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太平美好人生团队

30多岁还选择换行是种怎样的体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个阶段才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人生,才开始转型。

上有老、下有小,之前的收入也不低,时间自由,还没有压力,唯一觉得欠缺的可能就是觉得当下的工作已经学不到东西了,未来好像没了底气,这让我觉得恐慌。

接触到保险,纯粹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因为想给孩子加保,我认识了我的推荐人,她是一个漂亮优雅的女子,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高情商。皮肤好好,一袭长发,非常OL的打扮显得很合身,一看到她就立马吸引了我的眼球。初次见面,她并不只是聊保险,而是聊财务规划,聊未来定位,聊大环境,大数据。没有悲情营销,没有强制推销,一切都是侃侃而谈,自然流露。她颠覆了我对保险业以及保险从业人员所有的固有认知。

保险作为人们的刚需,不断被大众接受认可,正作为一个朝阳行业被国家大力推广。而太平作为一家90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更是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回国复业短短10几年的时间就荣升为世界500强,并且因为有移师海外的创业经历,带回来非常多的先进运营理念,极具发展前景。而这一切都深深吸引了我。可做保险,去哪里都可以,太平虽好,但还有更大的平安、人寿,难道我就这样直接选择太平吗?

No,我要对30多岁的我负责,我不能让我未来重新面临再就业选择的尴尬境地。一定要为以后打好基础,同时还要兼顾家庭,所以一方面我会咨询身边做保险的朋友,跟他们仔细去聊他们公司的文化以及能学到的问题和所遇到的困难,另一方面会查阅市场上具有代表性保险公司的资料,如果条件允许,还会去实地考察这家单位。

    最后经过比较,6家保险公司进入到了我的眼帘,分别是:以综合金融闻名的平安、以国企老字号著称的国寿、进驻中国最早的外资保险友邦。在此跟大家分享下我个人对这家公司的认知(不代表大众)

平安: 盛名之下,难以复制

平安1天的创说会,我只参加了半天就选择离开,不是因为她不好,只是觉得不太适合我。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平安优秀分享者在台上侃侃而谈,更是晒出了他的高收入,的确很诱人,但并未提及详细的达成路径,我只想说,我不是天才,不是女强人,没有金融的基础知识,没有销售经验,更没有丰富的人脉,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我要怎样才能获得这么高的收入?我不得而知。。。。

二、参加创说会的成员被分成不同的组,我们组12个人,里面有美容师、理发师,也有名校研究生,来自各行各业,学历参差不齐,对于这样的一个团队,我表示我不能运用自如,我表示有压力,哈哈。

三、平安作为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保险公司,一定是有她很多优势的,所以我怀疑自己看到的相对片面,于是在交流环节,我立即找到我们组的组长提问。那是一位做了10几年的资深业务主任,可是很遗憾,我提的3个问题,都未得到我想要的答案。

所以,鞋子虽好,可能不太合脚。

国寿:典型的老字号品牌国寿一直给我的

印象就是老大哥的形象,在保险业像一只老母鸡一样存在着,给人以安全感。我参加了他们新人岗前班的2天培训,看得出,公司很看重这次培训,在福田CBD的中国人寿大厦举行,一进去的装修就让我觉得非常的央企。

过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大概有近百人,年龄相对偏大,我算是里面相对比较年轻的。整个感觉下来,他们工作的手法可能相对较为传统,另外和他们领导交流的过程,会觉得太有威严,让我有些不太适应。

所以未来如果在这里工作,让我有些害怕,我渴望突破,渴望成长,但不想变“老”。

友邦:外企在国内面临极大挑战。

作为进入中国最早的外资保险友邦,很早就听说过他们的名字,里面的业务员都和外企员工一样光鲜亮丽。年轻的团队,有思想、有活力,还有很好的工作环境,偶尔还飚出几句英文,还经常能去国外旅游,真是让人觉得很高大上,貌似这其实很符合我的胃口。Office Lady, so fashion.

