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

文/艾米

最近對“”捨得”兩個字越發覺得值得思考,腦海裏每浮現類似場景,都會告訴自己,這就是捨得,有舍纔有得的捨得。

上次跑步的時候就感受到自己相比與去年,跑步次數明顯少了很多,再通過進一步分析,發現原來是這學期給自己報了三門考試,所以一下子就忙起來了,相比於上學期的一門考試。

所以我捨棄了跑步時間,換取複習時間。希望能得到我想要的結果。

人並不是全能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放棄一些事情來獲得另一些事情的收益,這些事情的收益最好是比你放棄那些事情所能獲得收益還要大。

這有點像薛老師在他的《薛兆豐的經濟學講義》裏說的邊際平衡的概念:“把資源分攤到不同的用途上,並確保資源在不同的用途上獲得的邊際效用都趨於平等;如果出現不等,就把資源分配到能給你帶來更大邊際效用的用途上,直到資源給你帶來的邊際效用下降到與其他邊際效用相等爲止。”

再比如五一期間,游完中山回來之後,我發現其實我們專業挺多人在校的,可能是爲了備考。他們就是捨棄了娛樂時間,選擇考試,最終得到的結果肯定也能如願以償。付出雖說與收穫不成正比,但總比不付出強。

再說說排隊這件事,我昨天看到一個很誇張的叫號,在這一桌的前面還有7000多桌在等候!估計得等到天明,天亮都不一定吃得到。

排隊其實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即使是排個10-20的分鐘也挺浪費時間的,這樣的時間你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比如10分鐘寫作,背單詞,看書。我已經很久沒有去排隊取快遞了,因爲不管什麼時候人都非常多,我傾向於找代取。

不過排隊這件事,我也沒有全盤否定,主要是看你的時間成本。如果你出去旅遊,爲的就是去吃當地特色小吃,在隊伍不是特別誇張的情況下,選擇排隊也並無大礙,因爲並不是每時每刻人都很少,中國人口本來就很多。如果專門去一個地方打卡,結果發現這裏人太多,那裏人也多,然後一個個略過,走馬觀花似的遊玩,最終可以算是白來一趟。

捨棄一些你認爲時間成本很高的事實,做一些單位時間內效益最高的事情,你得到的結果定能如你所願。

日更52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