉的話,此時又需要去解決相關問題的話,那麼快速學習的方式就是寫出自己的方案。因爲思路對了,想的對了,事情才能做對。自己腦袋一片混亂,摸不清頭腦,何談把事情做好。那麼,怎麼樣保證思路是對的呢?首先要把自己的思路給呈現出來,把自己的思考給分享出來,而紙面上的方案正是思路的外化。如果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那麼就會在方案中體現出來,內行人往往是能看出方案中的問題的。這樣就能學到自己的不足和漏洞。努力去消除這個差距就能夠實現高效的學習。

    一句話概括,就是把自己的思路呈現出來讓大家看一看。

倒推學習法

    2019年5月2日09:02:05

    我想到了學習英語的一點心得,因爲在學校裏一直有英語課,所以,我也一直學習英語,我在這上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想到自己當年早起在校園裏一遍又一遍地機械地重複被單詞,現在都叫覺得乏味。總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想到英語,我想到的就是、枯燥,乏味,機械地重複。

    後來,我有了能夠使用英語的機會,纔出現了轉機。我發現自己很多精力是沒必要花費的,很多單詞也是用不上的。真正用英語的時候,才知道應該把精力放到哪些事情上面去。比如,我需要和老外去一起做飯,才知道對我有用的單詞是,Ingredients,onion , olive oil,microwave oven.這件事情給我的啓發是,學習的方法之一是要知道學習的終點和目的,爲什麼學習,學了幹啥,如果不清楚的話,就會特別盲目,在一些沒必要的方向上花費太多精力。

    再比如,本人從事電路電子技術專業,在我需要查詢本專業英文文獻的時候,我就知道把精力放在什麼事情上面了,我知道自己需要掌握哪些詞彙,我需要掌握的是:capacitor,resistor,electric components,microcontroler,diode.這樣的話真的節省了很多無用功,也不需要去朋友圈打卡,學一些自己根本接觸不到,用不上的詞彙。

    總之,學習要知道學習的目標和終點是什麼,然後,根據目標倒推出自己需要做什麼,而不是盲目的努力,盲目的努力反而是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進入體系

    2019年5月2日10:28:04

    還有個方法是學習某個領域要進入一個體系中去。前些年,我零零散散地讀了寫書,也四處去參加活動,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好像什麼都聽說過,但好像每一個都沒有專研很進去。而且,東一塊,西一塊的知識很難體系化,知識之間很難關聯起來。我覺得這和我的學習方式是有關的。我涉及的方面太多,讓自己消化不了。後來,我進入了TA協會。系統地跟大家讀書,從低階到高階地參加課程,大家長年累月地只專注於一個領域。慢慢地才體會到讀書帶來的收益。在我看來,零碎的知識很難指導生活。有人說“富貴險中求”,可有人說“小心駛得萬年船”。有人說“大丈夫捨我其誰”,可有人說“槍打出頭鳥”。隻言片語的知識難以描述世界的複雜性。如果一個人沒有一個完善的看問題的體系,大腦裏只有“要成功,就得努力”,等片面化的知識,那麼這個人估計看問題看世界都是簡單化的。

    總而言之,還是要進入一個體系裏進階。

幾點疑問

    1,很遺憾,《終身成長》,《特里練習》,《認知天性》都沒看過(捂臉笑)。看來活動主辦方是爲學霸級的人物吧。希望學霸能夠對我提出的幾個方法有些反饋,長處?劣處?侷限性?

    2,另外,我有時候希望專門留出一天時間好好寫總結,但是,做了一會就做不下去了,好像“靈感”沒有了,學不動了。不知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和什麼因素相關。

    3,另外,自己最近接觸了一些戲劇,挺想學習的。但是,我體驗了一次,我的天吶,被一羣人注視真是身體都在不住地顫抖和哆嗦啊。感覺自己不是這塊料,學不動,想放棄。請問老師這樣的現象用“學習”相關的理論怎麼解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