友邦刚进入中国时发展迅猛,但后来的成长放缓,在全面有10几家分公司,但彼此之间是独立运营的,所以我个人还是会担心后期理赔相对没那么方便的问题。不过这也可能跟他们的市场定位有关,但是不是也有其他的因素?保险作为资金量最大的金融行业之一,在中国的土壤上培育外资保险,会不会水土不服?而保险是一份终身的契约,那和公司的关联度是极高的,所以我也在思考,她和央企,未来的发展,到底谁更具优势?

华夏:后起之秀

大家有个共识,就是小公司的产品会更便宜,而我自己买的第一份保险业是华夏的产品,这对于市场上 很多消费者而言都是极具吸引力的,也会有利于展业,所以她也成为了我考察的对象之一。但是对于小公司,我最大的担心在于它的可持续发展性。我的客户遍布全国,而小公司在很多城市都可以服务网点,那后期服务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我做的是一辈子的事业,而不是一锤子买卖,所以我更希望我是背靠一棵大树,一定会更有底气。

大公司可能单从产品上看会稍微贵一点,但“贵”里面包含了更好的服务,以及对未来更好的发展布局,所以再三权衡,心里也有了杆秤。

事实也证明我是当初的担心是对的,2019 年,有传言称,银保监宣布华夏被托管。

保诚: 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对于保诚的认知来自于一个校友,她从香港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加入了英国保诚,保诚的形象在我心中瞬间高大了起来,觉得这家公司能吸引这么多优秀的人才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但经过仔细了解后发现,原来那么多高学历人群加入到香港保险,大多是因为高收入,而这和他们的产品结构设计是有一定关系的。

而且香港的保险是市场化,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保险姓保,香港保险在国内并不能得到保护,而我的客户群体都是内地的,我又不会粤语,所以一旦发生理赔的时候肯定多少会有些难以预料的麻烦。并且去香港工作还需要工作签,而且来回跑,也必然会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所以经过再三权衡后,还是觉得国内保险更靠谱。

太平:专业致胜,三高团队

结缘太平除了推荐人足够优秀之外,我还认识了另外一位大咖----我的女神吴赛美总监。从她的分享中我看到了自己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成长可行性。她又非常详细的可复制路径分析给大家,所以全程3个小时的讲解完全无尿点,我不觉得自己的来卖保险的,我觉得自己是来创业的,是在不断的专注于自我成长的。

在这里,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有明确的三五年规划,有系统的学习模式,有最佳的工作方法,有成体系的教育培训,而这一切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她可以应用到未来任何一个场景,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产品销售。

从一开始,吴赛美总监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定位,就不是产品销售者,而是一个家庭财务风险的方案解决者。如果定位是销售者,就会完全依赖于产品,沦陷在各种产品比较中,人也会变得功利焦虑。而定位解决家庭财务风险的方案解决者,那就会跳出产品,对标为客户的全方位需求,提供完整的家庭财务理财方案,这样自己的视野、格局也就越大,不拘泥于产品,只提供方案,客户不买产品不是我的损失,而是他们的损失,所以我们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提供者,提供的是解决方案和全方位的家庭理财规划服务。

赛美总监强大的学习力、执行力、转化力,还有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思维模式,让我感受到太平这家公司巨大的活力与创造力,同时她列出的详细的达成路径让我感觉到可复制性,事实证明的我当初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如今来到太平2快2年,听了赛美总监无数的课,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她所做的一切都一直在引领着团队小伙伴儿不断的前进,并且还能指导伙伴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相应的改变。这种思维模式,是在其他很多地方都学不到的。

一个人5年的时间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取决于你和哪些人在一起.听了哪些不一样的课程,或者读了哪些不一样的书。赛美总监的分享深深吸引了我,所以在公司和吴赛美总监团队的双重吸引下,最终,我选择加入了中国太平,成为三高的典范,成为一名专业的保险代理人。未来,我也将会为大家呈现更多专业的保险理财知识,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期待大家的关注哦~ 好啊^_^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