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寶貝4  之跟琪琪有關的事

琪琪是我的女兒,今年5週歲。

1、小名兒

琪琪,並不是她最初的小名。在出生之前,知道它是個女孩的時候,我就開始給她起小名兒。想來想去,擬了好幾個名字,等待她出生後使用。

終於,在她出生的前一天,通過網上的命格打分,給她選了一個分數最高的名字來稱呼,在徵求了爸爸的同意後,就這麼定了下來。

在辦理出院的前一天,醫院要給開具出生證明,說孩子必須有個正式的名字,很快便給起了一個尾字是“琪”的三個字的名字。以“琪”字爲尾,是爲了排着安安。

安安是我妹妹的女兒,比琪琪大四個月。我和妹妹遠嫁黑龍江,遠離親人,想着以後小姐倆便是彼此最親的人,總要名字排着爲證的。

出院當天,老公佈置好家裏,就來醫院接我們。剛一進門,老公就說道:“媳婦兒,咱家孩子別叫XX了。”
“爲什麼啊?”
“XX不好!”
“怎麼不好了,我看挺好的啊,有好多人叫XX呢。”
“我周圍XXX和XXX,大家都這麼叫她們。我感覺她倆的命就挺不好的,一個沒孩子,一個老公沒了……”
“改,不叫了!……那叫什麼呀?”
“不行,就叫‘琪琪’吧,多好叫,還省事,省得費腦子再起了。”

…………

我歷時好幾個月、費了那麼多腦細胞起的名字,因了老公一個莫名的原因,就被輕易的棄用了。

做父母之前,我們都是超級理智、客觀的人。可一旦做了父母,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傷害”都會讓我們萬分在意。

做了父母之後,聽不得、見不得任何幼童被拐賣、被虐待、受到一丁點傷害的新聞、視頻,即使在公衆場合看到別人家孩子被辱罵、捱打,都想上前質問一番。

人,只有自己經歷了,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

2、教育

我們一家三代同堂,公公婆婆、老公和我,還有琪琪。

在孩子的教育上,兩代人之間總是衝突的,父母的是管教,老人的是寵溺。

自小琪琪就不是一個好脾氣的孩子,愛哭、愛作,每當她哭鬧作人時,我都想象她長大後“打爹罵娘、不服管教”的樣子,不禁一身冷汗。所以,琪琪14個月剛會走路,我就立下了“我管教琪琪,任何人不得發言”的規矩。

在家裏,我要求琪琪必須尊重爺爺奶奶,不得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大吼大叫、沒有禮貌,並以身作則,尊重孝敬老人;我告訴琪琪,講道理和勤溝通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哭鬧不是你威脅大人的手段,媽媽討厭被威脅;我和琪琪約定,你做一個講道理的寶貝,我就是一個講道理的媽媽,我們一起進步。

有一次,我在自己臥室寫東西,琪琪和爺爺奶奶在他們臥室玩耍,笑聲一片。不知過了多久,只聽見傳來哇哇的哭聲,我躡手躡腳的過去,發現琪琪跟奶奶面對着,雙手使勁的在奶奶身上捶打,邊哭邊打;奶奶站在那裏一動不動,一邊用手護着大孫一邊哄着她。

我迅速走過去,重重的在她屁股上踹了一腳:“幹什麼打奶奶?”
“是奶奶的錯!奶奶的規則不對,不應該那樣,應該這樣……”連哭帶說的講述着剛纔的過程,一邊比劃着。

原來,剛纔三個人在玩遊戲,規則是琪琪定的,奶奶怎麼都不能達到琪琪的要求,她這個“小老師”指導不明白,氣急眼了,這才哭了起來,打奶奶出氣。

我把琪琪抱回自己的臥室,擁在懷裏,安撫她不哭了之後,開始給她講述:

“寶貝兒,你記住,無論媽媽是誇獎你、表揚你還是批評你、打罵你,媽媽都是愛你的。當然,媽媽儘量控制自己不打你。”

“我們再來說說剛纔的事情。首先,媽媽跟你道歉,不應該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先踹了你的屁股。但是,媽媽犯錯是因爲你犯錯在先,你不應該打奶奶,你打了奶奶,媽媽才踹的你。”

“媽媽告訴你,爲什麼不能打奶奶。第一,奶奶每天接送你上幼兒園,在家裏又照顧你吃飯,給你做你愛吃的蛋炒飯、白米粥、雞蛋餅。奶奶做的飯是不是很好吃?(寶貝點點頭)對啊,奶奶給你做那麼好吃的飯菜,你還打奶奶是不是不對?…第二、奶奶給你洗衣服。你看你的衣服不是白色就是粉色,都是淺色的、漂亮的顏色,衣服髒了之後,奶奶給你洗的那麼幹淨,奶奶多不容易啊?你上幼兒園,老師是不是誇獎的衣服乾淨、漂亮、有香味?(寶貝點點頭)對啊,那老師表揚你是不是很開心,這是不是奶奶的功勞?…第三、奶奶歲數大了,腦子就會老化,反應慢,身體也很遲鈍,肯定沒有琪琪聰明、反應快啊!那你這麼厲害,還不照顧奶奶、耐心地給奶奶講解你的規則嗎?你們的老師,跟你們上課是不是就很有耐心?如果老師對你們也大喊大叫,那你們是不是很委屈、就不喜歡老師了?(寶貝點點頭)對啊,所以……”

就這麼長篇大論的我跟琪琪講了很久。我知道,她是真的聽懂了,最後還去跟奶奶說了對不起。

其實,從琪琪不到兩歲起,我就開始這麼給她講道理了,而且從不用疊詞、童語,盡力都用成人的、書面的語言。剛開始,她是抵觸的,媽媽一定要很有耐心。你會發現,現在的孩子早熟的要比你想象的早,他們的理解力也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簡單、低級。

不要低估孩子的成長速度和適應能力,無論好的還是壞的。

過度的溺愛,會讓孩子無視父母的辛勞付出,把一切當成理所當然,最終變成啃老族、白眼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好的孩子,從好的家庭教育開始。

3、學習

琪琪上的是私立幼兒園,在去年下學期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拿筆學習寫拼音和數字了。

自打琪琪首次拿筆開始,我便每天陪伴,監督她的家庭作業的完成:指導她的握筆,端正她的坐姿,糾正她的筆畫,培養她的工整。“你可以沒有好的學習成績,但必須要有好的學習習慣”是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我把自己上學階段的所有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以一個我認爲合理的、相對科學的學習開始理論,在她身上進行實踐,以期待她有一個好的開始,並能走的長遠。

放學到家,必須先寫作業;放假當天,必須先把假期所有作業完成;同一作業,要一次完成,不可寫寫停停;兩種作業,中間休息不得超過5分鐘;字跡可以大,但不可以小;作業寫完後,要疊放整齊、裝進書包……

終於在去年下半學期的嚴格要求下,這個學期每天我下班到家,她已經把作業完成,等待我到家檢查簽字。

初涉學習,關鍵不在於學習的好壞,而在於習慣的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其他好習慣的培養。

4、小學

明年琪琪就要上小學了。

周圍的朋友和同事早已經開始行動了,爲了讓自己的孩子上好的小學,購買校區房、擇校、遷戶口,忙得不亦說乎。

我和琪琪爸爸依然按兵不動。

“你倆幹啥呢?咋還不趕緊張羅啊?”“不想張羅了!”“那上哪個小學啊?”“家門口!”“那也算小學?沒幾個人,還緊鄰盲啞學校!”“無所謂啊!”“真服了你們這樣的爹媽,一點不爲孩子着想……”

話不投機半句多,討論就此結束。

擇校,要量力而爲;過高的期望,最終受傷的是父母自己。

對於琪琪的並不擇校,我有以下原因:

首先,小學並不是學習成績的關鍵階段,同時,不同小學的老師之間的教學水平差異微乎其微。小學階段要完成的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思維的培養,我認爲這些,在小學教育的規範下、學校老師的要求下、家長的配合監督下,任何學校都可以完成。

其次,花費太高。買房成本太高,不買房,小升初依舊被打回原籍。高昂的擇校成本,並不能給她的學生生涯帶來多大改善,甚至因爲資金被佔用導致的緊張,而有可能影響了她在其他喜歡的方面的資金投入,進而影響其提高和進步。

第三,不良的學校環境。不能否定,所謂好的小學物質氣息太濃:老師的區別對待、同學之間的惡性攀比,都會對心理未成形的孩子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極有可能形成扭曲的心理;況且,我沒有那麼豐厚的物質基礎滿足她的虛榮心,也沒有那麼厲害的心智去引導她的心理成長。難度那麼大,成功概率那麼低。

換位去想,擇校或許不是孩子成長真正需要的,不過是滿足了我們作爲家長的虛榮心、
攀比心、跟風心而已。這就好比給孩子報的各種輔導班,除了上述“三心”之外,還有“經歷了,便是學會了”的錯誤觀念,而並未監督學習進程、糾正學習方法、驗證學習效果。

最後,錢花了,卻一無所獲,這樣的不在少數。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一次修行,是父母的一次再成長,是父母的一場涅槃。

換位思考,是我認爲孩子教育最好的原則。教他作人,你先以身作則;教他習慣,你先熟悉他的思考模式;教他閱讀,你先自己喜歡看書;教他學習,你先自己放下手機。

孩子猶如一塊天然的隕石,其價值不在於他原來的模樣,而在於對他後天的雕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